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嫩江市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06 11:44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嫩江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24°44′30″—126°49′30″,北纬48°42′35″—51°00′05″。北依伊勒呼里山,与呼玛县接壤;东接小兴安岭,与爱辉区、孙吴县、五大连池市毗连;西邻嫩江,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连松嫩平原,与讷河市交界。总面积15211.43平方千米。  
二、嫩江县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  
(一)达斡尔族习俗风情  
1、村庄与住宅  
达斡尔村庄,普通都坐落在依山傍水,景色漂亮的中央。屯基开阔,建房稠密,园田充足并围以土墙或木制篱笆为障,构成园田毗连,房屋成行,街道笔直,阡陌连片的村庄。房舍、院落修建划一。住房是“介”字型草房,一概朝南,庭院周围普通用红柳条编织成花纹各异的障子。其左右后面是园地步,院门普通设单层(富户设大门二门两层)。院前盖有离地数尺高的木制仓房,东南和西南角分别为牛马圈,东北角是猪圈厕所,西北角为羊圈,房子以二、三间为多。二间房、东间是开有房门的厨间,西间是住室。三间房,东西两间为住室,中间是开有房门的厨间,西屋为上,东屋为下。住房南、西设窗。西屋盘有南西北三面连炕,南炕为大,晚辈寓居;北炕为次,由第二代人寓居;西炕为小,称为“客座”,由第三代人或外来客人寓居。解放后,寓居习贯逐步汉化,原有以特征已失传。  
2、饮食  
过去喜欢吃稷子米(西吉莫)和大麦米。稷子米有生、熟之别,熟米为煮熟炕干而成,用做干饭、稀粥或炒米;生米可直接做干饭,再拌上牛奶和白糖,香甜可口。民国初开端用粮制面粉,荞麦面可做面条、刀削面,“合洛”(用工具挤压而成的园面条)和烙饼。喜食肉、奶、鱼,通常将肉煮、烤或晒干食用,很少吃炒肉。喜用鲜奶泡米饭或面条,有时还将鲜奶加工成“黄油”或奶皮食用。老年人喜吃带牛奶和狍肉的燕麦和芥面粥。节日和待客的佳肴有“手把肉”、肘子肉、鲫鱼汤等。喜好烧酒和红茶,为家庭必备、人人享用的饮料。除食用地产蔬菜外,每户都制造韭菜花、辣椒沫、花菜等小菜,简直每餐必食。有喜吃野菜的习气,俗称“半年粮”之说。尤为柳蒿菜为最,洗净用开水烫炸、切碎后拌以猪油或豆油,再加芸豆和鱼等制成汤,非常香美。达斡尔族男女都好吸旱烟。  
3、穿着  
清代,多用兽皮制造服装,后来改用布料制造。男女的服饰有所不同。男人的长袍用狍皮或棉布制造,下摆左右开文,外罩狍皮坎肩,腰束布带;夏天穿布衣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或戴草帽;冬季多穿各种狍皮缝制的衣服,头载用狍子或狐狸头部全毛皮制成的帽子,野兽的两只耳朵在头上竖着,每缝喜庆场所,兽皮帽上还用貂尾、灰鼠尾等装饰;皮手套的手背上配有不祥结或云卷形图饰,腕部配项连形或绳索形纹饰。手指关节处配菱形或桃形图饰,非常精巧,冬天脚穿“其卡米”(用狍皮缝制的高统软底鞋)。女人也穿长袍,每用兰布制造,袖口、领口、下摆边缘绣有花纹、两侧对称,不束腰带、不穿短衣,只要年节时才穿绣花绸锻长袍外面套坎肩。夏天穿白布袜,绣花布鞋,冬天也穿“其卡米”。老中年妇女有的还保存满族式的发吉。民国以来,其服饰逐渐“汉族化”至70年代,达斡尔民族服装已为稀有,普遍着当代盛行服装。不少男子喜欢穿军装。  
4、婚姻  
实行一夫一妻制。到清未才呈现了纳妾者。同姓者制止通婚,解放后依据婚姻法也有同姓结婚的。达斡尔族的婚烟还保管着等辈婚制,即不同姓的男女、如有较亲的亲属关系时,辈份不同不婚。表亲之间,也不同辈者不能通婚。姑表兄弟姐妹之间,多为姑母的儿子娶其舅父的姑娘,为的是防止“回头婚”。姨表亲之间,限于不同姓者。如双胞胎都是男孩,则尽可能找双胞胎的女孩来配偶。在习贯上不许弟亡兄娶弟媳,更不许兄弟娶嫂子。女子偶数年令不能结婚。过去与外民族很少通婚。自民国初起开端与他民族通婚,解放后更为普遍。婚烟过程,大致经提亲、认亲、送亲、迎亲、婚宴、回门等环节。  
5、丧葬  
过去,土葬、火葬、风葬并存。正常老死和病死者,以棺盛殓,实行土葬。每个“莫昆”都有本人的公墓(家族墓地),按辈份先后,自北向南代代埋下去。孕妇,产妇亡故者,患传染病死者,死于外地尸体不全者、无子女者、姑娘和小孩,皆实行火葬,将骨灰装入木匣或互罐入公墓掩埋。不满周岁的死婴或因天花而死的儿童,装入柳条筐,挂在远离村屯的树上或事搭好的木架上,称为风葬。人死后要剪下指甲放于手心,下铺黄色被褥子,头枕鸡形装草的枕头,头顶煮熟的公鸡,子孙均戴孝,本族男女皆来凭吊哭丧,每日三次,八夜子孙睡在灵旁守灵。死后三日入殓,入殓时不准将眼泪掉在棺内。棺材是“介”字形满洲材。供品有猪、鸡等,把小刀都反插在供品上,表示阴阳间。出殡有当日出的、三日七日不等。临出殡前,亲人子女们开棺嘘抑辞别,钉棺盖时长子减跪躲钉(忌用铁钉子)。殉葬品有死者生前一切什物,富户有杀马殉葬的遗风,清光绪14年(1888)年始,倡导以纸马、纸牛、纸人、纸银金库来替代活牛活马。三天会坟填土。七天晚上,全家和亲戚汇集、不哭、饮酒回忆死者终身。载孝三个月。其他规矩大致以汉族相同。解放后,原有的风俗逐渐简化和改动。  
6、节庆  
达斡尔族过春节(阿聂)、元宵节(卡钦)、清明节(寒食)、端午节、仲秋节、元旦(布通)等外,过去还有正月十六的“黑灰节”、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七月十五的“阴间节”、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等节日。另外,解放前的敖包祭活动,原为每年春秋举行的宗教祭奠,解放后,与其赋于时期的新内客新方式,变为庆贺民族传统节日的“敖包会”。当今的敖包会,除民族的文艺、体育活动外,还组织普遍的集市经贸活动以交流各族各地的经济文化。嫩江县政府1992年规则,每隔二年举行一次全县敖包会。是年6月,在临江乡大石砬子达斡尔族村举行了全县敖包会,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300多人参与了活动。  
7、忌讳  
猎人出猎期间不说熊和虎的真名,把熊叫作“额特尔肯”(老头之意),把虎叫作“诸音固热斯”(兽王)。在渔场不能背着手走,怕鱼网会被拖在河里。不准妇女、戴孝的人和稚德根(萨满)去渔场,以为不吉利,会把鱼冲走。忌鼠日和火日开犁播种。三岁骒马下驹以为不吉利,将其卖掉。不准砍伐祭奠的树木,不能用白桦、榆树盖房。妇女不许上房项,坐灶门上逾越男人的身体。孕妇不许往灶炕里看,不能铺熊皮、以免流产。产后三天内忌外人进屋,一个月内不出大门或到室外的西北角(供神之处)。小孩出麻疹时,不许炒菜,抓虱子,打猫狗和做针线活。不许夫妻同房。自已的东西不能放在他人家过年。招呼人时不许在屋外招唤屋里的人的名字。不许用刀,剪、筷子等带尖的东西指点人。大年初一至初五不许倒拉圾,以免把福气扔掉。  
以上忌讳,随着社会的革新、已在人们的认识中淡薄起来。  
(二)鄂温克族习俗风情  
1、衣食住行  
早期的鄂温克族从事游猎时,主食鱼兽肉和磨茹、木耳等各种山野菜。空的是狍、鹿皮缝制长袍和帽鞋等。17世纪中叶,学会农耕消费后、开端吃粮食,以小麦、荞麦、稷子为主。清未,有钱人开端穿棉布、绸缎长袍,穷人依然是“毛皮裹身”。长袍式样以达斡尔族大致相同,有大襟,下摆左右开叉,袖口和边沿处镶边。衣袍特性袖头稍长而肥。束腰带,外套坎肩。腰带挂有绣花烟荷包,用来装火石,火镛等。女子多戴耳环和指环,多为银质的。女子束发,多包头巾,冬戴园形皮帽,两侧坠有环形食物。民国以来,其服饰逐渐“达斡尔化”、“汉化”,现民族服装已难以见到。游猎时期住室,是园锥型的“撮罗子”(以鄂伦春族的“撮罗子”类似),高约一丈,直径约一丈二尺,用3根上端有叉的木杆塔成三角架、其间搭上25——30根辅杆,木架的上部用桦树皮苫盖,下部夏秋用布围子,冬天改用犴皮围子。后来定居后改动为草房或“马架子”,居信风俗大致与达斡尔人相同,现与汉族无异。运输,早年主要依托驯鹿驮运,后来运用勒勒车,如今多用胶轮牛马车,近来机动车多起来,逐渐走向机械化。  
2、婚嫁  
鄂温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前实行“氏族外婚”和“姑舅表婚”。一个氏族内严禁通婚。考究门当户对,绝不高攀。“姑舅表婚”是姑表兄弟姐妹间的通婚,他(她)们有优先婚配的权益。女子婚后生女孩,都愿把她嫁给娘家人,俗称“还骨头”。到了近代、也有与外族通婚的。从前婚事,都靠媒约之言,父母包办。有的孩堤时就给订婚,以至有的“指腹为婚”。女子订婚至结婚之前,要逃避男方任何人。婚烟程序分四个程序:求婚、订婚、纳彩礼、婚礼。县内鄂温克人过去有“抡亲”方式的婚姻。事前双方约好,结婚天,走走方式,搞所谓的“抡亲”。五十年代前,二十里屯就有过这种“抢亲”婚烟。鄂温克族也有入婚的风俗。从前很少离婚,离后子女归男方,妇子可带走个人财富。寡妇改嫁,绝不亲、以为是好事。寡妇改嫁能够带走本人的财富,也能够就在亡夫留下的房屋中再嫁别人。县内鄂温克族,后来因与达斡尔族长期相邻,其婚俗也逐步随达斡尔风俗改动。解放后,过去的封建婚烟,“姑舅表婚”,“氏族外婚”制等,都被自在婚烟所替代。  
3、丧葬  
鄂温克族的葬礼,过去很考究和盛大老人的逝世,当即用布围尺体,头彰放一小棹祭品供物,定时烧金银锡泊纸,停多次数月,昼夜轮番守哭尽孝。父母逝世,须由子女、叔、伯抬棺上葬地。如用车送多次,就由其儿子背着牛头绳走。假如死者是70多岁以上老人,主为“成佛归天”,全氏族人都来送葬,掩埋前,在死者头上连续打三次火镰,以亦辞别,然后用桦树皮裹尸;然后土葬。殉葬员都是些死者生前用过的如男人的烟具、小刀、小锅、碗和新衣服,女人的烟具、耳环、手镯、戒指等,都与尸体一同下葬,凡可损坏者都要打碎而葬。死者的衣服、普通都送给同辈的老人以作留念。葬后的第三天,遗属举行祭奠,祭仪是在死者生前睡过的铺位上,放一块“得日析”(方形坐垫)、摆供品以祭亡灵。家人服丧百日,此间,男人不得理发,修而或参与赛马、摔跤,女人不准空鲜艳服装或参与宴请、文娱。我县鄂温克族的丧葬,后来大都随学达斡尔族的习俗、解放后,特有的丧葬风俗三经消逝,其典礼也逐步步简化。城镇,火葬也开端推行。  
4、节庆  
鄂温克族的节庆主要有:阴历时,包括腊月三十、正月初一到初五。过去三十晚上家家都供佛,初一相互串走拜年,之后举行浩大的歌舞,拨河等文娱活动。腊月二下三和正月十五:腊月二十三则被以为是“火神回天”的日子,日落后,家家都要祭火,祈求下一年依然得到火神的保佑。  
敖包会:“敖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意味物,过去,每个氏族都有本人的“敖包”,每年五、六月间举行一次“祭敖会”的大会,以为祭敖包就是祭“山神”、“龙王”,要宰牛杀羊停止祭奠,祈求风调雨顺,人兴年丰。在会上要停止赛马、摔跤等活动。同达斡族杂居的村落,达、鄂两族共祭敖包。解放后中止。1992年6月,在县民委组织下,城乡鄂温克族参与了在临江乡大石拉子村举行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举行的敖包会活动。  
半阔鲁(伊木纳节):在五月下旬举行,主要祭奠“吉雅奇”(维护家畜之神),以全羊熟肉供神,祈求畜群平安,人畜两旺。解放后停祭。  
清明节:主要是扫墓祭祖。  
5、礼仪  
鄂温克族有独具的礼仪,实施严肃认真,不分场所,格守不动摇。本民族的长幼之间,恪守严厉的礼节。老年人遭到尊崇。年青人迂风老人或晚辈,必需屈膝请安,还要敬烟。骑马相迂,必需下马列请安问好。吃饭时,等晚辈入手之后,晚辈才干动筷。鄂温克族十分好客。以为家里来客人是大喜事,极极热情地请客进屋。让坐于右边或右上角的贵宾位,敬茶递烟。来客是老年人,必需为他做饭吃。为客人做饭吃时,绝不让客人本人盛饭,都由主人一碗一碗盛饭,直到客人吃饱谢绝为止。假如女婿来串门,富者则宰二岁子马,普通人家则杀只羊做手把肉吃,这里对女婿的最好等迂。  
6、忌讳  
出猎时,绝对遵从“阿威达”(猎手们引荐的老猎人)指挥,要团绳索,不许闹团结,更不许说大话,吹嘘吹,也猎的地点、方向严守失密,对家里人也是讳莫如深。在野外烧火,不烧崩火的柴禾,以为“白纳查神”(山神)最怕火星崩爆,如得罪山神,猎不到野兽。在狩猎时一旦发现猎物,制止抢夺乱开枪。要在狩猎长者的指挥下打猎。当猎到熊瞎子时,不许年青人走近熊旁辩公母(因怕会得尿塞病),首先由老猪人去看。剥熊皮要用布遮住下身,以免显露熊的生殖器。对妇女的忌讳又多又严。弟媳不许用大伯子的烟袋抽烟,更不许坐到大伯子跟前(否则被以为是越规行为);严禁女人坐在男人的行李上(因男人以为女人不干净、脏得很,若被女人踩和坐过行李,则以为将有祸事降临);不许女人踩踏和跨过男人的马(以为男人头上有神佛,一旦被女人摸就是沾污了神佛,将会受惩罚);不许姑娘们与外来的青壮年接头谈笑;如迂外来青壮年便疾速规避他处;寡妇不得在娘家过春节,不许在大众文娱场所出面;妇女分娩,家人为她单独盖一所产房,叫做“萨喜格柱”,(离原住房约十米远处),由婆婆专事护理,在七天内不许男人进出产房,既或是已住有火炕的房屋、产妇也不得在炕上生孩子。必需搬到灶房旁去生,产后十几天,不许移到炕上去住。死人但凡一个“哈勒”(氏族)的人都掩埋在一个坟地里,不许他人掺杂混入,另外,难产死的女人和被枪杀、斧子砍杀的人也不能葬入“哈拉”的坟地。以上忌讳,解放后有的渐消,有的戒严了。  
三、嫩江县萨满文化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根底上逐步丰厚与兴旺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呈现时间十分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呈现的时间一样持久,以至在文化降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曾经存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  
来源  
普通以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期。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但是,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简直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它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直到后来,以至在佛教或伊斯兰教成为主流信仰的我国北方一些民族当中,仍可明显见到萨满教的遗留。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蒙古、土、东乡、保安、达斡尔、维吾尔、撒拉、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朝鲜、以及大和等民族也都在不同水平上存在着萨满教信仰活动。但是,相对地说,萨满教在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蒙古,在三江流域的赫哲、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以及在局部锡伯族当中得到了较为完好的继承。萨满教在韩国保管的最为完好,日本的神道教也是萨满教的变体。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种。曾普遍传播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域操阿尔泰语系萨满教  
满一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尚保管该教的信仰。由于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得此称谓。通常泛指东起白令海峡、西迄斯堪的纳维亚拉普兰地域之间整个亚、欧两洲北部乌拉尔一阿尔泰语系各族人民信仰的该类宗教;也有广义地借指今天世界各地原始社会土著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特别是北美爱斯基摩、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原始宗教。十二世纪中叶,中国南宋徐梦莘所撰《三朝北盟会编》中己用“珊蛮”一词,记叙了女真人信奉的萨满教。  
简介  
萨满教一词源自西伯利亚满洲-通古斯族语的saman,经由俄语而成英语之shaman,shaman指从事萨满技术的萨满师,Shamanism则由研讨的学者所起,所谓萨满教并非指某种特定的宗教或信仰,而是凡具萨满经历和萨满行为的通称。在通古斯族语的saman一字中,sa意指晓得(toknow),shaman按文字外表意义来说就是「知者」(hewhoknows),所以称知者,意谓萨满教是一种取得学问的方式。萨满教是一种现象的通称,没有教条或是特定的信仰体系,不同传统的萨满教有不同的实行方式与特征,普通对萨满教的定义也是来自其经历与技术。强纳生·霍尔维兹(JonathanHorwitz0则表示,“萨满教不是关乎信仰,而是关乎经历。"Horwitz定义萨满师是「有意地改动其认识状态,以接触和/或进入另一个真实之中,能由此取得力气和学问。任务完成之后,萨满师从萨满旅程回到本来的世界,以其所得的力气和学问协助本人或别人。」该教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在万物有灵信心支配下,以信奉氏族或部落的祖灵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内容。崇拜对象极为普遍,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开创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标准化的宗教仪礼。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受世代嬗递。随着原始公社崩溃和阶级社会的呈现,萨满教日益衰落,社会上层人士陆续皈依藏传佛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等。该教的一些原始要素不同水平地为上述宗教所吸取和交融。但在民间,仍有其浓重的影响,以至以变异了的形态残存下来。  
相关记载  
萨满一词最早是在我国史籍中呈现的。《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兀室奸滑而有才。……国人号为珊萨满教  
蛮。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但是萨满一词引发了一些研讨者关于萨满教来源和散布区域的许多联想。有些学者以为,“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Jdamman,意指兴奋的人、冲动的人或壮烈的人,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也被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普通分为职业萨满和家庭萨满,前者为整个部落、村或屯之萨满教的领袖,担任全族跳神活动;后者则是家庭中的女成员,掌管家庭跳神活动.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能够将人的祈求、愿望传达给神,也能够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萨满企图以各种肉体方式控制超级生命形态的机密和才能,获取这些机密和神灵奇力是萨满的一种生命理论内容。  
由于萨满教曾盛行于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如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以及蒙古语族的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等。所以各民族对萨满的称谓不同,每个民族对萨满的称谓也不一不致。蒙古族把男萨满称作“勃额”,把女萨满称作“奥德根”。雅库特人称萨满为“奥云”。达斡尔族称萨满为“雅德根。”塔塔尔族、哈萨克族等称萨满为“喀木”(KAM),也有称“奥云”或“巴克西”的在中国东北诸民族萨满的跳神典礼中,虽然不同民族的萨满有不同的程式,以至不同的氏族之间亦不尽相同,但根本程序是完整相同的:请神——向神灵献祭;降神——用鼓语召唤神灵的到来;领神——神灵附体后萨满代神立言;送神——将神灵送走。这样,请神(献牲)、降神(脱魂)、领神(凭灵)、送神便构成了阿尔泰语系诸族萨满典礼的根本架构。此外,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一些民族还有许多相同内容的祭奠典礼,譬如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都有祭敖包的萨满仪节;鄂温克族的“奥米那楞”,鄂伦春族的“奥米南”,达斡尔族的“斡米南”,都是同一性质的萨满集会活动。显然这是东北阿尔泰语系诸族长期相互影响与交融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东北地域文化的某些共同特征。萨满教的实质像其他宗教一样,是关于神灵的信仰和崇拜,因而不应该把它扫除在宗教之外。萨满教在宗教认识之中确立了各种详细的信仰和崇拜对象,并树立了同这些对象之间或沟通、应用、祈求、崇拜,或防范、驱逐、争斗等宗教行为形式萨满效劳其中的社会组织约束并标准了其社会的共同信仰和各种宗教行为,决议了萨满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作用,并应用它们效劳于理想的社会生活次序和社会组织体制。因而萨满教应看作是以信仰观念和崇拜对象为中心,以萨满和普通信众的风俗性的宗教体验,以标准化的信仰和崇拜行为,以血缘或地域关系为活动方式三方面表现相统一的社会文化体系。萨满教是原生性宗教。萨满教不是创生的,而是自发产生的。广义上的萨满教是世界的。萨满文化是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盛行区域集中在亚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欧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这是广义的萨满教。狭义上的萨满教为阿尔泰语系,如: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蒙古、锡伯等民族所信仰,其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萨满教的根本特性是没有始祖、没有教义、崇拜多种神灵,没有组织、没有固定的庙宇教堂、没有特地的神职人员。萨满教的主要活动是跳神。另外萨满教还有一个显著的特性,就是萨满教者多为女性。归结之,萨满教的定义根本上有两点特征:(一)认识转换:从萨满教的脉络来看,认识转换即是出神(ecstasy)状态,MirceaEliade以为,出神同死亡一样,暗示着转变(mutation),在这种转变的状态中,平常真实(ordinaryreality)和超凡真实(non-ordinaryreality)之间呈现桥梁。ecstasy一字源于希腊字ekstasis,字面意义为放在外面(tobeplacedoutside)或被放置(tobeplaced),意谓外于或超越本身的状态,即超越平常真实,可以与超凡真实沟通。在萨满教中,普通称这种认识转换状态的超凡真实过程为萨满旅程(shamanicjourney);(二)疗愈才能:不管萨满得到的是学问或是力气,做为信息的学问或力气都具有疗愈性,可与其它治疗方式搭配,疗愈的指导通常包括疗愈的方式和精灵助手的决议等。萨满所疗愈的对象不祇包括本人或别人,也包括大地或世界;萨满疗愈的范围则包含了物质、身体、心理和灵性等各个层面。更精简地来说,萨满教的意义就在于其疗愈功用,不管是治疗疾病或是认识转换,萨满教的目的都在于维持安康和促进健全,如前文所言,所谓健全不只是指人类、自然以及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健全,也包括了人类潜能的开掘、自我的完成或大我的完成。与前述大地之母的常青灵性或万物有灵论相同,萨满教的世界观能够归结于三点:(一)万物都是活的;(二)万物相系;(三)万物皆崇高。或人类中心主义或科技形成生态危机,或机械论世界观使人类与自然的疏离,或集体主义对个体的箝制,种种的危机都是萨满教「复兴」的缘由。也由于这样的背景,新萨满教的时期特征主要就在于「强调」自然与个体的才能。过去,萨满「被视为是某个特定阶级的人、具有特定人格或是被公众所授定的人才干够扮演的角色。」如今,则视为一切的人都具有成为萨满的才能,体验到与万物一体和万物之崇高,感遭到存在自身就是意义与价值,这种回归大地之母的怀抱、回归生命自身就如Gossett&Wallace所说:「无论心情是欢愉或痛苦,整个身体/灵性/心都明白到,萨满经历完成了深层原初的出神需求,这种出神是人类存在的意义!  
四、嫩江县饮食风俗  
1、俄式扒鸡:特征美食,酸香微辣、滋味鲜美。  
2、炖大马哈鱼:特产鱼类,肉质鲜嫩、醇香厚重。  
3、拌生鱼:传统美食,酸咸适中、清凉快口。  
4、炖酸菜:特征美食,质地脆嫩、酸香适口。  
5、炸泥鳅:传统美食,外酥里嫩、鲜美可口。  
6、茄汁草鱼片:传统美食,外酥里嫩、酸甜可口。  
7、矿泉蛋:特征美食,色香味全、营养丰厚。  
8、苏波汤:特征美食,深受各地游客喜欢。  
9、速冻土豆:特征小吃,深受当地人喜欢。  
10、马肉干:特产美食,口感细腻、营养丰厚。  
五、嫩江县著名景点  
1、嫩江顶峰森林公园  
嫩江顶峰森林公园位于嫩江县城南9公里处,是一个以顶峰林场的自然森林景观为根底加以人工修建的  
森林公园。  
园内分五个景区,第一景区为碧海游龙,位于园的西侧,站在此区  
的观景塔上,可见呈S型铁路穿园中两山之间,形似一条游龙;第二景区  
为松荫怀古,位于园的东北部,园内有水师营遗址、崔家坟遗址,周围  
为红皮云杉、白、落叶松、樟子松和奇特的变种球形云杉等欣赏树种,  
辟有森林浴场;第三景区为文娱区,位于公园东侧,建有溜冰场、露天舞厅、儿童游乐园等;第四景区为动  
物园,位于园的中部,建有以北方动物、鸟类为主的动物笼舍和望泉楼等景观;第五景区为渡假区,位于园  
的南部,建有木屋别墅、人工湖、湖心岛、钓鱼台、悬桥等景观。  
2、嫩江农场现代农业旅游区  
黑龙江嫩江农场地处松嫩平原、小兴安岭西南麓,嫩江县东南,始建于1955年。经过五十一年的开发与建立,现已具有耕地39万亩,总控制面积509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农场下设十个管理区。构成了农、林、牧、副、渔五业兴隆,工、商、运、建、服各业蓬勃开展,文教、卫生、公安、政法等事业单位开展步入了黑龙江垦区先停止列,农场现已成为全国大型现代化农垦企业集团之一。  
农业根底实力雄厚,社会化效劳体系健全。耕地属全国松嫩平原著名的黑土地带,素以“土中之王”著称,适合种植小麦、大麦、大豆、玉米、甜菜、油菜、亚麻、芸豆、马铃薯、等作物。现代农业机械化处于全国抢先程度,具有英国、美国迪尔公司、纽荷兰大马力等农业机械202台套,其它配套农机具1000余台套。种子加工、物资供给、粮食存储处置、加工、销售、水利设备等效劳体系健全,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先进,先后引进推行二十余项农业新技术。农场是国度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和优质小麦的消费基地。年消费粮豆达10万吨,农产品商品率达85%以上。  
非国有经济蓬勃开展,畜牧业以奶牛为主导产业,已逐渐成为龙头支柱产业。目前,全场具有奶牛5000余头。随着产业构造调整,种植业构造日益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场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特别是以脱毒马铃薯为主导产品的高科技项目曾经成为农场非国有经济开展的立场项目,黑龙江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曾经建成。交通运输、五小加工、商品流通等各业兴隆兴旺。  
小城镇建立初具范围,根底设备完善,效劳功用齐全,交通便利,通讯畅通,投资环境良好。鹤嫩公路由北向南贯串场区,场内循环公路四通八达;开通了光缆,通讯与国际接轨,信息进入国度级高速公路,为招商引资、携手开发发明了宽松的投资环境。  
场自然资源丰厚,草原面积18万亩,林空中积5万亩,以“云杉”、“银中杨”为重点的开发项目,前景普遍。水面6000亩。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开展中的嫩江农局面对入世的应战,将依照“农、林、牧”三业并举的生态经济开展之路,打入世牌,举绿色旗,走调整路,依托地缘、资源优势,提出了建立国度优质大豆消费基地、良种繁育基地、优质麦消费基地、绿色特征高值经济作物基地,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林业苗木繁育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的战略设想,现已初具范围。勤劳好客的嫩江人,热忱欢送各界朋友及有识之士来场开发建立,与嫩江人民共创二十一世纪辉煌。  
景点简介  
引见嫩江农场始建于一九五五年,经过四十五年开发建立,已具有耕地三十六万亩,二十个农业消费单位,八个工业企业和十余家效劳公司,构成了农、林、牧、副、渔各业兴隆,工、商、运、建、服蓬勃开展的综合型现代化农垦企业集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18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163人。  
农场小城镇建立初具范围,根底设备完备,效劳功用齐全,交通便利,通讯畅通,投资环境良好。北嫩公路由北向南贯串场区,场内循环公路四通八达;开通了光缆通讯,可直接进入国内、国际通讯网,与国内外直拔通话;农场与国度农业部信息中心微机联网,信息快捷,为招商引资、携手开发发明了宽松的投资环境。  
农场农业根底实力雄厚,社会化效劳体系健全。耕地属全国松嫩平原著名的黑土地带,素以“土中之王”著称,适合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甜菜、油菜、芸豆、马铃薯等作物。现代化农业机械处于全国抢先行列,种子加工、物资供给、粮食烘干处置、粮食加工销售、水利设备等效劳体系健全,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先进。农场是国度大豆消费基地和优质小麦消费基地,年消费粮豆9万吨,农产品商品率达85%以上。  
场办工业迅猛开展,消费优质面粉、豆油、饲料、红砖等产品。采用微机控制技术的饲料加工厂,年消费才能6万吨,消费“畜丰牌”奶牛、肉牛、肉鸡、蛋鸡、猪等各种浓缩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粮油加工厂年消费优质面粉5万吨。  
自营经济开展以奶牛、乌鸡黑凤、棚菜、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五小加工、商品流通等各业兴隆兴旺。  
农场自然资源丰厚,草原面积18万亩,林空中积5万亩,水面6000亩,农场具有的土地、林地资源、草原和水产等资源,等候着各地客商开发应用。  
3、嫩江水师营遗址  
清代水师营遗址位于嫩江左岸、墨尔根乡北大营村北,与村屯相连。  
该址建于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有营盘遗址4个,其外形、面积相同:每个营盘南北长40丈、东西宽35丈,呈长方形,均设南北2门。各营盘间距300米,成双行平行交织排列。营盘残垣高不超越2米,顶宽0.6米,垣外有深沟。遗址内可见灰瓦片和瓷片,曾出土直径1—1.5厘米的铅弹和铁锋芒、铁箭头号遗物。  
为了增强边防建立,打击沙俄入侵者,康熙皇帝采取积极防务举措。康熙13年(1674年)将吉林乌拉水师分驻黑龙江各地,以备运粮、出征。这样就有了我国历史上设在北部边陲军事重镇较早的水师边防军即墨尔根水师营。他肩负维持中央治安的义务。墨尔根水师营受卜奎水师营管统属于黑龙江将军。墨尔根水师营毁于“庚子劫难”。  
4、江畔公园  
江畔公园位于嫩江县城北面,南依县城,北傍嫩江,依江面而建,与内蒙古莫旗大草原隔江相望,建立范围3.6万平方米。  
以“玉带金珠”命名的高19.99米的嫩江县县标已于1999年8月1日落成剪彩。此县标位于江畔公园的中心肠带,占空中积1公顷,投资百万余元。气势恢宏的县标上旋转体盘绕着六根主柱,主柱寓意是嫩江的山山水水哺育了中央、驻嫩部队、农垦的60万军民,他们严密团结在县委、县政府四周,共建美妙的嫩江。县标座高3.13米,寓意嫩江建成313(1686—1999)年,基座周围的浮雕为建筑添加了内涵,丰厚了主题。正面浮雕玉带金珠——开展中的嫩江,东面悠悠历史——古老的墨尔根城,西边边陲宝地—丰厚的自然资源,后面的碑记,将此雕塑落成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捐资单位存以碑记,告示后人。雕塑前侧的两组大型群雕春——希望的时节、秋——歉收的喜悦,将雕塑融于自然之中,给人以无限的活力。  
5、中央站黑嘴松鸡自然维护区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自然维护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山脉交接处的伊勒呼里山南部,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境内。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度级自然维护区。维护区天文坐标为:东经125°44′57″一126°13′31″,北纬50°38′23″一50°48′10″。维护区总面积为46743公顷,其中,中心区面积20271公顷,缓冲区10194公顷,实验区16278公顷。  
中央站黑嘴松鸡自然维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维护区,主要维护对象为黑嘴松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由于地处大小兴安岭过渡地带,这里孕育了丰厚的动植物资源。据调查,维护区内有植物670种,其中,有国度重点维护植物红松、紫椴、钻天柳、野大豆、黄芪等。而在我省较少见的兰科植物中的斑花杓兰、大花杓兰在这里有大量散布。维护区良好的、较原始的生态环境,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合的栖息繁衍场所。据调查统计,维护区有脊椎动物382种,昆虫334种。其中,国度一级重点维护野生动物有黑嘴松鸡、白头鹤、丹顶鹤、金雕、黑鹳、紫貂等6种,国度二级重点维护动物有灰鹤、花尾榛鸡、黑琴鸡、大天鹅、鸳鸯、驼鹿、棕熊、黑熊、猞猁、雪兔等44种。特别是这里的国度一级维护野生动物黑嘴松鸡的种群数量在75只左右,均匀密度为0.16只/平方公里,黑嘴松鸡散布如此集中在其他维护区是很少见的。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自然维护区在同一气候带上具有较高的典型性、稀有性和代表性,特别是在以黑嘴松鸡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维护上具有重要的理想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6、顶峰公园  
顶峰森林公园是1992年批准树立的黑龙江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嫩江县顶峰林场施业区内,距县城只要9公里。  
嫩江旧称墨尔根,曾为黑龙江将军和墨尔根副都统驻地,是黑龙江地域抗俄的后勤补给地之一,清康熙二十三年在嫩江岸边建墨尔根水师营,相当于海军部队,崔枝藩便是水师营总管。崔总管生前就在墨尔根城南选了这块地,先是于1737年在这宝地上种植了3200多棵红皮云杉,后于1739年开端修坟造墓。  
7、龙江火山群-科洛火山景区  
科洛火山属小兴安岭西段余脉,东南60公里为五大连池火山群。科洛火山群自重生代第三纪晚期屡次喷发,构成23座火山锥和约350平方公里的玄武岩台地。火山锥分六列呈东北—西南散布在长40余公里、宽18公里的古老断陷盆地内。火山群中,保管完好的火山锥并有火山口的有7座,即科洛南山、孤山、大椅山、小椅山、黑山、卡山和481高地。火山口深度5—50米,内径10—165米。  
火山群中黑山最高,海拔542米。相对高度最高的为科洛南山,比高107.7米,海拔447.7米。火山锥体左近有火山灰、火山浮石、火山弹和熔岩台地。科洛南山左近的熔岩台地熔岩暴露,植被稀少。科洛火山区内物种丰厚,生长着植物近百种,其中,五味子、山木耳、山核桃最为有名,中药材三十多种,黄菠萝树、椴树、山榆、核桃树等二十多种,狍子、野鸡等野生动物十几种。  
8、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  
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域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黑河市嫩江县。墨尔根是嫩江县的古称,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是全长七百多公里的墨尔根古驿站驿道的一局部,在今嫩江县境内的是它的头站至十站,共计二百六十一公里。自墨尔根城(今嫩江县)至额木尔河口(今漠河县兴安乡二十五站村),对岸为被沙俄侵略军盘踞的雅克萨城。每隔30公里左右设一站,沿途共设置25个站舍,均由驻墨尔根的站官崔枝蕃管领。这条驿站还与吉林、盛京原有的驿站联合在一同,从而构成了能够直达京师的交通网。  
2013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名单(国发【2013】13号),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正式入选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编号为7-0131-1-131,称号为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时期为清代。该驿道全长700余公里,其中头站至十站位于今嫩江县境内,共计261公里。该遗址的存在与发现,彰显了中华民族开发建立捍卫北部边疆的历史文脉,为我国古代东北边疆开发史研讨提供了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佐证,关于深化发掘雅克萨之战的“奏捷之路”和李金庸开发漠河金矿的“黄金之路”文化线路内涵,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是嫩江县文物工作的历史性新打破,填补嫩江县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空白。  
墨尔根古驿站驿道全长700多公里,其头站至十站位于今嫩江县境内,共计261公里。清王朝为了对边疆地域停止控制,在东北、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域,开拓了许多新的驿站驿道。黑河地域驿站驿道开展最快,是清朝统治民族满族发源地,又是对付沙俄侵略的前哨。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初,从杜尔伯特、扎赍特选派蒙古兵五百人,索伦兵一部,增设从墨尔根至雅克萨之间的驿站。循嫩江上游而设,自墨尔根城(今嫩江县)至额木尔河口(今漠河县兴安乡二十五站村),对岸为被沙俄侵略军盘踞的雅克萨城。每隔30公里左右设一站,沿途共设置25个站舍,均由驻墨尔根的站官崔枝蕃管领。这条驿站还与吉林、盛京原有的驿站联合在一同,从而构成了能够直达京师的交通网。  
“南临沃野,北覆群山,江水襟连,上下要输”。这条驿道的设立,比由墨尔根经黑龙江省将军驻地爱辉再溯黑龙江上行而至雅克萨城的驿路,缩短了100余公里行程,加快了军事情报的传送及军用物资的供给,对保证雅克萨战争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清军第一次攻克雅克萨城,捷报沿雅克萨——墨尔根的北路驿站传送,再经吉林、盛京至北京,然后转送至古北口。六月六日,康熙帝在古北口收到这份捷报,前后11天,奔驰近五千里,速度在每日200~250公里之间,而当时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要坚持如此速度,假如没有驿站的救济是无法完成的。  
驿站的设立对立击沙俄侵略、捍卫边疆领土、沟通边疆与内地的交通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雅克萨战争的完毕,清军撤走,驿站也随之旷费。到了1887年,吉林候补道李金庸从陆路赴漠河督办金矿,随同漠河金矿开发,重开墨尔根至额木尔河口驿道,并延伸至八道卡(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木古纳右旗境内),全线设驿由25处增至33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金之路”。  
墨尔根驿站驿道遗址的存在与发现,进一步彰显了中华民族开发建立捍卫北部边疆的历史文脉,为我国古代东北边疆开发史研讨提供了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佐证。同时,关于深化发掘雅克萨之战的“奏捷之路”和李金庸开发漠河金矿的“黄金之路”的文化线路内涵,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9、伊拉哈城址  
伊拉哈城址位于嫩江县,年代为辽、金,类别为古遗址。  
2005年1月31日,伊拉哈城址被发布为第5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