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广西丧葬请风水先生定向择吉风俗

  • 风水民俗
  • 2022-01-27 11:39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建国前,广西各民族的丧葬礼仪复杂多样,既有社会礼仪的特性,又有人类处置死者的信仰行为。人老临终,家人尽集身旁,以示辞别。有的中央人死后,由孝男、孝女到河边或井边投钱币、烧香焚纸钱“买水”浴尸。然后鸣枪、放炮、敲锣打鼓或嚎啕痛哭向村邻报丧。入殓时,普通要请师公或道公打斋超度亡灵。择吉出殡、择地而葬习俗普遍盛行。葬后子女要守孝一至三年。建国后,经废除迷信,城镇、机关单位人死改为开追悼会,向遗体辞别,然后火化遗体。乡村丧葬礼仪亦趋简化。下面一同来看看广西丧葬请风水先生定向择吉风俗。  
一、广西丧葬方式  
土葬是广西各民族中较为普遍盛行的一种葬俗。由于宗教信仰、天文环境、民族传统以及年龄、位置等差异,除土葬外,广西各民族还构成了其他不同的葬俗。其中,影响较大、盛行较广、比拟具有民俗特征的有捡骨葬、火葬、崖洞葬、挂葬、野葬、外亡人葬、凶死葬、冥婚葬、屈肢蹲葬、铜棺葬、铜鼓葬等。这些葬俗,有的仅为某一民族风俗,有的则在数个民族中盛行。  
捡骨葬  
壮族唐宋以来盛行捡骨葬(亦称二次葬)。人死入土三五年后就掘土开棺捡骨。捡骨前,先置备特地盛骸骨的陶瓮,高约二尺,直径一尺余,有盖,有的表面还有浮雕图案,并涂有金黄色的釉,俗称“金坛”或“金冢”。在清明或秋冬枯燥时节择一吉日。由死者的亲属和亲戚及一有经历的老人同去捡骨。到坟前先点香、烛,摆鸡、猪肉、糯米饭等供品,然后跪拜,向亡灵诉说捡骨之意。破坟开棺后,把骸骨逐个捡出。按人体骨格构造次第置于金坛中。坛内不听任何陪葬品,坛盖内侧用毛笔写上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等。盖上坛盖后,由长子或长女背往新墓地掩埋;或暂藏于山洞,待择得吉地后,再下葬。这与灵山的风俗差不多,乡村地域比拟盛行捡骨葬。  
金秀、上林、环江、马山、田林一带局部瑶族,也行捡骨重葬。防城局部瑶族(细板瑶)破坟开棺捡骨后,将骸骨分散掩埋。巴马瑶族第一次下葬后,如家宅不安,不动墓内的尸骨,只将墓碑另迁立他处吉地。如无石碑,葬一块石头亦可。葬后,每年扫墓时就不去老墓,而去新石碑墓上坟。金秀局部瑶族(花蓝瑶)的捡骨葬又有不同。人死殓尸入棺,将棺木抬到村外左近的山坡上停放,搭盖一个暂时性的茅棚或木皮棚,遮盖棺材。二三年后,尸肉腐朽,再开棺捡骨,择地安葬,俗称“停棺捡骨葬”。河池苗族、罗城仫佬族、环江毛南族,父母逝世后,如家里不吉,便以为是祖坟风水不好,要捡骨重葬。仫佬族捡骨时,有的要将亲生子女的手刺出血擦在骨上,有的用枫树叶煎水洗骨,替代用血擦,然后捡骨入木匣内掩埋。毛南族开棺捡骨时,要用白布遮棺,忌讳见天,然后将捡出的骸骨放入一小木棺内,觅地重葬。  
火葬  
壮、瑶等族过去曾盛行火葬。民国《上林县志》说,明代县境壮族常常有火化之举。清乾隆《庆远府志》说:“南丹、东兰瑶、壮,亲死俱火化,择头额骨、手指骨、脚膝骨,以小罐贮而瘗之,余具不收矣。十余日后,就焚化处掘土乱埋,不**。忻城亦如此,而骨则全收。”清代容县瑶族,人死则焚其骸,收烬置瓮中瘗之。民国时期,大瑶山、平南等地瑶族亦行火葬。  
金秀局部瑶族(茶山瑶)至今仍盛行火葬。人死殓尸入棺,抬到离村二三里外的山坡上,置干柴于棺底,经道公作法后即放火焚棺。待棺材与尸体烧为灰烬,孝子行将死者头颅、胸、四肢等部位的骨灰各捡一些装入一陶罐中,然后择地安葬。其他的骨灰则就地掩埋。  
建国后,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北海等市和一些地县都先后树立了殡仪馆与火葬场,人民政府倡导火葬,人死送火葬场焚化之俗正逐渐构成。  
崖洞葬  
壮、瑶族历史上都盛行过崖洞葬。在全州、桂林、永福、三江、融水、柳江、武宣、凌云、东兰、都安、武鸣、大新、崇左、龙州、扶绥、田东、田阳、平果、靖西、隆安等壮族聚居区,都曾先后发现崖洞葬遗址。壮族崖洞葬普通是应用自然洞穴或石缝,放置或安插棺材,凌云县则是在崖壁上凿孔安插木桩,悬架棺木。葬具有两种,一种为陶质,将骸骨捡入陶瓮中,置之崖洞。一种为木质,行将短圆木或一米左右的长方木破开两边,下边凿槽放骨骸,上边为棺盖,将死者的骸骨装入棺木后,即放入崖洞或石缝中,一个崖洞里有十几至二十几副棺木。平果、大新、隆安、崇左,靖西等县,一个崖洞中置棺三四十副的现象很普遍。  
瑶族崖洞葬遗址主要在南丹、东兰等县。早在隋、唐时期,瑶族先民便已盛行崖洞葬。清代,南丹瑶族仍盛行此俗。在南丹县的瑶族崖洞葬遗址中,每个崖洞内普通有八到二十副棺材,多者二三十副。葬具为木质棺材,由六块整板镶合而成,呈长方盒体状,棺有棺架,形如两个“井”字形。  
外亡人葬  
壮族对外亡人之葬有一定俗规。柳城县,外亡人尸体不能抬进村,更不能进家,有钱人于村外设坛打斋超度。在德保县,外亡人就地掩埋,不做道场。龙胜苗族风俗,则于寨外搭简易棚殓尸停柩,请师公招灵安位。侗族外亡人亦不许抬入村。在灵山,不测逝世的年轻人,未取老婆的,是不能有棺材的,取了老婆无后的也不能在早上出殡,只能晚上出殡。某个晚上我从老家赶回县城就遇到过晚上出殡的,把我吓得不轻,夜路走得多,难免撞鬼。  
二、广西各民族丧葬风俗简化版  
瑶族:  
瑶族的丧葬以棺殓土葬为普遍。死者以木棺入殓,棺较简单,以四块木板相拼即成。家族普通无固定墓地。成年人死,如男者,入殓前须有亲友为其剃头;属女者,须由亲友为其梳头;剃、梳终了即涤净其身,穿上新衣,由“道公”为死者念经超度后,便可入殓封棺,择日掩埋。  
儿子要为父母守孝。但各地还有不同的丧葬方式,如金绣大瑶山区,除土葬外,还有火葬和挂葬。火葬即入棺用火焚化,然后收拣骨灰,再行安葬。挂葬是小孩死后,用破絮或棕皮包裹,置于竹筐,悬挂在村旁树林里让其腐朽。南丹大瑶寨瑶族还有实行崖葬的,以自然崖洞为墓室,人死后,亲人即负尸到墓室内的大木棺里装殓。  
仫佬族:  
家中老人、妇女逝世,都得向亲友报丧。有“买水”为死者沐尸的风俗。给2死者洗澡剃头后,穿新衣衣要单数),然后抬到堂屋放在地上,家人要打赤脚以示孝敬。普通都请师公来为死者打斋超度。孝子要带孝、守孝。  
多行一次葬,逢上家中发作不幸才有拣骨重葬。如属非正常死亡,其葬仪还有特殊的做法如属凶杀,必需举行“过火炼”方式,即烧起火堆,法师手持一草人(代表死者),口念经咒走过火上,家眷亦随后走过,以为这样做家人能够防止再生不幸。  
壮族  
1、报丧  
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刻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2、洗礼  
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助各种丧事。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终了,俗曰洗礼。  
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目的是让死者洁净面子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三、广西壮族的丧葬风俗细致版  
1、报丧  
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刻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2、洗礼  
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助各种丧事。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终了,俗曰洗礼。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目的是让死者洁净面子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3、入殓  
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人殓典礼。其典礼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一屋草木灰,后铺上一屋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入棺里,再用一幅白布盖上,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显露棺外。诸事完备,就将棺盖盖上,用大铁钉钉牢,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死者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者灵位,点灯燃香烛,空中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4、停丧  
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普通为三五日。(而隆林县金钟山乡有时停一两个月都有、以道公择日而定)孝男穿白衣服,头戴竹纸帽,腰束麻带,脚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带,头扎孝巾,脚亦穿草鞋,日夜守候在棺边痛哭,以示忠孝。前来吊丧的亲朋,均戴麻巾。男的束于左臂上,女的扎于头上,以示哀悼。道公日夜念经文。给死者超度亡灵。  
5、出殡  
出殡日子时辰,由道公定,多在白昼,且定在下午后。出殡时,先由亲属一人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篮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纸钱。道公一路敲锣打鼓,持利剑在前开路。灵柩紧跟道公之后,披麻带孝的孝男孝女扶着灵柩前面,亲友送葬的队伍在后面。行进途中,灵柩绝对不能着地,直至墓地。抵达墓地后,下葬前,道公将一只带去的公鸡捧在手中,转了几转,放进墓坑里,以卜吉凶。道公还把带去的谷粒抛向空中,以表示死者到阴间能饥寒交迫。随行将灵柩及陪葬物放下墓坑,先由孝男孝女填入一些泥土,之后他们及送葬队伍就转归路,由一些人在那里埋棺筑坟。在回来的路上,道公不得再敲锣打鼓,孝男孝女及送葬的人们不得再哭,不得回头望。人们在路上还摘路边的桃树枝叶来鞭打本人的衣服,以示驱邪,人们回到丧家门口,每人都要在装有桃叶的水盆里洗手,以为去邪。人们吃了一餐饭后分散回家。  
出殡后,丧家在屋的一角安桌设死者灵位,朝夕供奉饭菜,过节点灯烧香。满三年孝男孝女才脱孝服。  
在死者的葬式上,壮族曾经有过各种葬式。如岩洞葬、悬棺葬、屈肢蹲式葬、水葬、火葬、拾骨葬等。而民间普遍盛行的是拾骨葬。  
拾骨葬,又叫迁葬,是将棺尸掩埋,上土筑坟,过三五年后,择良辰美景,再开棺拾骨迁葬,俗曰“拾金”再葬。  
壮人以为,拾骨葬是协助祖先的灵魂从公开回到空中,以便逢年过节能回家与亲人聚会。往常拾骨葬之俗民间尤存。  
1950年后,壮族民间的丧葬礼仪习俗文化有了不少的改动。丧礼、礼服、脱服以及迁葬等均从简。然报丧、入殓大致仍沿旧俗,一些中央还请道公做道场念经。  
在壮族好些中央,有相似如今治丧委员会的“老人会”。假如这家是“老人会”成员,必需马上去报葬,“老人会”立刻出来辅佐办理丧事。“老人会”如今仍然存在,不过曾经没有迷信的内容,变成地道是互助的团体。参与该会的会员,交十个碗,十个羹匙。并把姓名写在传命牌上,该会积聚了一大批餐具,供有丧事的会员借用。平常能够租赁。每年旧历六月初六为改组正副会长的日子,会员各派一名男子到指定地点赴会,各带家酿米酒若干。宰一头猪作宴席。会长掌管会,照例要论述一番目标,宣布申请入会名单,用协商方法选下一任正副会长。会务办完,即共饮团结酒。谁家老人逝世,会长便召集会员齐心协力处置后事,壮语叫做“含卢过喝”,意义是划船过河滩,同舟共济过难关。会长为死者家眷征集钱、米、酒等物。会员各家壮实男子要出来协助打柴、修桥、铺路、挖坑、扶棺、料理吊唁事宜,事毕,会长设宴酬报。会长还要出任丧家办理丧事的总指挥。有了“老人会”,即便是清贫之家,丧事也能盛大举行,使儿女尽到孝道。这是壮家人团结互助的好传统。  
壮族二次葬风俗(广西上林一带风俗)  
人死后,第一次葬是将遗体安放在木制的棺材里,“躺”着埋在土里,堆生长形坟,叫“长墓”,也叫“新墓”,表示人还“睡”着,并没有“死”;也表示人的灵魂还没有到“阴府”,还是“新鬼”,没有投胎转世,所以在家堂上另给他设灵位,祭祖时他是没有份的,所以另在他的灵位设祭。第二次葬是第一次葬三年之后,也就是腐尸“化净”之后,将“净骨”捡出,安放在陶罐(壮话叫做“金罐”,也叫“金钟”)中,选取“坟山宝地”重葬,堆成圆形坟,叫“圆墓”,也叫“祖墓”。望文生义,“祖墓”的死者是应该有后代的(含旁系亲属),故年轻人死后普通不作二次葬。解放前,按风俗不满36岁的人(还有带身孕死[壮语叫“湿身死”]的妇女)是不停止二次葬的。但在解放后,人们思想解放了,没那么迷信了,成年人(16岁以上)及“湿身死”妇女也行二次葬了。  
一次葬的墓地,普通比拟随意,地头田边、茅山荒坡均可,并不考究“风水”,不过还是要请“天文师(风水先生)”来定“坟向”,定下葬时辰,除了葬礼非常看重之外,入葬却十分从简。但在旧社会,或追溯到民国以前,有个别“富贵”的人,为显现本人的身份,一次葬十分盛大,墓地也建得异常堂皇,仿照帝皇的做法,不再做二次葬,民间称之为“大葬”。不过,在民众观念中,对此种葬式大都五体投地,并不看重;以至对一些荒芜的“长墓”讥之为“无主”或“无后”,有时还以此来诅咒本人厌恶的人“以后死了埋长墓”,意为未成年即死(早死)。  
二次葬的墓地则很考究“风水”,假如一时找不到适宜的墓地,宁可把“金坛”(捡骨后安放净骨的陶罐)寄葬在暂时选定的地点,普通寻觅向阳、干爽的土坡劈崖,挖个能够容得“金坛”的拱门形的洞穴,“金坛”安放好之后,通常敞开着,过路的人能够看到,也有用草皮土块封住的。对这种寄葬,清明扫墓也很简单,砍去杂草,烧几柱香即可。但寄葬时间不能太长,通常是一年,最多三年,当然也有因经济问题或其他缘由而常年寄葬的。  
二次葬墓地的“风水”通常由“天文师”来寻觅,或本人寻得后由“天文师”来确认。人们普遍以为,墓地的“风水”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好运,否则就要倒运。稍懂“天文”的人都晓得,墓地应该靠山临水或枕山面水或背靠山峰、面临平原,就像活人所住的村庄一样。上林李姓巨族(据族谱记载,宗传三十余代,现今人口二十余万人)祖传的族谱上有个故事,足以阐明人们对墓地风水的看重。故事原文是:  
传说五百年前,有个风水先生,寄宿于吾太始祖讳景晟公的家寓居,其人之名乃是江西黄胜东也。此人有博通古今之学,尤属风水专长,整天游山玩水,四处命山为名,所谓金鸡展翅,丹凤朝阳,白鹤饮水,九龙戏珠,每一山都因其形而得其名。……景晟公官任凤化(今上林)知县,娶妻黄氏。黄氏为人宽达,四海来客,视同一家。前述黄胜东先生游旅凤化,旅居景晟公家,黄氏待之如亲兄弟,黄先生打动得世所稀有,因此有心送一风水宝地与她。送地之前,特再三试黄氏之心:一说,先生每天出游,返家时将带满污泥的双脚浸入水缸涤洗,黄氏不但不恼,反而慰劳先生,并毫无怨言地清洗水缸,再充溢水,次次如此;二说,先生每逢雨天必出游,并向黄氏取伞,返家时,黄氏总在门口等其归来,在门口,先生就当黄氏之面,成心将雨伞在门框上碰破,黄氏非但不怪,还为先生迎风冒雨而赞扬有嘉,如此不知损坏了几多雨伞;三说,有一次,先生要去邀约故人,因此借景晟公官衣一用,黄氏大方与之并多予银两,先生酒宴之后,将所剩猪肉以官衣包回,弄得官衣龌龊不堪,黄氏亦不怪之;……先生既受黄氏之款待,于是送给黄氏一坟地坐落于天堂山之岭西燕云徐村背,并称,所谓天堂山三台落脉,土角流金蚂蚁窝地也,此吉地有三种葬法:一曰九代状元,二曰代代富足,三曰千子万孙。景晟公愿以九代状元而葬,而黄氏则因景晟之前五代、代代独子,因此阻止道:九代状元虽贵但不长而衰,而千子万孙世代绵长,蕃而不绝。先生满口称誉黄氏之见胜于须眉,正是福人葬福地,结果黄氏百年之后而葬之,先生亲身掌管葬事,后来应验,于是留下千子万孙《澄江巨族》之传说……  
二次葬,先是捡骨(也叫“捡金”),普通是一次葬三年后。所以定三年,一是等遗体堕落洁净,二是按“五服”应“斩哀三年”。捡骨也要选好时辰,“五服”内的直系亲人都到场,先烧香祭拜,然后掘土、开棺,开棺时用蓬布或雨伞遮阳,见骨时亲属声泪俱下,之后才围成一圈,逐一将遗骨取出,揩净,假如遗骨湿润,还要用炭火烘干。最后按从脚到头的次第安放到“金坛”中,取“坐”着的姿态,表示他自然沉着地坐着,面对人世和他的子孙,祭拜时就像与后人密切无间地“见面”一样,盖好罐盖。下葬又另选时辰,在墓地事前挖好一个容得“金坛”的圆筒形井穴,到时辰才将“金坛”放进去,“井穴”上严盖一块圆形石板,再堆土成墓。然后举行盛大的祭拜典礼,二次葬礼仪完毕。  
二次葬后,一至三年之间,还要“探金”一至两次。所谓“探金”,就是掘开坟土,翻开石板,探看“金坛”里的遗骨好不好:干爽的、金黄色的为好,泡水的、灰黑色的就不好。好的,就放心“定葬”了;不好的,要取出“金坛”寄葬,再找“风水地”重行二次葬;不好不坏的(遗骨虽不泡水但很湿润、颜色灰白),可暂时复土留坟,第二年再“探金”一次,看看转好或转坏以决议该墓地的取舍。“探金”也由“天文师”定时辰和掌管,前后均要祭拜,但典礼都较简单。“定葬”后,此墓就是“祖墓”了,普通不再迁动了。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