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丧葬习俗是不同地域内不同民族在殡葬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不断形成的一种文化习俗。而这其中对于礼仪的考究涉及到丧葬仪式的方方面面,在古代的典籍中也多有描述!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科学文化不断的兴盛,对于一些丧葬习俗中的陋习也在不断的推进移风易俗,不过,在很多地区的农村,丧葬习俗中所渗透出的文化依旧是我们了解过去历史最好的“见证”!虽然,在历史中不断的发展,很多“主线”的仪式依旧被保留了下来!不过,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差异性,也反映出我们传统丧葬文化的多样性!今天我们主要谈论的话题是关于民间丧葬习俗的一些步骤,礼仪,禁忌等。一起来详细了解民间丧葬看风水择日习俗。
一、丧葬习俗传统篇
传统的丧葬仪式大致包括初终、招魂、设床、沐浴、装扮、报丧、铭旌、置灵牌、小殓、成服、吊丧、大殓、朝夕哭奠、筮宅兆、备椁及明器、择安葬吉日、祖奠、陈器、接三、题主、发引、路奠、安葬、座器、附于宗庙、居丧、周年祭奠等近30种程序。
1、初终。是指弥留之际。此时首先要确定死者是否已停止呼吸,检验方式多种。“属纩”,即把新棉置于口鼻前,视其是否有气,是最常见的一种。当确知其已死,则围于四周的亲属都要号哭呼叫,也有的地方,此时即要上屋顶揭去一片瓦,以便于死者灵魂顺利地走上升天之道。
遵化丧葬,在确定将死之人已经停止呼吸后,围于四周的亲属都要号哭呼叫,并将死者生前铺盖的被褥扔到房顶。
2、设床,也称“移铺”,即设床停尸。民间一般的规矩是不能让死者躺在原先的床上。南方往往是卸一块门板充作尸床,东北地区甚至不准死在炕上,要在临死前迅速抬到地上准备的木板上。停尸方向多取西向,死者头部位置不得在梁下。当代农村这时尚采取一些消毒措施,如石灰消毒、高度酒消毒、醋消毒、焚香消毒等办法。如果遗体不能很快火化,还要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
遵化丧葬,往往用高粱秫秸编停尸用的床,称为“拍子”、“排子”或“死人排子”(都是音,我没有深究字是如何写,但是凭借我对家乡习惯的观察,认定是这些字),我父亲以前告诉我,停尸床一定要用剥了皮秫秸麻绳编,死人睡拍子,活人才睡床。有时候死者家人在死者还没有死时,但眼看没有多长时间就断气的时候,家人会把死者抬到拍子上,同时给死者穿好装老衣服(即老衣、寿衣)。停尸方向取西,要给死者嘴里含饭(或珠、铜钱),头枕鸡鸣枕,人死后,在其面部盖上一张烧纸(农村作冥币的烧纸钱,砸成铜钱一样的冥币形状),或者蒙上一块布。据说蒙上烧纸的人来世命薄,蒙上布的人来世命硬。吊丧的人在死者尸体旁哭时,有人会掀开这张烧纸或者这块布看看死者遗容。在死者头部前方,放一个小桌子或者凳子,上摆一成满食物(主要是米饭之类,小米饭等)的碗,插上筷子,旁边是一个瓷盔子,来吊丧的人烧一把烧纸,放在里边,或者守灵的孝子孝女们烧烧纸放在里面。停尸也有两种情况,死在家里的,多是病死,停尸在屋里,死在外边的,停尸在家门外的灵棚里。(这一部分可能就是后面讲到的小殓)
同时在丧家大门口左门垛竖起一串落地的裁好的烧纸。
3、招魂。古时称为“复”,有的地方有专司此职的人,也有由亲属中一人担任。招魂时有许多具体仪式,如竖招魂幡、高举寿衣、点“引魂香”、高声诵念咒语等。
4、沐浴。是对死者遗体的清洗,以便其“上路”时顺当无碍。各地具体做法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是真洗,有的地方是由抬棺者或利市人给死者从脸到脚象征性地撒些水珠就行了。
遵化丧葬,有的人家洗,有的人家不洗。有生病死后,浑身脏臭不堪的,家里人会为死者清洗身体;有的则不愿意或者死者身体干净无需清洗。但是对于惨死在外浑身是血或者面部全非血肉模糊的,家人或者请人会为死者清洗化妆。我们村里有一个化妆的。
5、小殓。即装扮。古礼小殓并不在临终之时,后世则多是趁着弥留之际给将死者穿好寿衣,这是因为死后尸体僵硬,不好穿戴。有的地方寿衣讲究吉祥,如寿衣须作五件,如果做不起,有五条领子也行。礼俗认为,五条领子取“五子登科”之义,祈后代兴旺发达,寿衣不用扣子、不系带子、不用领子,因其谐音“扣子、带子、领子”,害怕死者将子孙扣下带走或者领去,使得阳世子孙不昌。小殓时大部分地要给死者嘴里含饭(或珠、铜钱),有的地方待亲人到齐后,在死者脸上盖一块白布,叫做“遮羞布”。当代城市也保留整容的习惯,重点是死者面部,标准:坦然、安详、如眠、面部略带红粉
6、报丧。将死讯要及时报告给亲朋邻居和有关部门,以便他们及时赶在大殓之前前来。“娘亲舅大,爷亲叔大”,父死先去伯父叔父家报丧,母死,先去舅父家报丧,而且要长子去报丧才算恭敬。报丧有很多规矩,丧家使者一般只在门外报告死讯,不能进入别人家门,以免带去不吉利;给邻居报丧一般是采用敲鼓吹哀号之类发信号的形式。
遵化丧葬,报丧由丧家派使者前去,该使者一般是熟悉丧家亲戚住处的人,一般无须长子,因为关于发丧还有很多事宜要有长子做决定或者商量。同时给邻居报丧也不是敲鼓吹哀乐形式,只是口口传播或者事前邻居和住得近的亲戚朋友经常来看望知道死讯或者家里人跑去通知。现在通讯技术和工具发达,用电话方便快捷。
7、吊丧。在报丧的同时准备吊客登门吊唁。吊丧时,亲族“成服”,即穿丧服,按制分成五个等级,即“五服”。吊丧时要设灵堂,守灵孝子孝女尊卑长幼有别有序,分执丧棒,俗称“哭丧棒”。吊孝时要举哀,朝夕及宾至时都要哭灵,来吊孝的亲友,大多要携带礼或礼金,有的也送祭席。
遵化丧葬,吊孝应该分成两种,一种是本村乡亲来吊孝,没有亲属关系或者很厚的朋友关系的乡亲来吊孝称为“吊纸”,即拿着烧制来到丧家,丧家专门有死者晚辈或者平辈(平辈极少出现)向前来吊纸的乡亲跪下(关于此时下跪,有规矩,如果死者是夫妻中先忘者,那么下跪须跪单腿;如果死者是夫妻中后死者,那么下跪须跪双腿;如果死者是单身,同样须跪单腿)接过乡亲手中的烧纸,放入门口的篓子里。这种吊孝,看死者生前为人人缘或者死者子孙为人人缘,如果人缘好,前来吊纸的人就多,接的烧纸也多,否则就少,这些乡亲来吊纸送过来的烧纸,要用到死者三周年,因此这也是死者或者其子孙的一种大众评价。另一种吊孝就是丧家亲属或者与之有很亲近关系的朋友,这种人来吊孝,一般要在丧家在丧家吃饭并帮忙直到死者下葬,并带有果贡或礼金,称为“上贡”,要有当日的会计纪录在案。
8、大殓。尸体入棺,这是丧葬里面重要的一项。
9、唱丧歌。民间叫“唱夜歌”,一般是夜晚歌师在锣鼓伴和声中坐在丧堂演唱丧歌,在民间文学分类上属于仪式歌,内容丰富复杂,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有的是歌有的是戏。
遵化丧葬,这部分我猜测可能是民间死者入殓后鼓乐队在丧家的演唱,现在很盛。有的丧家如果是死的青壮年,还请鼓乐队到宅子里,屋子里吹吹打打,表示死者不会在阳间纠缠生人。
10、筮宅兆。也称“卜宅兆”。民间多称“相阴宅风水”,这是死者落葬之前各项仪式的最后一步。
遵化丧葬,找风水先生看阴宅,不光是为死者着想,更是为阳世子孙着想。看阴宅,主要是看风水。以前人死后多埋进祖坟,现在为死者看阴宅,很多人死后就会不与祖宗葬在一起了,看完阴宅后,会有人来阴宅地掘开一座坟墓,供葬死者之用,称为“打墓”。
11、安葬。也叫“下葬”。择定时间地点之后,将棺木抬至墓旁,再经过一系列镇鬼求吉仪式,然后“下葬”,即所谓“入土为安”。在目的周围有种树习俗。
遵化丧葬,死者骨灰从火化场运回,直接到墓地下葬。之前丧家在鼓乐与哀乐声中将火化场派来拉死者的灵车送走后,即到墓地等待死者骨灰。将骨灰盒及其他物件放进棺材下葬。其中里面包括一件十分重要的物件,遵化称为“阳榜”(音),是死者断气后,由家人请有学问的人来撰写死者生平,据说格式严格,一般人不会写,用一张大约一尺炕席上面贴上白纸,生平书于白纸上,在死者下葬之前的各种仪式进行过程中,一直安放在丧家大门口左侧,下葬时随同棺木进入墓葬。
在把死者尸体转至灵车之后,灵车开启之前,有支宾指挥,鼓乐齐奏,子孙亲属送死者走,这时,要长子(长子不在由长孙代替)摔碎原来放置在死者头部的盛满烧纸灰烬的瓷盔,越碎越好,然后长子手执灵幡在前方带路,子孙亲朋缓随其后,护送灵车。
在此之前,还有若干此子孙亲属的大队伍一路哭泣拿着各种纸张糊制的物件(比如纸马、童男童女、钱库、以及现代的各种用具等)沿着村庄主大街行进至村外,将物件烧掉。每次出行的名称、时间、顺序各不相同,所烧物件也不相同。每次出行,队伍最前方是死者的大女婿手执烧纸钱斗一路撒纸钱开路,后面是鼓乐队奏乐,后面是长子执幡,由亲朋搀扶,后面是其他子女女儿女婿子侄孙辈亲朋等,同时有人抬着各种物件,包括幕帐等。在村口烧东西时先用石块或者砖块搭起一座小,据说烧这些东西时,如果燃起的浓烟在空中如果朝着村子里面飘,那么不祥,村子里近期还会死人,如果浓烟朝村外飘,村子里近期就不会再死人。
12、居丧。即丧者的直系亲属在家中节制其生活的许多方面,以表示对亡人的哀悼思念,少则几个月,多则三年。
遵化丧葬,死者入土后起过两天,是为“圆坟”,即死者子孙要带烧纸等物到坟前,在两日前的坟墓的坟头上添土,在坟头用石块压上一些烧纸(在圆坟这天是否在坟头压烧纸,我已经不确定了)。圆坟当日,丧家宴请当日帮忙的各位亲朋乡亲,以示谢忱。
同时,人们有“祭七”(也即做七)习俗,即人死后,每七天一祭,直到“七七”,这种活动也称“水陆道场”等,但是民间比较注重“五七”。在做“五七”时,家人亲属来聚餐,到坟地祭拜。“五七”并非三十五天,而是按照天一日地一日,算下来是三十三日。
百日祭,即人死后百日,家人亲属祭拜。
周年祭,一般做到三周年。
同时,每一年的大年三十清晨(子孙去墓地扫墓,现在很多人家在墓地燃放鞭炮,为死者过年)、清明节(寒食)、七月或者八月(好像是八月十五)、十月已(音,大约是农历十一月初一,死者女儿要来给死者烧纸,烧得纸颜色多种称为五花纸,代表钱还有给死者准备的衣物,留做过冬之用)等日子会有相应的扫墓活动。(这一点你可能知道一些)。
下面介绍另外一个人的说法:
儒家在先秦时期就制定了一套有关丧葬的制度,与儒家注重伦理的丧葬仪式相比,民间的习俗择充满了人情味,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从亲人死亡态度来看,儒家认为孝子应该尽哀,民间却把丧葬视作喜事(夭折除外),民间习俗认为,凡人享年五十岁以上,不管是老死还是病死,都是寿终正寝,这种丧事称为“白喜事”,与婚嫁“红喜事”相对。
1、穿寿衣
汉民族民间风俗人死后沐浴穿上寿衣,有的地方也称“归老衣”。
2、点脚灯
在人刚死时,不能忘记在死者的脚后点燃一盏菜油灯(也有点蜡烛的),据说这是为死者照着路用的,死后点至出殡时方可熄灭,传说此灯由死者拿着到阴间报道,若灯一熄灭,就使死者再阴间绊跤。为了亲人的灵魂少受痛苦,顺利赴阴间,活着的人必须好好看守冥路灯,不要让它灭了。
除点脚灯外,俗用纸糊扎成轿与马,在室外焚化,让死者的灵魂到阴间时有轿可乘不至于徒步行走。
3、绊脚丝、打狗◎(这个字看不清了)
在北方一些地区,习俗在人初终停尸床上时用绳子把他的两脚绕上,这叫绊脚丝,防止诈尸。入殓时,将绳子解开,以免托生时不能走路。
俗传人死赴阴间的路上要经过“恶狗村”,为防狗咬,要在死者手里悬七枝龙眼,或者在他袖里藏几个用白面制成的小面饼,用来防备狗咬。
4、招魂幡
人死后,一定要一块极薄的丝绢,藏在死者的胸际,殓后取出挂在灵幡上,据说可以招魂魄回家受祭,享受供奉的祭品,
5、报丧
6、搭彩棚
按习俗,人死后,丧家一般要搭彩棚,因为凡遇红白大事,往来客人众多,而丧家房屋不够,就要在院内搭彩棚做待客所用。农村一般用一块大油布几根大木柱挨着屋檐支起一两个棚子。
7、择◎(字写的自己都不认识了)
死者气绝时,要拿出年庚八字,让星象家推算选择入殓吉时,避免冲犯。
8、入殓
亲人将死者放入棺中,棺内要放上黄土、石灰、炭屑、雄黄、衾、褥、被、鸡鸣枕、脚炭纸等,另有暖香、兜巾等
今人也有不用棺的,在死者周围捡放鲜花等礼品寄托哀思
尸体运入火葬场糊火化,灰烬装进骨灰盒。
9、成服
在死者为鬼三日或者五日,全家要“易凶服”(即丧服),但凡亲戚,均于此日吊唁,有钱人家要张宴奏乐挂灯彩,设置丧棚吹鼓亭,门吹、门鼓、云板等
10吊丧与“祭七”
“吊丧”即吊唁仪式,是孝子孝女接待前来吊祭死者的人们的仪式
报丧后,孝子孝女便改穿丧服,在死者灵前设灵堂、举哀守灵,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陪伴哭灵。哭丧多为怀念死者和为死者歌功颂德
吊唁仪式中,汉族有“祭七”(即做七)的习俗,即人死后每七天一祭,直到“七七”,这种祭奠活动也称“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是民间办丧事经常举行的一种超度死者的法会。儒家丧仪反对丧事用佛,但在民间,丧事用佛普遍,这是因为人们信仰佛家的“生死轮回”观点。
人刚死之日算起,每七天一期,期满后即在降生,若一期届满未得生,须再等一期,最后到七期,必定将生,所以死者家属要请和尚道士作法事,礼忏诵经,以求冥福。
现在民间并不是等把七七过满,有的地区只注重“三七”和“五七”,“五七”亲友聚餐,为死者烧纸钱等习俗。
11、题主
所谓主,即“木主”、“神主”,民间称“灵牌”、“灵位”,“题主”是题写灵牌,题主之后,死者才能加入到列祖列宗得队伍中去。题主之人一般为当地有地位有学问的人据说题主之日是亡者的吉日,所以全家着吉服,鸣跑奏乐灯彩檐红。
12、出殡
也称“发引”“送葬”或“送终”,是把盛死者的棺材送往事先选好的葬地的仪式。旧制,这一仪式一般分为辞灵、启灵、扛棺、送行、路祭等程序。
旧时有“摔丧驾灵”习俗,在出殡之日,将要启动棺材时,先由主丧孝子在灵柩前摔碎瓦盆一只,叫做“摔丧”,据说要一次摔破,而且越碎越好,因为这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瓦盆一碎,有如一声号令,扛夫迅速起灵,摔盆者扛起引魂幡或牵引灵车驾灵而去,这叫驾灵。
出殡时哭丧比任何场面都隆重,按民间习俗,出殡时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男人的“唱哭”,否则即被视为不孝。此外,哭得音量至关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视为不孝,天理难容,现在出殡多有哀乐伴奏也是哭成动容。
(这一段在前边的红色字体里由说到,基本上遵化丧葬与此一致)
13、安葬
民间在死者落葬之前要请风水先生择定吉地,命坟主掘深坑,叫作打“金坑”,然后择吉时安葬。
14、丧葬神煞
在丧葬中主要注意坐向犯煞,有年三杀,月三杀,月三杀,五黄煞,八杀黄泉龙上八煞,阴府、流财星,阴中杀等,煞的种类很多,从古代的风水书上照搬。难以做事,所以,道教和历代风水名家发明了很多制煞化煞的办法。
如阴阳二宅犯三杀,月三杀,用符可镇之,家中平安,不会此术的,百日内家中出事。
五黄煞在三元九运中,五运为皇极,飞临山向,处处主吉,余运主凶。轻则灾病,重则损人。五黄,阴府,流财星可避,阴中杀犯之,家中出异病之人和犯阴邪疾病,八煞黄泉,风水师应知,若犯,主家后人不兴旺,特别是龙上八煞重,风水师研究易经,会八卦纳甲者可避。不会八卦纳甲,一知半解的风水先生,尤如持刀杀人耳,语云:“杀三千,自损八百”。所以历史上有很多持罗经给人看地者,为何不给自己看关好地,自己子孙衰败,即此谓也。丧葬忌煞习俗流传千多年,禳解之法秘之,传授较少,若师有弟子多人,只传一人,以天机不可泄漏据托面矣。
二、传统丧葬习俗简化版
带孝卸孝
在回灵之前,孝子孝妇所穿孝衣是麻衣,回灵之后,全家脱下麻衣,孝子改在右臂挂麻布手圈或乌布手圈,孝妇改在头上插白花,称为带孝。带孝期间,男女均穿素色衣服,不能穿红带绿,不宜嫁娶,逢有喜庆也不能办,要等到卸孝之后才补办。卸孝是在升龛点主丧事完结时,卸下身上一切带孝的标志。
报丧
客家地区,报丧人不论晴雨须带伞,到亲友家将伞倒放堂前,告明来意。亲戚给报丧人封包一个、鸡蛋一双致谢。在黄冈,报丧人不能进入亲朋家里,只能在门口呼叫后告知,亲朋舀一碗冷水给报丧人喝,一般喝一口,然后在门口倒掉。
此时,亲友前来送楮仪,要回送一对红丝线,或加一条毛巾。
入殓
入棺前,由上一辈族亲陪同长子,边行边哭泣往水滨,投钱于水中,顺流以瓶装水,叫“买水”。盛回之水作为最后一次供奉父母,以报养育之恩。入殓时,棺内要填满纸、手巾、扇等日常用品。此时,家属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周,叫“爬棺”,以示告别。然后择时下钉,每下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话。除孝子孝妇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克的,不可看死者入殓。一般人家,在死者入殓后即择时出殡,富户人家在出殡前设灵堂,叫“企厅”,供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每当有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要跪迎跪送陪拜,灵后女眷要放声哭泣。
“企厅”有的一年,有的长达三年,每七日要叫漆工来漆棺,以防流出尸汁。
看风水
堪舆术的俗称。是营建堂屋、庙宇、坟场以及修桥造路的一种旧俗。营造之前,须请地舆师(俗称地理先生)察看地形位置的来龙去脉,用“罗庚”(指南针罗盘)校测方向,然后择日点穴,规划格局,卜吉择日动士。潮汕地区此俗甚为顽固,民间有许多关于虱母仙何野云建寨场的传说,也有许多因为迷信风水引起的纷争案例。
升龛点主
旧俗父母未亡时,多已先制备神主脾(俗称家神牌)置宗词龛中,罩着红布,上写“长生禄位”。若父母一方已亡则揭去红布,露出已亡一方的名字,未亡一方用红纸封位。神主牌用金粉和榕树胶写着:考讳×××公
祖神主
姚懿×××氏
在男女均未亡时,“主”字欠写一点,为“王”宇。一方亡后,在做最后一次旬祭时,请来族长或有地位的人为神主升龛“点主”。点主者用毛笔醮榕树胶在“王”字加上一点,扫上金粉,并念吉祥韵语,如:“一点是主,神灵归府,福荫子孙,富贵长久。”点主毕,宴请宾客,丧事至此完结。
饲生·恋亲·视尸
饲生和恋亲视尸是死者入殓前,其子孙向死者作最后告别的礼仪。饲生由孝子奉白饭二小碗,豆干红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尸旁,念道:“父母饲我大,我饲父母老。”说着用箸尾夹一,点饭莱放在父母口里,又转用箸头夹一点饭菜自己吃下(这是表示阴阳有别)。
饲生毕,由和尚执魂幡在前引路,长子捧香炉跟着和尚,其余子孙均拈香随后绕尸而走,和尚边走边念经。死者是男,绕尸走圆形;是女,走方形。俗以父是天,母是地,而天圆地方,故此。
三、民间丧葬习俗禁忌
1、老人弥留之时家中亲眷要守在床前,是为“送老”,也就说我们说的“送终”的含义。
2、老去过世后,当日要设灵棚,然后点白烛,有些地方有放两个鸡蛋的习俗,意思是为“倒头蛋”,有长辈前来吊孝时,孝子要长跪并大声哭泣,以表示对逝者的追思和留恋!
3、逝者入棺,头不能顶棺,脚不能落空,一定要踏在棺板上。另外俗语“冷棺莫入村”,倘若是客死他乡,落叶归根时,停棺时应该在村子外。
4、俗语“六十不治棺”,在古代很多老人在生前要准备好!对于棺木也有十元、十二花之说,对于贫寒之家一般也就是“四块板”。
5、安葬时,应该由孝子先锄三锹土,也就是所谓的开“穴”。对于“烧七”来说,五七由女儿来置办。
6、在清明或其他祭祀先辈的仪式中,使用祭品不能用去了皮的猪肉或刮掉鱼鳞的鱼,否则这是对先辈的不尊重!
7、在农村丧葬仪式中有“请厨”的环节,倘若仪式结束,人散了,是不能言谢或挽留的!
8、俗话说“盖棺定论”,当安葬完逝者后,要用秤砣在棺板上敲打三下,这也是俗语“棺材头顶三声响,方知自己已过身”的道理!
9、在农村祭祀习俗中,黄豆芽形状如“如意”是不能用在祭祀中的,而“茄子”、“黄鳝”也不可使用。在安葬时间上,也不可是农历的“成双日”!
10、俗语“狗肉不上桌,桌上不摆三盘菜”,另有“临丧不笑,望柩不歌,适墓不登垄”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