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马尾区位于东经119°37′,北纬25°29′。地处福州市东南部,闽江下游北岸,距闽江口17海里。东濒闽江,西与晋安区宦溪镇交界,南与仓山区、长乐区隔江相望,东北毗连连江县琯头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行政区域总面积275.66平方千米。
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8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留念馆2个,艺术扮演团体3个,剧场、剧院3个,珍藏文物1085件,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21.4万册。年末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01万户,播送和电视综合人口掩盖率均达100%。
2018年末全区共有卫惹事业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111个,医疗床位468张,其中各类医院(卫生院)6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诊所、医务室42个,社区卫生效劳站3个,村卫生室55个。年末全社会卫生技术人员870人,其中执业医师335人,执业助理医师67人,注册护士386人,药剂人员47人,检验人员35人。
2019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留念馆2个,艺术扮演团体3个,剧场、剧院3个,珍藏文物1105件,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52.6万册。年末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01万户,播送和电视综合人口掩盖率均达100%。
2019年末全区共有卫惹事业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125个,医疗床位548张,其中各类医院(卫生院)6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诊所、医务室49个,社区卫生效劳站3个,村卫生室55个。年末全社会卫生技术人员1046人,其中执业医师360人,执业助理医师68人,注册护士462人,药剂人员45人,检验人员38人。
三、马祖元宵节俗
福建省福州市的马尾区与海峡此岸的马祖列岛两岸人民自古以来便有春节期间送花灯、闹花灯的民间习俗。每年正月,渔民们都自发地扎糊"海神"头像灯,于元宵节前后,举火把彻夜陪游,以此留念仁慈的"海神"。此风世代相袭,闹"海神"灯逐渐成为马尾与马祖两岸人民祈求安全与调和富足的意味。
四、福州软木画
福州三宝之一,以栓树皮为资料,快刀作画,雕镂粘结成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小桥流水、回廊曲径以及人物鸟兽等挂屏、屏风、大小摆件。
福州软木画问世于本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相传在辛亥反动后的1913年,有人从德国带回一帧相似“木画”的作品。当地民间雕琢艺人陈春润、吴启棋、郑立溪等深受启示,遂在福建工艺传习所工读时,用从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进口的栓皮栎树的木栓层作主要原料,把这种质地轻松、富有弹性且纹理细润的软木切削成薄片,运用我国各种传统雕琢技法,以刀代笔,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镂,制成纹理纤细的复杂画面,并应用画框内有限的空间,使景物的形象平面化,布置上具有鲜明民族作风的各种亭台楼阁等。
软木画色彩古雅纯朴,形象逼真,画面犹如宋人笔意,意境深邃,远奥高古,清奇心爱,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
软木画种类繁多,有宏伟壮观的屏风、挂屏、大摆件、小摆件以及与适用分离的产品、旅游留念品等,达二三百种规格,四五百个花色种类,作操行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度和地域。
五、马尾过年风俗
放鞭炮、祭祖、吃年糕、吃线面、吃安定燕、串门……马尾的年是在一家人得意洋洋、其乐融融中渡过的。那么马尾的年有哪些风俗和忌讳呢,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元旦:马尾人很注重年糕,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团聚饭桌上的一道饭后甜品,即便不吃,饭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鸡、鸭、鱼丸和肉燕也是马尾人团聚饭桌上的美味食品,此外,鱼更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寓意年年有余。
大年初一:一大早要去山上寺庙烧香。依据传统这天马尾人还要吃一碗安定面,面里还要加两个鸭蛋(谐音:压浪/压难)。望文生义,安定面是吃安全的。
初二:福州俗称“女婿日”,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并在女方家里吃饭。
初三:亲族邻里间相互拜年。
初五:初一到初四有很多忌讳,初五废除,祭祖的供品要撤,渣滓可倒,刀剪可动,稀饭可吃,商店开张大吉,迎五路财神,到此主要节日过完。
元宵送灯:送灯日以后,街头巷尾都能见到亲家舅扛着甘蔗,蔗上挂着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的情形。
福州地域普通从正月初十至元宵节都停止与花灯有关的活动。做父母的把花灯送给出嫁的女儿。花灯由小舅子送去,所以称“亲家舅送灯”。春节亲家舅(小舅子)送灯,在福州城乡非常盛行。送灯即送“丁”方言,外婆给外甥送灯,就是祝愿女儿生子添丁、人丁兴隆。娘家给婆家送灯,大多由亲家舅(小舅子)送。
链接——过年忌讳:
初一不扫地,食物宜“务传”。一年中的第一天——正月初一是最考究的。首先元旦夜就应把房屋清扫洁净,初一这天不扫地,听说是担忧把财富和好运扫掉。此外,吃东西不怕“传”(剩下)。
谁说不利话,粗纸拭“股川”。过年要多说吉利话,如“好”、“顺”等,忌说不利话,如“完”、“死”等。小孩说错话是常有的事,所以元旦夜吃完年夜饭,都要用粗纸(草纸)拭小孩的“股川”(屁股),实是拭嘴巴。寓意小孩的嘴像屁股,说的不利话不算数。
拜年初二起,初一不出门。初一聚会话家常,也好借此先向家人中的晚辈拜年,先内后外。所以福州人正月初一不出门,不向亲友拜年,初二起出门拜年了。
元旦忙讨债,彻夜打灯笼。正月初一还欠债不还或向人讨债,被以为有违俗规。为此,元旦夜街头巷尾都会看到挑着灯笼讨债的人。
六、马尾结婚风俗
(一)“过礼”
是由媒人将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红帖交流另一方。
(二)定日
男女双方商定结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
(三)男方下聘礼
男方父母、媒人带着新郎去女方家订婚,下聘。聘礼包括:
1.聘金:3万3,5万3或10万3,13万3...(聘金尾数必为三字。马尾方言三与生谐音,意味婚后多生儿女)。
2.喜庆十色:喜糖5斤2包、2个大猪腿、2只大鱼、2喽罗鱼干、2包5斤线面(线面要用大红纸包好)、红蛋若干、苹果或桔子若干、红酒2瓶、2只10只脚健全的熟大螃蠏(意为十全十美)、一对活鸡(用三尺三的红绳将两只鸡的脚绑在一同的,打活结。男方回去的时分要把母鸡带回去,这时分母鸡的两只脚用那根红绳绑好。)
3.黄金若干
以上这些东西都要用红纸外包装,或者在送的东西上放上四方的小红纸。
(四)女方回礼
1.备一只母鸡,以便与男方订婚送来的母鸡交流下,让男方带回一对鸡(包括对方原来送来的那只公鸡也返还)回去。
2.新郎内衣一套、新郎西装一套、新郎衬衫一件。新郎男袜一双(不能是白色的袜子)、金戒指一个。其中的“袜金裤”,寓意新郎以后开展为:“活金库”。
3.女方回送礼金给男方,能够在订婚典礼时当场返送,也能够在结婚时,当嫁妆给新娘。
4.订婚时男方所送“喜庆十色”,女方可将十色中一切的一半返给男方带回。
(五)女方置办嫁妆
1.新家需求的电器:依据各人状况,按需办理。现盛行置办“轿车一部”。
2.红皮箱2个,箱里装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办给女儿嫁妆物。
3.崭新红伞(颜色红色和粉红均可),接亲时,伴娘为新娘撑红伞出门,上车,下车,露天。(意味挡灾辟邪)
4.红塑料桶1个:需用3尺3的红布(男方提供)包裹.(意为新娘马桶,桶内要放上红枣、花生、莲子、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
5.喜娃:一男一女娃娃一对,讨吉利的说法,多子多福之意。(最好是女方朋友送的,千万不可是新娘自己去买的)。
6.儿童澡盆1个,红色化装箱1个,镜子一面,红毛巾2条,红牙杯一对,牙刷2把,2把角梳,红脸盆2个。
7.塑料花和花瓶(男方提供);塑料花白色百合花和红色玫瑰花2种颜色各九朵,代表男生和女生,也寓意百年好合和富贵荣华。
(六)接亲
1.男方家要准备两辆以上装饰好的婚车来女方家接新娘与嫁妆。
2.新郎还要带上新娘手捧花与上等香烟来新娘家。见到新娘时,把手捧花给新娘拿着。同时,把香烟大方地分给女方家人抽。
3.新人在女方家里,拜见祖先和父母。
4.拜完后,吃安定面(留意:安定面的汤料必需是鸡。而且新娘要吃得比新郎慢,新郎吃鸡头,预示着一家之主,新娘子吃鸡翅膀,鸡脚,这个要用马尾话来讲,大意就是持家有方,多子多福。安定面里还有两个安定蛋,通常要吃一颗留一颗,意义为大家一同安全。)。
5.新人出门。(新娘迈出女方家后,不可回头。新娘接出门的时分伴娘要为新娘打伞,车门则有伴娘担任开。)
马尾女儿出嫁,一定要在上午12点到男方家。
(七)拜堂
1.到男方家,随后拜堂,先拜天地祖先,再拜公婆,后夫妻交拜。
2.拜礼后公婆要给新妇“添花”。意为添子添孙,富贵发财,福寿宁康。
3.入洞房时,由“福寿双全”的一对夫妇持凤烛引新郎新娘进入洞房。
4.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坐床沿,名为“坐床”;饮“合欢酒”,名为“合卺”
5.由一父母双全、兄弟众多的男孩在马桶小便称“开桶”,取早生男孩之意。
6.在男方家同样还要再吃一碗安定面。
(八)铺床
1.马尾人要男方家的晚辈铺新房的床,晚辈要选父母,儿女齐全的表示新人能够象这位晚辈那样幸福。
2.然后找1至2个灵巧,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几个滚,意未来会生漂亮的男宝宝。假如喜欢生女宝宝,就找一男一女。还得给每个小孩包红包。
(九)“见厅”
下午3到4点,新人就要开端拜见祖宗,及晚辈,老人和亲戚,讨红包。按先直系后旁系,先父系后母系的程序逐个叩拜。受拜者要给新娘“见面礼”。至亲晚辈多赠以戒指、项链、手镯等贵重礼物。
(十)由喜娘扶新娘到厨房走一趟,称为“拜灶神”;动一动厨具,名为“出灶”。
(十一)设酒宴
下午5点左右新人们就要到酒店迎宾客了,最后就是酒店常见的礼仪了。在喜宴酒桌上见过与本人同辈的亲戚,那时分也还是能够拿红包的。
(十二)回门
按马尾风俗,第一天是男方家办酒。第二天,女方家办酒,也叫办回门酒。回门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新郎要给小舅子钱。然后新郎备礼品,和新娘一同往岳父母家拜见,当日需返回。
至此,整个结婚典礼算是完毕了。
七、马尾区丧葬风俗
丧葬风俗传播至今,曾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本人的丧葬风俗,并且传播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因此,殡葬礼俗在各地无一例外遭到极端注重。由于各地域的社会生活条件、文化、背景各异,因此构成不同文化特征的殡葬礼俗,它们以“民俗”现象表现出来。
福建省普通民间以为,死对活的人而言是悲哀的,但对死者却意味着与尘世的摆脱。因而将婚礼和丧礼并称为“红白喜事”,把丧事办得和喜事一样繁华。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殡葬风俗实践上是一种肉体发明,在长期持续过程中各地都构成了本人共同的方式。
马尾的丧葬风俗就非常繁琐——
马尾丧葬流程
入厅
老人弥留之际,亲人须在床前送终。咽气时即撤帐,亲人必需将其顶上蚊帐拆卸掉,听说是为了让死者灵魂好出窍。逝者断气后,必需雇“张穿”杂工为死者梳洗、整容、更衣(也有亲人为其淋浴更衣),并将尸体安放后厅(有的放厅堂),谓之入厅。
报丧
丧家在大门口贴白、放炮,通知人们这个住宅×府××人丧事(字数须含生旺字)。然后,派人用白帖或口头将死讯告知亲戚好友。再备好装满土沙的大脚桶,将素烛点燃后插在桶内(或置灯十余盏分数层于架上轮转),将其放置于逝者床前地上,似乎为死者奔赴黄泉路上照明。逝者脸上需盖上白纸,以示阴阳有别。亲友则送钱、烛炮、布幛等到丧家吊唁。
戴孝守灵
老人寿终,子孙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亲人则腰缠一块白布(有的衣披黑纱)。请僧或道在厅堂上诵经念咒。孝男孝孙围着七层环形灯架打圈,环绕号哭,此谓“跋禳抬”,也称“搬药梯”。亲友来吊祭,孝男孝孙要跪着陪祭。
入棺
入棺之前,要等直系亲属,男亡者的家族血亲,女亡者的娘家血亲,向遗体辞别后盖棺,抬置椅上,谓之“上马”。并焚化纸人纸马,送亡魂上马离家。
做七
这在马尾丧俗中较为突出。旧时有钱的人“七七做,八八烧”,棺木放在家中要过七重漆,每漆一次耗时7天,漆与七,马尾方言谐音,过七系一语双关。贫穷人家只过一七,便将棺木抬上山掩埋。
人死后每七天就要“祭”,称“做过七”。至四十九天止,一共要做七次,死亡第七天,称“过头七”,也称“孝男七”,由孝男出资掌管,请道搭坛诵经,播锣鼓和钟謦,向城隍爷报亡。“二七”是“内亲七”,由族内六亲七眷出资延道诵经。“三七”又是“孝男七”。“四七”是“亲友七”,由朋友出资延道诵经。“六七”是“孝女七”,由出嫁女出资延请尼姑诵经。
开吊
豪富和阔绰的丧家,在三七、五七或七七举行开吊。开吊礼仪大致如下:丧家先发出讣告,约请内亲外戚、亲朋好友,灵堂内外张素灯结素彩。大门口挂一对白纸高照灯笼,谓之高照,用蓝字标明×旬(10岁谓一旬)寿考(父)或寿妣(母),以及几代同堂,以夸福寿双全之意。大门口还竖立一块大屏风,写着讣告内容。门口另一角,放着堂鼓。吊唁客人一到,礼生(司仪)便击堂鼓,演奏京宣扬乐,礼生高举名帖,引客人步进灵堂,向亡灵三叩首,孝男孝女跪在灵前陪祭。灵堂四壁,挂满挽联、素轴,异常庄严悲凉。
出殡
清晨出殡。队伍排列有严厉的标准。前头是导引队,跟着一合高照(素灯笼),高举在前行;接着有几个人扛着竹丫上绕着红布条的彩旗;接着有一班京宣扬,一路吹吹打打;接着有四个人抬着供奉亡人画像的亡灵亭;跟着十番伬唱、乐队和一班边念经边送葬的和尚。接着红朱漆的棺柩,装在彩结的棺罩下,有八人抬,有十二人、十六人抬,缓步过市。棺柩后紧跟的是一队孝男孝孙等,他们持着哭丧杖(叫孩儿杖、孝男杖)在白布大围中,哭哭啼啼;尾随的是女眷和其别人等,有的步行,有的坐车,有的坐轿。
入葬
送葬队伍上山,抵达预先营造的坟地,按事前择定的时辰入圹,然后用砖头封圹,孩儿杖插在墓前。
回舆
送葬队伍下山,叫回舆,又叫回龙。凡送葬的人脱下白带换系红带,亡灵亭的画像披的黑纱换上红绸,轿杠上添挂一合“百子千孙”字样的小灯笼,以示子孙繁衍兴盛。到家门,放鞭炮,烧一束稻草,一切的人都要从上面跨过,以示安然无恙。棺柩离家后,即撤下幛、联;门首的丧事讣告,用蓝水墨圈上,阐明丧事完毕。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主变革,反对封建迷信,丧葬中许多迷信风俗逐渐废弃。70年代后,实行殡葬变革,改土葬为火化,有的举行追悼会,向遗体辞别。80年代后,有的乡村丧葬中的旧俗又有所回潮。
马尾丧葬风俗批判
值得一提的是,马尾丧葬风俗由于诸多不合理做法,历来惹众多学者批判。批判缘由如下——
1注重酒食,盛设酒宴
马尾地域的丧葬活动常常盛设酒宴招待宾客,不只官宦人家如此,贫困人家也宁愿变卖田产来准备丧葬。这种奢靡之风自古以来便构成了。北宋仁宗年间,蔡襄任马尾知州,就曾在《五戒》等文章中批判这一陋习。
民国《连江县志》中也曾记载办一次丧礼需求摆上百桌酒席,中等资产人家以至因而破产。
直到今天,这种现象仍然没有改善,特别是变革开放以来,长乐、福清等沿海富有乡镇的局部居民办丧礼的规格不降反升。
2迷信佛道,举行道场
宋代以来,福建佛道两教开展疾速,反映在丧葬礼俗上面,则是对佛道的狂热迷信。当时,人们在举行丧礼时,每逢七日、百日、周年忌日及除丧,都要“饭僧、设道场、或作水路大会、写经造像、修建塔庙”,即便负债也要为之,从而使死者能够“灭弥天罪恶,必升天堂,受种种快乐”,否则将入天堂受各种折磨。
建国以来,僧道活动曾经极少见了,但依然有很多马尾居民在亲人逝世后,将骨灰寄放与寺庙。
3拘泥风水,停柩不葬
丧礼中引入风水之说由来已久,马尾民间丧葬中特别拘泥于风水之说,常常为了选择所谓的风水宝地,宁可拖延时日,常年累月不予安葬。以至由于此地风水不利于家中某人,而引发家庭争论,以致于亲人久久不能安葬。
4鼓乐葬亲,丧礼高歌
马尾民间举行丧礼时,常常多用鼓乐,目的是使死去的人更快乐些。但是每有葬礼,鼓乐喧哗,不晓得的人还以为是在办喜事。除了不合时宜之外,也容易影响邻里休息。
在死亡如此严肃的事情面前,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做到内心的忠诚,而非外在的渲染。对繁琐且奢靡的丧葬风俗的变革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文末附上网友的一首诗,让广阔网友感受一下,所谓的葬礼,到底意义在哪里——
葬礼
坑,挖得如此讲究
恰恰容下一口规范的棺材
堂前的香烛祭品
成为一种古老的装饰
中规中矩的哭诉和一前一后的鞠躬
意味着对魂魄的祈祷
还有所谓的主人翁
躺在上好木材上
安宁或讪笑
硫磺洋溢
紧缩着稀薄的空气
成群的人
沉痛中夹杂着压制
拥堵的呼吸
不再顺畅,像溺水的觉得
白色的小帆
只等时间来消灭
一切都过去了
没有死者的倒影
只留下佛道礼仪的泡影
八、马尾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1、佛跳墙
主要由鲍鱼、海参、鱼翅、鱼肚、鱼唇、蹄筋、火腿、瑶柱、冬菇等28种原料配制而成,味美至极,芳香四溢,是秋冬两季的佳肴。
2、醉排骨
是一道特征名菜,其制法以热炸与凉醉相分离而见殊,质地香酥且松软,酸甜适口,滋味醇美浓郁。
3、七星鱼丸
用鱼肉、瘦猪肉、虾干为主要原料制成,色泽洁白,有弹性而不腻,馅香而松,口味清甜爽滑等特性。
4、炒西施舌
又名沙蛤,肉质鲜嫩爽口,深受食客的欢送。
5、菊花鲈鱼
属于闽菜,采用烧煨烹饪办法烹饪,鲈鱼滋味鲜美。
6、迷你红龟粿
主要是糯米磨成浆,经过制造,依托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
九、马尾区著名景点
(一)王助烈士留念馆
王助烈士留念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王氏祠堂内。
王助烈士,1914年出生于亭江镇象洋村一个书香门第,受祖父王允蜇影响,早年便怀报国之志,1931年由叶飞等引见参加中国共产党。
学生时期,王助在英华中学、北京燕京大学、厦门大学等从事反动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常因经费缺乏返乡变卖祖上留下的珠宝、名画等用于反动活动,深得家庭晚辈支持。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王助率部坚持闽北3年游击战争。1936年冬在转战建瓯县陈家山村时,被叛徒(原公开党支书)吴若厚出卖,遭敌人“围歼”,经奋勇突围,他率闽北独立师奔袭崇安、建瓯等地,仅一个月就作战二三十次,粉碎了敌人的“围歼”。
西安事故后,王助作为闽赣省军政委员会主席,积极展开树立统一阵线的工作,获得突出成果。
1938年2月,王助任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他积极贯彻党的统一阵线方针政策,开展党组织,发起工农、学问分子在福州展开各种方式的抗日救亡活动,并组织工农武装,成立党的-组织,普遍停止爱国宣传。
1941年4月,日寇侵占福州,省委决议由王助率一支队伍扩展敌后依据地;8月,他不顾久病初愈,率部挺进建瓯、南平、顺昌接壤地域,打通闽北与闽南联络通道;9月21日,队伍奔袭建阳茶布东坑头时,突遭土匪攻击,王助壮烈牺牲。
王助烈士留念馆原为王氏宗祠,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土木构造,东西院落并联,总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留念馆由两大局部组成,前局部大门上方悬挂着原福建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亲笔题写的“王助同志留念馆”金字匾额,后半局部是留念馆展室,共二层3个展室,按历史年代次第依次陈列烈士的各类遗物。
(二)金牌炮台
金牌炮台位于琅岐岛凤窝村,与隔江的长门炮台犄角,形势险要,为防卫闽江的第一道要塞。
炮台由山巅主炮台、山腰前沿炮台、山麓江岸炮台组成。主炮台有两个炮位,露天、圆形、半地穴式,三合土构造,深1.43米,直径分别为12.40米和7.60米。操场在炮台后侧。营房建在操场边,面宽8.00米,进深4.20米,残墙高2.75米。
烟台山炮台由两个炮位组成,炮位相隔10余米,露天,半地穴式,三合土构造,深分别为1.41米和1.42米,直径分别为11.60米和12.60米,装置大口径克虏伯后膛炮。
獭石炮台共设有火炮六尊,其中110磅弹阿姆斯特朗前膛炮一尊,80磅弹阿姆斯特朗前膛炮兩尊,120毫米德制克虏伯后膛炮三尊。
金牌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年)。
道光二十九年(西元1849年)林则徐因病辞职归籍,期间曾掌管重修金牌炮台。
光绪九年(西元1883年),在金牌主炮台东侧100米处,修建烟台山炮台。
光绪十年(西元1884年)建。獭石炮台。是年,中法迸发战争,法国军舰入侵闽江口,因李鸿章严令,沿江炮台未予抗击。马江战后,为法国军舰从背后击毁,守军杨金宝部胜利将法军登陆部队驱赶。
光绪十二年(西元1886年),沿江各炮台陆续修复。
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增建烟墩山炮台。
民国后,金牌炮台为海军接纳,归闽口要塞指导。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日军陷福州,沿江炮台以四面楚歌,主动放弃。炮台为日军摧毁。江岸炮台和山腰前沿炮台均成废墟,仅存山巅主炮台和营房残垣。
1986年,金牌炮台列为马尾区文物维护单位。
(三)马江海战留念馆
马江海战留念馆位于福州的马尾景色区内,间隔市中心有一些间隔,从三坊七巷有观光车可直接到马尾,市内也有多路公交车能够抵达此地,下车后找到昭忠路1号,一座位于山脚下的红色围墙的建筑物便是马江海战留念馆了。
马江海战留念馆又名昭忠祠,位于马尾马限山东麓,是一座清代建筑作风的祠宇,占地24300平方米,为留念甲申中法马江海战阵亡烈士,于1886年12月落成。1920年曾重修,1984年重建,辟为“马江海战留念馆”。
馆内主要陈列分为《福建船政》、《中法马江海战》两大局部。留念馆西侧的烈士陵园,安息796个为国舍身的铁血男儿。马限山山顶的古炮台是中法马江战争中的历史遗址。留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江海战的陈列馆,展厅分为两局部,分别是“马江之殇”和“闽海警钟”,展厅的面积不大,以文物、照片、模型等重现了马江海战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福建船政局的兴衰史。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忽然迸发,遭遇了法军的偷袭,当时中国范围最大的西式海军舰队简直全军覆没,从展现的图片:、烈士的遗物可见当年战役之惨烈。
祠堂的正中摆放的是烈士的牌位,上面的金色牌匾上书写着“碧血千秋”,旁边的房间里是对海战烈士生平的引见。馆内除了图文展现了马江战役,同样也有电子化的设备,从里面能够查到关于马江战役的相关材料引见。
留意事项:
马江海战留念馆和船政文化博物馆相邻,两处景点可一同参观,目前这两个景点都是免门票的,其中马江海战留念馆需求在旁边的领票处提早领取门票,凭票参观,需求留意的是这两处景点中午12点闭馆,下午2点左右的时分开放,假如想要细致的参观,倡议早点到,否则时间会有点慌张。
地址: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1号
(四)南兜游击队驻地原址
南兜游击队驻地原址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南兜村。
琅岐南兜村游击队反动遗址,是解放前琅岐红色新区在南兜村树立起来的一个反动据点。当时在琅岐岛上驻扎着4股-武装力气,约有1000多人的兵力,在-权力包围控制下的琅岐环境非常险峻,危机四伏。
为突破国民党的白色统治,开拓琅岐新区,树立反动据点,1948年中共林连罗沿海地域党工委书记兼游击队长凌尚开、党工委副书记兼游击支队政委林可琳决议派遣政工干部、共产党员唐方和回家乡琅岐岛南兜村展开反动工作。唐方和冒着生命风险,以家乡为据点宣传发起大众,机密开展党员、树立贫农团、妇女会和反动武装。在琅岐岛上他机密开展了公开党员16人,并组建了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南兜村党支部,唐方和为支部书记,后于1949年5月组建为中共琅岐区工委,唐方和任书记。1949年初又组建了琅岐岛第一支反动武装力气——琅岐游击队员,队员达50多人,并把落脚点机密定在了南兜村后山,在此展开反动游击活动。他们配合城市--,选择数名精干游击队员,三进福州城,在台江码头和当选一带,夜间张贴反动标语,毁坏了敌人的通讯设备等,扰乱敌人,获得宣传大众,打击敌人的效果。1949年6月,中共林连罗党工委依据五县中心县委书记林白的指示,为迎接人民解放军入闽授命做好筹集支前物资任务,琅岐游击队队员冒着生命风险,冲破敌人的--线,采取冒充商贩等方法,共为部队提供了食盐、海产品、副食品和日用品等支前物资30多担,0-地完成了援助前线的任务,遭到了部队--和支前站指导的赞扬。
为留念南兜游击队的光芒历史,中共马尾区委决议在当地修建留念馆,作为马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留念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于2007年8月建成投入运用。
(五)罗星公园
罗星塔屹立在马尾罗星山上,离福州市区21公里。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维护单位。罗星山本来是江心岛屿,俗称磨心岛;经过几百年沧海沧海,磨心岛与陆地相连,成了陆上一个高阜。
罗星塔塔高31.5米,7层8角,每层都有石砌栏杆和泻水檐。檐角上方镇有八方佛,檐角下悬风铃,海风吹来,叮当作响。据《闽都记》载,罗星塔为宋朝岭南(广东)柳七娘所建。
相传七娘原是李氏女嫁给柳七郎。由于丈夫谪戍福建时死去,七娘闻讯变卖家产,来磨心山建此石塔,为丈夫祈求冥福。明朝万历年间,罗星塔被海风摧毁。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在宋代塔座的根底上重修。第二层有一方塔铭,是清乾隆时福州郡守李拔所撰。
铭中把罗星塔的形势和作用概括为"中流砥柱,险要绝伦,以靖海疆,以御外侮"。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海战就是在罗星塔下的马江停止的。罗星塔又是国际上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塔顶原有一小窗,就是用来供守塔人点灯导航用的。清末一次台风,把塔顶刮走了,重建时,人们特地造了一颗直径近7米的铁球嵌在上面。由于外国船来福州都在罗星塔下抛锚,外国水手把罗星塔称为中国塔;即便没到过福州的海员,也晓得这座古老的宝塔。
1963年,罗星塔又停止修缮,塔下的高阜也辟为罗星公园,罗星塔的"零点",还是福建省全省的高程基准。每当海风习习,登塔瞭望东北,可见闽江出海处浮屿点点,沙鸥翔集。东南为营前港,两山夹峙,三江集合,每当潮涨,江流与海水冲激于塔下,构成怒涛奇迹。
罗星公园,面积2.33公顷。山脚沿闽江边砌驳岸,围栏杆,堆叠假山,广植草木。山间有一石洞,有摩崖石刻"深幽"两字。西侧有溯江楼,南麓有望江亭。园中还有忠魂台、鸣湖阁、友谊轩等。山顶矗立罗星塔。左近有昭忠祠、福建船政学堂遗址等。
(六)马尾天主堂建筑群
马尾天主堂建筑群位于马尾麓三岐山,始建于1868年,为一建筑群,现存四处建筑(马尾天主教堂主楼、马尾天主教堂育婴堂、马尾天主教堂老人院、马尾天主教堂小修院)。
依据《马尾区志》记载,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原为西班牙神甫兴办的小修院的宿舍;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原房屋为根底创建马尾天主教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船政法籍监视杜业尔新建砖木构造的法国式新教堂。
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现存的建筑均建于不同时期。
依据《马尾区志》记载,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尾境内已有天主教活动。当时,船政大臣沈葆祯聘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视;还聘雇洋匠。这些人大多携带家眷,而且多为天主教徒,法籍和英籍员工在洋匠房之左各建范围很小的教堂。
同治五年(1866年),西班牙神甫兴办小修院。
同治七年(1868年),西班牙神甫在三岐山建石砌双层房屋为宿舍。他们合约期满回国后,房屋移交给天主教会。
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石屋为根底,创建马尾天主教堂,接纳和开展当地教徒。参与活动的除马尾境内外,尚有琯头(连江县)、尚干(闽侯县)、营前、洋屿(均为长乐县)等地教徒。由法国、西班牙神甫传教。教堂还兴办育婴堂、仁慈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船政法籍监视杜业尔在三岐山建砖木构造的法国式新教堂,以西班牙蒲锡恩为神甫。
民国37年(1948年),外籍神甫相继回国,由林导明神甫掌管活动,有教徒200人,以水上船民为主。
“文革-”期间,活动中止,天主教堂连同育婴堂、仁慈堂均被福建省马尾造船厂和福州第二十四中学作为职工(教工)宿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局部天主教徒自发恢复宗教活动,设2个家庭聚会点作为礼拜(星期日)聚会活动场所,有教徒60人。
1996年,修整天主教堂,教徒集中教堂做礼拜。1997年,有教徒200人。
(七)琅歧岛
福州琅岐岛又名嘉登岛,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闽江口。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空中积55平方公里(平原36.5平方公里,山地18.5平方公里),全岛森林掩盖率达20%,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岛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8.1公里,相当于香港本岛面积,为福建省第四大岛、本市仅次于南台岛的第二大岛。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闽江流至亭江左近为该岛所阻,分为两港,北港经长门出海,南港自梅花入海。
南宋之前,琅岐称“刘崎”,南宋以后,称“琅崎”,近代又多写作“琅岐”;今人口语相沿仍称“刘峙”。当時命名“刘崎”可能是“刘”姓最先移居该岛之故,但如今刘姓在岛上并非大姓。
岛中耸峙两座大山,中部是山岭堆叠的九龙山,东部为海拔275米的白云山。岛的四周是冲积平原,地步约三万亩。因地处江、海之间,港道穿插,灌溉便利,故有“鱼米之乡”的称号。
琅岐岛扼闽海的咽喉,北面江滨的金牌山,峭壁高十余丈,耸立如牌,形势险要,旧设有炮台,与长门炮台相对,为防卫闽江的门户。该岛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要塞。明代中叶,在虎头山巅设立烽烟台,作为防倭报警之用,今其遗址尚存。郑胜利自罗星塔撤离时,也屯此以抗清兵。
琅岐岛上现有古刹四座(白云寺、天竺寺、天安寺、南山寺),有古庙宇、古宗祠、古炮台、名人古墓葬10余处。
岛上琅山十景有:白云观日、云龙潮音、双龟把口、五虎守门、天竺听泉、芦洲宿雁、金鸡报晓、白猴镇江、大桥卧波、朴林探幽。其中白云观日最胜。
琅岐度假村横跨云龙村至东岐村,一片风成沙丘古朴树林景观,足有10余公顷。林区植被维护良好,有30多种植物。盛夏时节,成群的海鸥、野鸭、白鹭、海鸟在这里栖息。100多公顷海水养殖场,养殖文蛤、缢蛏、红蟳、芦虾、鲈鱼、鲻鱼、花跳鱼等海珍品。
闽江口“双龟把口”、“五虎守门”、“金鸡报晓”、“白猴镇江”等天造地设如神工鬼斧的自然景观,尽收眼底。
(八)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国领事分馆、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多所船政遗址;展示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国防建立、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丰盛成果;折射出立志进取、积极作为、虚心好学的传统文化神韵,构成共同的船政文化。它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先后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
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1985年被国务院肯定为首批14个国度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在这里兴办福建船政,这是近代中国兴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育和培养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出色的海军将士。同时,福建船政开习尚之先河,大胆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船政文化所涵盖的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建船政建筑分别于1996年、2001年被国务院发布为第四批、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为发扬船政文化、维护历史文化遗产、增强闽台文化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开展,自1998年,马尾先后投资上亿元,建造了船政文化博物馆,修复船政遗址,开拓船政文化旅游线路。2005年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被中宣部评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国度国防教育办在全国选择9个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国度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试点建立单位,船政文化遗址群是我省独一入选的单位。
福州市马尾区船政历史文化遗产维护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源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包括罗星塔园、马限山公园,公园内不但有中坡炮台、昭忠祠、马江海战烈士墓、圣教医院、英国分领事馆等大量船政相关古迹,还有新建成的大型船政群雕、船政精英馆等。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外型为两艘披荆斩棘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作风。馆内陈列分为序厅、船政概览厅、船政教育厅、船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经过大量船政文物、历史照片、图表、壁雕等,平面地展示了中国船政的降生、开展与以“精忠报国、自强不息”为宗旨的船政文化。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九)绿丰农业生态园
琅岐绿丰农业观光园被被国度评为AA级景区,绿丰农业观光园是一个集科研、消费、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占地1000亩,投资3000万元,建有特征木屋、温室大棚、园艺欣赏园、瓜果种植园、水果采摘园和欣赏垂钓园等,游客能够学习欣赏现代园艺、采摘品味四季特征水果、体验乡村农活、参与垂钓捉鱼,是福州市周边体验乡村休闲的好去处。
绿丰农业观光园先后被省、市评为“闽台农业协作新种类精品科技园”、“闽台农业协作示范园区”等称号。开业以来,年均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
目前,琅岐岛免费向游客开放的农业观光园还有榕升采摘园、四季采摘园、朱子休闲农庄、四季垂钓园等,来琅岐旅游,一年四季都能够采摘特征瓜果,欣赏奇树异草。
采摘葡萄:
园内大大小小的葡萄园,种类十分丰厚,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巨峰”“玫瑰香”等传统种类。看着眼前成熟的葡萄,哪一串都不想错过,真想把它们都摘到本人的篮里。抵挡不住0,摘下就吃,不用洗以至都不用擦擦,快意十足。“巨峰”个儿大肉厚,满口的丰腴感,“玫瑰香”小而红,比巨峰还要甜,还未入口,淡淡香味已袭来。
(十)中国船政文化景区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位于马尾港左近,是一处以船政文化为主的主题公园。当年的马尾造船厂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船厂,也是彼时远东最大的船坞。从兴办的1866年至停造的1907年间,这里建造了大大小小的舰船40艘,福州船政也由此扬名于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景区内的大小景点散布在闽江边,马尾港周边1公里内。包括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马江海战留念馆等的景点,可步行旅游,且均可免费入内参观。周边环境不错,能够仅作休闲逛逛,也能理解福州船政的历史。
在此旅游,通常以马尾港西侧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昭忠祠为重点。船政文化博物馆中,能看到各种当年船舰的模型,展现船舰的外观以及内部结构。还有雕塑模仿的场景,供游人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情。博物馆不远处,是为留念中法马尾海战中殉难的福建水师官兵而修建的昭忠祠,现辟为“马江海战留念馆”。
两个场馆背后的马限山也是值得逛逛的中央,山中的众多炮台,以及圣教医院、梅园监狱、山顶的英国领事馆分馆,都是极具历史意义的景点。而马尾港东面的罗星塔公园内的罗星塔是福州的地标,只可外观。公园内的小山走走可锻炼身体,山上能看到闽江从脚下流淌而过。
地址:福州市马尾区港口路83号罗星塔公园内
类型:主题公园博物馆留念馆文化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