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内蒙古风水宝地知多少

  • 风水民俗
  • 2020-11-13 20:2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内蒙有处“风水宝地”,一处枫叶林可碾压香山,不要门票惊喜满满
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中,根据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中国这是危机环境中到处都设立了自己的脚后跟,增加了中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改善和人们把重点放在前,实质性的消费比开始期待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内蒙有处“风水宝地”,一处枫叶林可碾压香山,不要门票惊喜满满!
众所周知,精神的语调和多样的享受中,观光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灯中,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特别的画面,表现出更多的游客,这也吸引了待机广阔的中国旅游经济的活性化,现在旺盛的原因之一。
说到红叶的风景,人们脑海中第一主观的印象,也许是北京的香山。每到秋天,黄色的树叶挂满枝头,在秋风的吹拂下,黄叶飘满枝头。
实际上,不仅在北京,在内蒙古也有红叶林,红叶林的风景也很美,但却鲜为人知。
是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上的旅游胜地、五角枫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胜地。景区中最有名的枫树是中国十分罕见的珍贵树种。进入这个景区,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树木,树枝上垂钓着美丽的枫叶。五角大楼自然保护生态观光地占地面积达6万公顷,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这片土地的由来也很有趣。民间有传言说,她在清明时节与蒙古结婚,但她知道北京的红叶之美,所以亲自带了几株种子到蒙古。五角枫的名字的由来是,枫叶的叶子大部分都是三裂地,而唯独科尔沁大草原上五裂的枫叶被自然地称为“五角枫”。
每年十一月,五角的红叶林都会呈现出特别的情趣,因此十一月是观赏五角红叶的最佳时期。这里鲜为人知,正因为如此,这片红叶林才更有魅力。关于自然保护生态观光地,你可能有自己的想法。请多关照!

内蒙古赤峰:千年古都,盛世繁华
赤峰宁城,历史悠久,自夏商以来,就有鲜卑、契丹、女真等十几个民族先后在此生息繁衍,留下了缤纷多彩的文化遗产,如著名的辽中京遗址、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汉代军事哨所福峰山及培育300多年的陪嫁牡丹等等。
今天,我们便驱车前往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和大明镇境内的老哈河北岸,探秘辽中京遗址,感受当时的盛世繁华。
在公元916年,契丹王国建立,建都临潢,称为上京。第二帝耶律德光继位后,改国号为“辽”。后来随着辽国的日益强大和疆域拓展,又相继修建了东京、南京、西京。
有个小疑问,辽国已有了上、东、南、西四京,为何还要建立中京呢?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统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阁之状,因议建都。择良工于燕蓟,董役二岁,郛郭、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拟神都之制”。城修完后,“号曰中京,府曰大定。皇都中有祖庙。大同驿以待宋使,朝天馆以待新罗使,来宾馆以待夏使”。大意是,辽圣宗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决定在此建都。同时,辽宋“澶渊之盟”之后,辽宋交往频繁,这里处于上京、南京、东京的三地交汇之处,在这里建都,将极大地方便辽国和与宋及其它周边国家的交往。
辽中京的规模样式是仿照着北宋都城汴梁来修建的,方形布局,呈回字形分布,分外城、内城、皇城三个部分,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城内商贾云集,繁荣昌盛,一度成为当时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
在辽国灭亡后,辽中京仍是北方的经济政治中心。至元朝末年“靖难之役”时,辽中京这座北方重镇葬身火海,毁于无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两重城墙和一个点将台。
因辽中京只延续到明代,后人便其为“大明城”,现仅存三座古塔中最大的一座,被称为“大明塔”。
大明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82米,仅次于陕西泾阳的崇文塔和河北定县的料敌塔,为全国第三高塔,但它是全国目前现存砖塔中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古塔。
大明塔立在巨大的莲花宝座之上,塔身有八面用塔身砌砖雕刻而成佛造像,近千年不毁,蔚为壮观。
塔,现称“小塔”。它是典型的金代作品,为砖筑实心十三级密檐式塔,塔高24米,建于公元1163年。
这两座塔的不远处,还有一座与大明塔形状相同的,却只有底部的塔,被称为“半截塔”,也叫残塔,建于公元1057年。
耸立于辽中京遗址上的这三座古塔,见证了岁月的更迭、历史的变迁。


最近根据《鬼吹灯》改编的电视剧《龙岭迷窟》在热播,激起了喜欢盗墓小说的人的探险心。开篇有一段回忆讲述了鹧鸪哨为寻找�尘珠,跟了尘长老前往黑水城,这个传说中的西夏名城一向神秘莫测,宝藏无数,机关重重,许多冲着它名字而来的人都因此丧生。
书中则对黑水城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黑水城位于贺兰山之外,头枕青山,足踏玉带,端的是块风水宝地。”还称黑水城上空有三星高照,紫气冲天,城下是一位西夏大臣的陵墓,以后经风沙吹蚀,便成了弃城。
《龙岭迷窟》里“黑水城”剧照
不少人都好奇,现实中真的有这么一个地方吗?实际上黑水城在地图上是可以找到原型的。黑水城又叫黑城,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蒙古语称哈拉浩特,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与额济纳同音)路遗址。14世纪40年代,由于战争和附近河道改道,遂人迁沙侵,化作荒漠。这里全年降水量仅30毫升,常年刮西北风,寸草不生。
尽管当代人发现黑水城时,已经被废弃了几百年,但被荒漠风沙侵蚀的高大城墙依然耸立,整个城池轮廓完整地保留着。用黄土夯筑而成的城墙,有些裸露在黄沙外面的残垣断壁似乎诉说着曾经的繁华。沿着沙漠中长长的栈道进入城内,城角几处尖顶佛塔在漫天黄沙中驻守着,是黑水城特有标志。
马可・波罗就是沿着黑水城所在的古道走进了东方天堂,当年这里还是水草丰茂,湖泊密布,如今被半埋黄沙半露于世,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在城内走走,佛寺、民居和街道等遗迹仍依稀可见,不时竟还能在黄沙中看见森森白骨和容器瓦片。
那么黑水城究竟是何时被废弃的呢?追溯其历史,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团第四次南征时攻破了当时属于西夏的重要城堡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这里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后,明朝随即放弃了这一地区,此后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
黑水城虽已不在,城内的大量文献和宝藏却历500年未尽腐,诱惑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探险家。1908年、1909年,俄国科兹洛夫考察队在这里盗发文物;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再盗;1929年科兹洛夫第三次来到黑水城进行了洗劫。黑水城文物大多是西夏及元代文物,有佛像、佛画、文书、古币等,今藏在俄、英国最多。
俄国人科兹洛夫
比如粘土彩塑孤品双头佛像,现存于俄罗斯冬宫国家博物馆内。它双头神情各异,一体四臂,四只胳膊各作姿态,两臂胸前双手合十,另两臂向左右下方伸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每一尊佛头都与佛身和双臂完美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俨然具备了四尊佛像的不同造型与神态。堪称当之无愧的绝世珍品,只可惜流落异国。


中国的内蒙——忘却尘世烦恼的圣地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内蒙古,是否在电视上见过,是否听说过,亦或是这里一方水土养育的原著居民,林簇沙棘的小编,都想和您说,如果您喜欢旅游,请务必来一次。
这里是放飞自我、可以让自己身心放松的地方,忘却城市的烦恼,看一下纯正的蓝天白云,看一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肯定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话来。
内蒙古在中国的北边,是我们雄鸡的“鸡背”,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它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旅游是你的夙愿,那么来到了内蒙古就请一定要去一趟呼伦贝尔大草原,来到了这里,在包车上享受着微风吹拂面颊的快意,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你抛到了脑后,仿佛这个世界只剩下了纯净、善良、惬意、美好。
到了六到九月,呼伦贝尔大草原迎来了旅游最好的季节,满眼的绿色是大自然赐予你的礼物,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是这个世界对你心灵最好的慰藉。但是林簇沙棘的小编还是要提醒您,这时候昼夜温差会很大,一定要带几件保暖的衣服,谨防感冒。夏季的七月,蚊虫会很多,也要带一点驱蚊用品,比如风油精或者驱蚊手环等。
呼伦贝尔大草原可以说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天然草原之一,这里有很多原始的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游湖泊成了这里最为著名的旅游项目之一,被称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
当你深处胡呼伦贝尔大草原之上,仿佛置身于一幅大型水墨画之中,处处是无边无际的小草、野花,或许你还可以感受到当年成吉思汗的豪言壮语,这里是英雄的家乡,是英雄成长的地方,是可以勾起我们爱国情怀的地方。
每年的八九月份,在草原上都会有盛会,这里说书献艺的大有人在,也有很多传统项目,比如传统内蒙古的比赛项目——赛马和摔跤,可以说是尽显了当地人的豪情,这些等你到了这里,都会亲身感受得到。
内蒙当地还有一种慢慢被大家所熟悉的植物——沙棘,它经过数亿年的优胜劣汰,存活至今,营养丰富,口感酸冽,当地人十分之喜爱,也流传着诸多关于它的故事和传说,当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在蒙古包里唱着当地豪放的歌谣,吃着手抓羊肉,吃着沙棘果,亦或是一杯沙棘汁,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林簇沙棘汁采自内蒙的沙棘,精心制造而成,让您未去高原便可领略高原圣果的品质——高营养、原生态。


内蒙古达拉特旗:昔日沙漠中的“风干圪梁”变身“风水宝地”
中新网鄂尔多斯7月22日电 (记者 赵永厚 李爱平)“让家乡变面貌、让穷人住新房、让荒漠变良田。”赵智强说起自己的梦想时,颇为兴奋。
资料图:民众正在防沙治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王将 摄
这位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附近的治沙企业负责人感叹道:“梦想已经初步实现。”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他和他的父亲赵永亮在库布其沙漠沙区探索出了一条“治沙、治穷”的成功经验,在鄂尔多斯地区治理沙漠100万亩,种植沙柳300多万亩,带动了12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给赵永亮的信中说道,“我认为东达蒙古王集团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将林、草、沙三业结合起来,开创我国西北沙区21世纪的大农业,且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
赵智强父子所治理的沙漠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当地的“风水梁”,这一地名被当地人称为“风干圪梁”,是个狂风肆虐、黄沙遍地、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的地方。2005年初,赵氏父子大胆提出要将生活在鄂尔多斯恶劣环境地区的农牧民迁移到风水梁,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赵智强介绍,经过对沙漠的治理,曾经的“风干圪梁”已是日月换新天,成为一片风生水起、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中国沙漠之城,也成为富民安居、投资创业的乐土。
“这里将总投入200亿元,建成一个容纳12万人口、年出栏商品獭兔2500万只,集生态种养殖、商贸物流、高新技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链为一体的生态型、环保型、科技型、节约型的中国沙漠第一城。”赵智强如是说道。
不仅如此,此前东达蒙古王董事长赵永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从1998年开始,企业先后投资逾7.5亿元,在库布其沙漠中建设了30万亩沙柳基地,辐射周边沙柳种植近300万亩。目前企业先后建设了8大种植基地,栽种各类苗木3亿多株,在沙漠中建起了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
据了解,2013年后,该企业总投资5.8亿元,还建成了全国首家年产10万立方的沙柳刨花板项目,有效消化和利用了平茬后的沙柳资源,带动官井、乌兰壕等周边村民年均增收3—5万元,打造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
赵智强介绍,目前“风水梁”已形成獭兔500多万只,貂、狐狸、貉子4万只的养殖规模,獭兔养殖户年均收入5—7万元,大户型超过了10万元。企业成功打造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风水梁獭兔,并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有机认定,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名优特产品”等多项荣誉。
对于治沙企业的未来,赵永亮和赵智强父子的口头禅是,“通过治沙实现产业拉动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拉动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利益联结脱贫一批,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精准扶贫新途径。”


阿善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古城湾乡阿善沟门村东圪膝盖沟两侧的台地上,是我国黄河流域最北端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氏族聚落遗址。然而现在遗址遭到人为破坏,新建的坟墓随处可见,而且坟主就地取材,用台地上的石块圈砌起自家的坟墓,坟地的出现正在“吞噬”着人类的远古文明。
当地村民讲,遗址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圪膝盖沟终年泉流不绝,一直以来村里人都把这里视为一块“风水宝地”,村民们争抢土地建造新坟,有的村民甚至把亲戚的坟地也迁到了这里。多年来,遗址无人管理,无人保护,这更导致遗址遭受肆无忌惮地破坏。
包头市博物馆馆长刘幻真介绍,阿善遗址现存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是1979年发现的。考古资料表明,阿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叠压形成的,时间范围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至公元前2700年左右。三种原始文化遗存层层叠压,如同一部用实物编织成的历史长卷,记述了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先民生息繁衍的历程。它的发现突破了我国原有的新石器文化的种类和范围,为我国史前文化的考古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红色旅游基地 就是咱脱贫致富的风水宝地”
目前,经过不断丰富完善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
呼和浩特市税务局稽查支队的巴特尔激动地说:“在这里不仅能了解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革命历史,还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真是不虚此行。”
据武川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武明光介绍,近年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不断开发改造完善,2008年8月,相继修通了后渠子—约令沟—蘑菇窑、蘑菇窑—得胜沟、纳令沟—李齐沟三段公路,建设总里程55公里。同时修通了从得胜沟旅游区到井尔沟旅游区的红旅公路。如今,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抗日战争革命事迹展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等旅游区连成一体,沿路景色被打造得美不胜收。平均每年接待量达8万余人次。
随着游客的增多,带火了当地的红色旅游产业。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景区开设农家乐的村民李秀清高兴地说:“靠着红色旅游,我家的生意异常火爆,年纯利润达到了9万多元,一下子就脱贫了。”
目前,被红色旅游带火的农家乐在得胜沟还有十几家,“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早已成为咱村民脱贫致富的一块风水宝地。”李秀清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秀玲)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东达蒙古王集团风水梁养殖基地。
过去提起风干圪梁,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无人不晓:那是个狂风肆虐、黄沙遍地、干旱少雨、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极度恶劣,没水没路没植被的地方。因为极度的干旱少雨,而且风多沙大、广种薄收,当地老百姓编了一句顺口溜:“春天种了一坡,秋天割上一车,打了一笸箩,煮了一锅,吃了一顿,还剩的不多。”所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们为了填饱肚子,总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乱用资源使环境严重恶化,真正是“五十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六十年代滥垦滥伐滥开荒,七十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
2005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风干圪梁”改名了,充满希望的“风水梁”诞生了。从此,一个叫赵永亮的返乡创业者,带着周边群众,开垦这片荒芜的土地,如今,这里的3000多户移民,户均年收入10万元,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达拉特旗委书记奇达楞太说:“这就是我们的移民创业基地,房子免费提供,无须押金担保。”
走进养殖户郝志强家中,住人的房间近50平方米,兔舍有500多平方米,院里还有300多平方米的菜地。郝志强说:“这边住人,隔壁养兔,生产生活两不误。”郝志强父辈是风干圪梁的老村民,由于生态恶化,全家人迁到了20公里外的大纳林村。2008年,郝志强一场大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1万多元债,一家人生活困难。2010年春,他响应政府号召,返回老家,养殖獭兔。“公司借给我40多只种兔起家,第二年秋天就还了本,还净赚下900多只兔子。”郝志强的媳妇抹着眼泪说:“多亏了政府帮扶,我们家的日子才缓过劲儿来!”去年,一年出栏獭兔2000多只,获利近5万元。
在郝志强家对面,是来自浙江的叶金林,他家养兔,从喂食、出粪都是机器操作。叶金林说:“这套生产线投入需50多万,一年可收入100多万元,当年就能收回成本。”
“獭兔浑身是宝,皮制作高档衣物,肉加工高质量食品,血成为生物制品,肠子是手术线最好的原料,肥料恰恰是让沙漠变肥沃的有机肥。”赵永亮说:“我们进行过充分论证,獭兔怕潮湿、怕病菌,沙漠干燥又干净,是最好的养殖基地。如今我们已形成了种兔、饲料、防疫、屠宰、销售一条龙服务,创业户可以放心地参与。”
不毛之地变身宜居新城
走进风干圪梁腹地,一望无垠的沙柳,使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这些就是风干圪梁创富的源泉。柳条可做压缩板材,柳树叶是做兔粮的主要原料。”望着大片大片的绿植,赵永亮感慨地说:“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绝不能看着这里的人被黄沙赶走。如今,短短十几年,在政府和我们企业及周边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风干圪梁成为储满了绿色宝藏的风水宝地。”
“砍下的枝条,风水梁的人造板厂收购,一吨能卖200多元。今年打算平茬100多亩,能收入1万多元。我们周边农村干这活的人很多,大家冬闲季节有份收入很好。”乌兰壕村农民郝来说。
走进新成立的风水梁镇,医院、学校、居民区、写字楼应有尽有,有种置身城市的感觉。“我们规划十年内,把这里打造成集现代农业、现代加工业、生态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于一体的沙漠特色创业城。”达拉特旗委书记奇达楞太介绍说,通过生态扩镇移民,创业拉动扶贫,要把沙漠创业做强做优,为更多的贫困人口提供创业新天地。 
风水梁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在建面积53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200亿元,建设容纳12万人口,集生态建设、文化旅游、有机农畜产品、清洁能源、扶贫、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转移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打造名副其实的“世界獭兔业航母”“中国沙产业硅谷”“中国沙漠第一城”。
遵循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的理念,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银行支持、农牧民受益的四项基本原则,通过“规模化养殖、产业化配套、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分割、现代化加工、资本化运作”六轮驱动模式运营獭兔养殖业。围绕“牛马骆驼羊、貂貉狐狸狼、獭兔是脊梁”的发展思路,目前建成可存栏3000头奶牛的风水梁有机牧场,已形成獭兔800万只,貂、狐狸、貉子等特种动物6万只的养殖规模,正在推进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目前园区内从事物流、服务业等方面的经营户,其经济收入也达到了当地同行业的中上等水平。2015年,风水梁获得住建厅颁发的“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奖”。
循环产业链打造兴业沃土
风水梁虽是个小地方,可东达人却在这里干出了大事业。他们打造了两大循环产业链,一个是生态产业链,一个是生物产业链。生态链拉出来两个链条,一个是种植产业链,就是沙柳种植与刨花板生产;一个是有机产品链,就是大棚采摘与旅游观光,同时用刨花板下脚料做了木腐菌生产有机香菇。
生物链又拉出了两个链条,一个是养殖链,就是獭兔与特种养殖,用獭兔的下脚料养了貂,貂的下脚料养了狐狸,狐狸的下脚料养了貉子,以养殖棚顶用来光伏发电;第二个是生物产品链,就是用獭兔与动物的皮毛生产服装、用獭兔肉生产有机香肠和各类肉制品等。最后,两个共同链条产生的有机肥料又改造了沙漠,形成了良性循环、高效利用的产业格局。这种链条套链条的循环经济模式有效解决了沙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生存问题。
同时,利用獭兔粪便建设了年产120万吨的有机菌肥厂,用于改造周边百万亩有机良田,发展有机现代农业。建设的年产120万吨有机饲料厂将把产品销售给园区和全国各养殖企业喂养有机的猪、牛、羊、鸡、獭兔等,从而保障国民“舌尖上的安全”。
东达蒙古王集团建立了龙头企业与养殖户之间保护让利的新机制,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传统的扶贫模式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建立起以工补农的长效机制并与农牧民进行利益捆绑与联结,为农牧民转移从业、生活致富创造了优越条件,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2014年,东达蒙古王集团与鄂尔多斯市政府总投资13.5亿元在国家级贫困县兴安盟科右中旗建设了百利舸城乡示范园,成功复制了风水梁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2000户的獭兔养殖规模,由此带动了特色资源加工产业、物流服务产业集聚,创造出了更多就业机会,打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服务环境,形成了产业兴、人口聚的良性互动局面。
风水梁现已配套建成刨花板厂、皮草服装厂、特种养殖场、屠宰厂、饲料厂、有机牧场、光伏发电厂、水饺厂等30多个项目。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獭兔研究院,打造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风水梁獭兔,并通过了国家有机认定,荣获了“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名优特产品”等多项荣誉。
企业先后吸引贫困区1000多名青年与大学生在风水梁创业就业;吸引全国12个省市的农牧民在这里集聚,使4000多移民成为产业工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2017年,风水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晋升为国家级示范基地。目前獭兔养殖户年均收入5—7万元,大户超过了10万元。
昔日风沙肆虐、飞鸟绝迹的风干圪梁容颜巨变,变身绿浪如海、产业林立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投资创业与富民安居的乐土。
精准扶贫造福一方百姓
国家十三五“五个一批”脱贫战略提出,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精准脱贫格局。东达蒙古王集团正在实施的扶贫事业与国家号召不谋而合,这始终是东达蒙古王集团在探索和实践的事情,并实实在在地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效。
他们投入30多亿元,配套建设30多家企业,通过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直接与间接带动了1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做到了“通过生产脱贫一批”;与鄂尔多斯和达拉特旗政府协作,投入30多亿元,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无土移民”战略,通过异地搬迁,将沙区与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中的群众搬迁到风水梁园区创业发展,使6000多户10000多人进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做到了“通过异地搬迁脱贫一批”;建立了沙柳种植保护让利的补偿机制,全力维护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分保证沙柳种植户的利益,使12万沙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做到了“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先后建立了东达商学院、东达创业学院、慧众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数百名贫困大学生减免学费,对贫困农牧民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让400多名东部贫困地区大学生到集团就业,捐资200多万元建立了亮明第一、第二小学,巴拉格歹小学,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了风水梁小学和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育,累计减免和补贴学费300多万元,同时在各类教育事业中为贫困学校和学生捐赠款物8000多万元,做到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与当地市、旗两级政府协作,使所有养殖户应保尽保,享受到了国家与政策的红利,同时免费给近4000户养殖户提供住房、兔舍、沼气池等生产生活设施,给予保设施、保种兔、保饲料、保防疫、保销售的“五保”服务,把保险让给养殖户,风险由企业承担,做到了“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新途径。2016年,东达蒙古王集团的产业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选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并于2017年获得“全国企业扶贫贡献奖”。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