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阳宅风水 >

桓台县风水民俗文化

  • 阳宅风水
  • 2022-09-20 15:51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桓台县地理位置概述  
桓台县隶属于山东淄博市,座落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座落于山东省中部偏北,淄博市北部,介于北纬36°51′50″-37°06′00″,东经117°50′00″-118°10′40″,北邻博兴、高青两县,东靠临淄区,南与张店区、周村区毗连,西与邹平市接壤。全县总面积509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桓台县辖2个街道,7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桓台县常住人口为489479人。桓台县境内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略呈微波状。位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截至2015年,桓台县境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1家,国家AAA级旅游区2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  
二、桓台县文化事业  
2020年,桓台县改造提高4家镇综合文化站、30个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20个村戏台子,发放70余万元文化物资,承办了“淄博市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现场会,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5000余场次,当中,开展送戏下乡330余场次,乡村公益电影放映3500余场次,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等大型文艺活动为引领,以节日为主线,组织开展县镇村各种文化活动500余场次。  
三、桓台县民俗文化  
戏剧  
自清同治年间以来,桓台县境内流行的主要剧种有京剧、山东梆子、吕剧、歌剧等。  
音乐  
桓台古属齐地,民间音乐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至齐闻韶乐,赞叹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清末至民国时期,传统的民间音乐以唢呐吹奏最为流行。唢呐吹奏多用于婚、丧、寿、典仪式。  
曲艺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桓台广为流传的主要有相声、快板、数来宝、山东琴书、西河大鼓、毛竹板、木板大鼓、落子、渔鼓等。  
舞蹈  
桓台县境内舞蹈多为民间扮玩中的表演形式。较典型的有扭秧歌、傻子扑蝶等。扭秧歌可多人,也可单人,边歌边舞,起到较强节奏感。傻子扑蝶多为男女两人扮舞。女俊扮,反复做引、逗、耍、闪等动作;男丑扮,做追、捉、戏、扑动作。  
杂耍  
明清至民国时期,元宵节扮玩杂耍成为民间习俗。其主要形式有高跷、芯子、旱船、竹马、舞狮、龙灯、花轿、花鼓、花杆等。有特色的是高跷、芯子、花杆。高跷能够单演,也可成队表演。传统故事扮相有群英会、唐僧取经、白蛇传、八仙过海、水浒人物、三国人物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时事人物为扮相者渐多。  
芯子分为扛、抬两类。扛芯子有一成年人将芯子底座卡住双肩,捆绑在腰间。选一童子捆扎在顶上,上下捆扎连接,协作表演。抬芯子是用一根长圆木,中间做上踏脚,两头做上预防翻滚的抓手(放下时作腿用)。玩耍时把1-2人捆扎在踏脚上,由两人抬着圆木两头,手握抓手。  
花杆是用一根1.5米长的细竹杆,两头各打两个10厘米的方孔。方孔中间系上铜钱,两端装饰绒线花。杆身用五色彩条缠绕。花杆队服色统一,俊扮,跟随锣鼓点编队串花,变换队形。  
四、桓台县音乐  
桓台古属齐地,民间音乐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至齐闻韶乐,赞叹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清末至民国时期,传统的民间音乐以唢呐吹奏最为流行。唢呐吹奏多用于婚、丧、寿、典仪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较有造诣的唢呐艺人有凤鸣村李云凤、黄家村董敬德、楼子村张仲梅等。桓台人李禹贤自幼受民间音乐的启迪,精研古琴演奏。他演奏的《风云际会》、《高山流水》等古琴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60-70年代,跟随乡村业余文艺活动的开展,以打击乐为主的业余音乐团体遍及乡村。70年代末,后七村学校建起管弦乐队,多次参加县、地会演。1987年,华沟村、东镇村建起以电声乐器为主的农民乐团。华沟村青年乐团在1987年十一月淄博市首届农民音乐会上,有3人获一等奖。  
五、桓台县曲艺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桓台广为流传的主要有相声、快板、数来宝、山东琴书、西河大鼓、毛竹板、木板大鼓、落子、渔鼓等。县文化馆多次举行山东快书、竹板书、西河大鼓、评书等培训班。每遇春节文艺会演,都有一批曲艺节目搬上舞台。荆家镇周董村刘兰凤,9岁即拜师学习梅派西河大鼓,20岁即巡演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国内享有声誉。1961年回到故乡桓台收徒传艺。刘兰凤及其弟子董宪斌、宋丰利在地市会演中曾多次获演出奖。1980-1987年,桓台县在地、市级刊物上发表曲艺作品10篇。  
六、桓台县舞蹈  
桓台县境内舞蹈多为民间扮玩中的表演形式。较典型的有扭秧歌、傻子扑蝶等。扭秧歌可多人,也可单人,边歌边舞,形式活泼欢快,起到较强节奏感。傻子扑蝶多为男女两人扮舞。女俊扮,反复做引、逗、耍、闪等动作;男丑扮,做追、捉、戏、扑动作,形式诙谐风趣。  
1956年,傻子扑蝶参加惠民地区舞蹈会演获奖。同年,县文化馆举行舞蹈传授班,向群众传授《小车舞》、《跑驴》、《十大姐》等舞蹈。  
1959年,县文化馆自编的小舞蹈《绣花舞》、《送肥忙》等参加淄博专区文艺会演。1974年,自编舞蹈《编地毯》参加惠民地区文艺会演,获演出奖。1976到1978年,县文化馆在18个单位举行舞蹈训练班,参加训练1200余人次。1986年,由杨云凤等编排的歌伴舞《在期望的田野上》,参加山东省歌伴舞会演,获演出三等奖。  
七、桓台县杂耍  
明清至民国时期,元宵节扮玩杂耍成为民间习俗。其主要形式有高跷、芯子、旱船、竹马、舞狮、龙灯、花轿、花鼓、花杆等。有特色的是高跷、芯子、花杆。高跷能够单演,也可成队表演,扮相内容非常丰富。传统故事扮相有群英会、唐僧取经、白蛇传、八仙过海、水浒人物、三国人物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时事人物为扮相者渐多。有宣传婚姻法的《夫妻抬水》,宣传土地改革的《斗地主》等。  
芯子分为扛、抬两类。扛芯子有一成年人将芯子底座卡住双肩,捆绑在腰间。选一童子捆扎在顶上,上下捆扎连接,协作表演。抬芯子是用一根长圆木,中间做上踏脚,两头做上预防翻滚的抓手(放下时作腿用)。玩耍时把1-2人捆扎在踏脚上,由两人抬着圆木两头,手握抓手。  
花杆是用一根1.5米长的细竹杆,两头各打两个10厘米的方孔。方孔中间系上铜钱,两端装饰绒线花。杆身用五色彩条缠绕。花杆队服色统一,俊扮,跟随锣鼓点编队串花,变换队形。  
1985-1987年,每年有十几支队伍,近千人的民间扮玩活动。1985年,东镇村杂耍队作为桓台代表队参加淄博市的民间艺术活动比赛,获得高跷表演一等奖。  
八、桓台县结婚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往今来,此乃人生大事。正是人们对男婚女嫁的这般重视,才构成了繁多的婚姻礼仪。近期,我们就桓台传统婚嫁民俗采访了新城镇城西村退休教师陈立言。陈老师今年60岁,是新城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员。普查期间,他曾对桓台传统婚嫁民俗进行了特意的调查。  
陈立言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婚姻礼仪主要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位于鲁中地区的桓台,其婚姻嫁娶基本上以古老的“六礼”为蓝本,并构成了自我的特色,起到鲜亮的区域民俗特征。  
相亲  
在旧社会,因为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少有自我择偶的机会,男婚女嫁全靠媒人牵线搭桥。亲朋好友根据两家家庭及子女情况,认为门当户对,即可说亲。男女双方没有什么异议后,可约时间让双方家长及子女见面。乡村多在男方家庭,男方备茶饭相迎。寒暄后,双方家长避开,男女双方单独交谈。如男方允许,备红包一个,现金取双数,交女方。女方允许则收下。乡村尚有奉鸡蛋茶的习俗。男方家长(为母亲),煮荷包蛋一碗,放白糖或蜂蜜,由男方转呈女子,女子若允许,就喝下。  
定亲  
互换男女年庚,即生辰八字。男方送定亲礼,衣着若干套,首饰若干,现金若干。省事的,干脆所有用现金,然后,让男女双方或在男方长辈陪同下,到商场选购。  
定亲后,男女双方常常走动。春节时,男方需在春节前,向女方家送礼,即串亲戚。主要有肉、馒头等。讲究的,女方家长还给男方压岁钱。  
送日子  
结婚前,男方备办好结婚礼物,送女方家,正式确定结婚的日期,商定结婚事宜。送聘金,这是一笔最大的开支。通常结婚时,男方备好新房,女方陪嫁多为家具、电视、摩托等平常生活用品。女方开始准备结婚用品。如被褥,需要新棉花、新表里,请年高有德、有儿女的贤惠女人乡邻,用红色棉线,双线缝纫。被角放置一些枣和栗子以及花生果,含义是早生儿童、夫妇白头偕老等。  
迎亲  
提前三日,男方请相当多人开始操办结婚之事。男方家庭全部门均贴红色喜庆对联。家里的影壁墙、门窗等相当多地方贴上大红双喜。同时,在迎亲路上,也粘贴方形红双喜引路。结婚前一天,男方把嫁衣、首饰送女方家,最终商定婚礼细节。当晚,男方歇息时,需找几个男人青少年陪睡,叫压床,以示早生男子。  
结婚当日,女方穿红色嫁衣(现在穿婚纱),怀揣铜镜与大葱(离娘葱),由儿女双全、贤孝有德、且属相不犯冲的女人做送亲客相陪。男方持里脊肉(至少带2根肋骨,名为礼条或离娘肉)、馒头等礼物迎亲并坐席,外有司仪放炮催妆三次。新人拜过女方长亲后,女方长亲手持红包(内有铜钱,今多为硬币)与男方。路上,遇十字路口、桥时抛掷,并燃放鞭炮,以辟邪。男方娶客(与嫁客同)还有押轿男童二人(多为至亲子弟)、送饭人(视女方乡邻多少而定),一同上车赴男方家。除带嫁妆外,还要带根须的绿色青菜四种(以示四季常亲之意、接连不断亲、接连不断根,如菠菜、青葱、芫荽、生菜等)。到了男方家时,由男方家人送红包或礼品,接新娘下车(下轿)。红包或礼品中,当中有一块是发酵好的面团,意味着发家致富。  
过门  
通常在过门时辰前到男方家。在过门前,男方邻里的一些青年人要与新郎、新娘取闹。到了时辰要过门举办典礼,即有青少年抢新娘撒出的糖果。典礼开始,新郎、新娘行礼,拜天地、长亲、对拜,并一直宾行礼,最终入洞房。  
很多地方,在这个时间,用难以洗去的颜色涂抹公公婆婆脸上,以示取闹。这时,新娘的婆婆(包括叔伯婆婆)们要在一块吃婆婆汤,而且每个婆婆要抱一个用红纸包好的木墩头(寓意抱孙子)。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盖头,众人相看新娘。然后,洗脸,由小姑子(婆家妹)端洗脸水一盆,内置硬币若干,新娘象征性湿手,摸取一下硬币,然后,封红包一个给小姑子,以示谢意。再有小姑子端一碗面条给新娘吃(这碗面条一点也不熟),大家问新娘:“生不生?”新娘说:“生”。这就好了,主要是图个吉利。宴席开始,新郎依次向女方全部在场顾客敬酒。饭后,女方诸亲返回。  
圆饭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现在是当日(早时是三日),女方的父辈(根据情况,也能够是女方父辈的长辈)去男方圆饭(但要比女方的男女送客要晚一些时间,而且圆饭客不与男女送客见面),并要有一晚辈男的提橼子(俗称“挑橼子”),圆饭客带一点新娘在娘家穿的棉袄之类的衣物,同车前往圆饭。男方以高规格的宴席款待,新郎要一直圆饭的长辈行叩拜大礼,再有来圆饭的长辈一人赏给新郎红包(内有现金,多少不限)。  
回门  
早时是第七天,现在多数地方都成为结婚当天回门。回门时,新郎与新娘顺结婚时原路返回娘家。娘家备酒菜相待,新郎官须在上食品的托盘(俗称“传盘”)上放红包,以谢大厨,仍有大厨把饭菜做得奇咸、奇辣、怪味以戏弄新郎,同时,陪酒的人,多以让新郎喝醉为目的进行敬酒。这一过程也不会耽误许多时间,新郎新娘就即将再回男家。晚上闹房开始。新娘需不时拿出糖果分发众人,此间还有开箱看嫁妆的环节。新婚三日,长幼无序,皆可闹房。  
第二天一早,新娘做好饭,端给公婆双亲食用,以示孝敬。饭后,新娘奉上给婆家近亲的衣着(一套)鞋子。至亲是衣着和鞋子,稍远,像哥嫂姐弟妹全是鞋子。收到礼物后,以红包(现金或礼物)还礼。然后由长亲陪同,上坟祭祖。第三天由长亲陪同,到新郎的外祖母家上坟,同时拜望外祖母家的各位长辈、兄嫂等,这里各位长辈回赠红包。通过这一过程,在外祖母家的各位长亲等人也都认识了。  
至此,结婚仪式大致结束。整个结婚行礼过程中,无论在女方、男方上礼人员,均忌讳婚姻不顺利的人、与新人属相不合的人、穿戴白色服饰的人、刚刚有过丧事的人、家有产妇或流产者。办喜事时,男方、女方均设酒席以待来宾。  
现在,跟随桓台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过去的传统婚嫁习俗相当多已经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事新办,如过去用花轿抬,现在用车载;过去婚嫁大摆宴席,现在出现了旅游结婚;过去单家独户办婚事,现在时兴集体婚礼……  
九、桓台春节习俗  
除夕(农历一年的最终一天)  
当日,家家掸尘洗扫,整旧布新。午后贴春联、“门钱”,大门口放拦门棍,晚饭前各门旁插香,焚纸钱。20世纪50年代末,盛行酒宴,敬神焚香等迷信活动少见,其余沿袭至今。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俗称阴历年。凌晨即起,燃放鞭炮,男女老幼着新装,祭天地诸神,食水饺(水饺中按人口数放有硬币)。男女区别向长辈拜年,先直系,后近族,再乡里,行叩头礼(忌冲人跪拜)。直系长辈受拜后付给子女“带岁钱”。见面,拱手互道:“过年好,发财,多福,您好”。拜完年后,男女青年自由活动,老年人多在家中或邻里畅谈。从即日起,饭前先祭祖先。正月初二起,外出访亲友,先新亲,次老亲,再朋友。馈赠馍、糕礼品。正月初五称“五末日”,为春节的最终一天,晚餐食水饺,放鞭炮。正月十五前探亲访友均称拜年。  
建国后,阴历年改称春节。焚纸香、敬诸神活动大为降低,贴“灶君”、供“天地”基本绝迹。其他传统性礼仪习俗沿袭至今。城镇机关举办团拜。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泛称灯节。农家十五、十六日户户挂通宵灯。素有演戏、扮玩、放烟花、闹元宵之俗。北部湖区的鱼龙村盛行演戏,乌河村民爱放“烟花”。西南部村民多扮高跷、旱船、杂耍串乡会城。“文化大革命”期间,闹元宵一度中止。1985年,县人民政府在索镇首次举行元宵灯展会,历时3天,参展单位62个,展出电器自动化彩灯1200余盏,观众达10万人次。从此,历年灯展、杂耍、戏剧会演成习。  
春龙节(农历二月初二)  
俗称填仓日。民国时期,农家拂晓前在院内撒灰圈,内放杂粮,谓“五谷囤”,象征五谷丰登。节前做芝麻面饼,切成棱形碎块,文火烘干名为“箕子”,干炒大豆,俗称“蝎豆”。20世纪80年代,炒“豆箕”之俗盛行。  
十、纱帽树的传说  
明朝时期,王渔洋始祖王贵携家人自诸城迁来新城,其子王伍在今冯家花园后开一粥店度日。  
一日,有税官押解两皮囊宫廷用花粉钱至此,歇脚用粥,遗忘将钱带走,王伍发觉后将此银埋入粥店旁的一棵槐树下。税官发觉官银丢失,又想不起丢在何处,回京后将家产变卖,到处筹借才把花粉钱堵上,保得性命和差事。六七年后此官又经此粥店歇脚,想起往事,长吁短叹,王伍听见后问其故,此官如实相告,王伍又问了官银数量,断定几年前丢银子的人就是他,于是将银子如数归还,此官要重酬被王伍拒绝。此官回京后如实禀告皇帝,皇帝起初不信竟有人这么,派人查证的确属实,遂封王伍为善行公。  
一日王伍梦见有人在粥店旁的槐树上挂纱帽,问其故,此人说此树上有多少纱帽,王家就能出多少官,后剩一顶大的无处挂了就顺手挂在树东边耿家的大门上。此树因梦而得名“纱帽树”。随后王家官员果然遍及明清两朝,据说先后考中五十二位进士、三十位举人、一百六十二位贡生,至于监生、增生、庠生那就更多了,并出现了“父子尚书”的辉煌时期,王氏家族被称作“王半朝”,成为“江北青箱”、海内望族。而耿家官员虽少,却有官至“吏部天官”。  
纱帽树历经沧桑三百载,于1976年被毁,树虽不复存在,但其传说却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十一、马车桥的传说  
话说公元前517年,孔子怀着满腔的热情到齐国去,但因晏婴的阻止,他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采纳。在极度失望之下,孔子带领弟子们从临淄城门出来,往西北方向走了下去。当时正值深秋,西风飒飒,黄叶飘飞。当走到狄水时,只见水面宽阔,波浪滔滔,不见舟楫。这可怎么过河呢?孔老夫子联想到自我的遭遇,触景生情,曰:“噫,滔滔皆是,欲济无梁,良可浩叹!”正巧有个当地人经过,说:“往前走,有个地方河窄水浅,从那过去就行。”于是孔子的大徒弟子路就驾车到了水浅的地方,不料马车却陷在了河中心,驾车的马也脱套跑了,好在马车的车架正好横担在两岸,构成了一座马车桥,孔子率众弟子踏车过河。随后,在乡民们的帮助下,把马车拉上了河岸。乡民们晓得眼前的老人是孔子后,就邀请他给这个地方赐名。孔子回想起刚才危险的一幕,说:“马车桥!”当地人就在孔子车骑掉在河里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用青砖当桥基的简易木桥,定名为:“马车桥”,随后简化成了“马桥”。人们得知这座桥的来历后,纷纷在桥的两侧定居,渐渐人烟稠密,构成了“马桥村”。  
我们从《马桥村村志》了解到:这个故事最早由清代的山西道监察御史付兰生(现田庄镇付桥村人)考证了它的真实性。山东的文人墨客激动之余纷纷写诗写词颂扬马车桥。康熙47年,一代诗宗王渔洋到北营村寻胜时,看到马车桥附近的繁荣景象及那赛过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忍不住诗兴大发,作《清沙泊马车桥渡诗》:“清沙碧水对斜晖,马车桥渡接翠薇。泊上马嘶送棹去,柳下吟诗待船归。沙草数从群鸥散,酒栈万家一鹭飞。谁悟轻舟寻范蠡,清沙水泊独望机。”  
马车桥像一位历史老人,守候在古狄水边,历经汉唐宋元明清各代,经历了人世间五彩缤纷的花开花落、风云变幻走到了近代。村民对这座桥多次修复,还在马车桥村西九仙庙上立碑刻记:“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一车两马,曾过此地”。跟随时光的流逝,古老的马车桥终因狄水的干涸而失去效果。1967年,马车桥的桥面被拆除,桥基也深埋到地下,上面盖起了宅院,昔日狄水之上的马车桥荡然无存了!但以它命名的马桥村,在马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迅跑,展现出比过去更加漂亮、更加动人的容颜。  
十二、桓台县名人  
辕固  
又名辕固生,西汉著名诗学家,桓台人。  
鲁仲连  
战国时齐国茌平人。齐国稷下学者之一。  
彭真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  
李志业  
特等战斗英雄。曾任渤海军区特务一团一营二连三排排长。  
王士祯  
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  
十三、桓台县著名景点  
(一)王渔洋故里  
王渔洋故里景区以江北青箱和尚书府第为主要展览内容,重点明显明清时期齐鲁望族——新城王氏所蕴含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王渔洋故居修复明清民国建筑108间,并在认真勘探的基础上,对部分原有建筑进行恢复,建成文化休闲广场4000多平方米,游客迎接招待中心、购物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各种配套设备完善。忠勤祠提高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主题教育功效进一步增强,相关配套设施齐备。2015年四月,王渔洋故里景区正式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王渔洋故里景区主要包括王渔洋故居、四世宫保坊、忠勤祠等部分。  
王渔洋故居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士禛在其曾祖王之垣所建的长春园故址上增缮而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300多年间,故居经历了火灾、战乱和多次改造,其西北部花园部分已荡然无存。后由当地政府1984年重修,1986年对外开放。王渔洋故居南门门楣上“一代正宗”系康熙所题,走进南门,眼前蓦地开阔起来,一条宽阔笔直的石板路延伸向北,路的左侧是一个幽静别致的园林,路的尽头便是王士禛故居的主题区了。自东向西四个大门,依次是王士禛故居的原状-区、生平陈列区、祭祀区和园林区。在原状-区和生平陈列区大门之间树立一尊王士禛主题雕塑,王士禛神韵诗宗的文学成就差不多掩盖了他的政绩。原状-区所在的东跨院起到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是故居保存比较完好的五进院落,大门上悬挂的“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王士禛第”金字匾额端庄大气。进的大门迎面的影背墙上是康熙的亲笔御题“清慎勤”。经过门房,往里有两条通道,直行是一条长长的胡同,外宽里窄,预示着钱财、福运“宽进窄出”,有聚财之意。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很强,这条胡同平常是下人出入的便道。往左转经过一个园门,便进入了中东跨院中轴线上的第一进院落。第一进院往里走要经过垂花门。垂花门座落于故居主院的中轴线上,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麻叶梁头垂莲柱”,工艺非常讲究。古代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很大的一处空间,即故居的第二进院,平常认为是女家眷与亲友话别的地方。穿过过厅就来到了第三进院落,再往里走是一道屏门,西厢房是王士禛的书斋,斋号“信古斋”是康熙皇帝赐给王士禛的匾额。,王士禛回归故里后,在这里著述不辍,完成了自传年谱、《渔洋诗话》等多部著作。《手镜录》是王渔洋写给为官的儿子的为官警言录。故居的主堂名为宸翰堂,座落于第四进院的中轴线上,体量最大,等级最高,是王士禛居住的地方,晚年他在这座院子里-起居,直到最终卧病在床,仍然口述让儿子和门生整理完成了他一生的诗文总集《带经堂集》。主堂中间为三间,东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主堂正中屏风悬挂着一幅素绢大字中堂,是康熙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题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内容为“惟正是视,玄黄匪惑,非礼不观,仪形是则,慎尔所觌,无愆斯德。”大意是教诲人们怎么样做人做事,是康熙对王士禛个人道德操守的勉励和鞭策。上方悬挂“清慎勤”的匾额也是康熙御书,题于康熙十七年(1678),意为“清正廉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自古就有相当多政治家、思想家把“清慎勤”当作为官从政的箴言,康熙赐王士禛“清慎勤”,是对他为政最高的评价。穿过堂屋,就来到了第五进院,三间后罩房处于主院的中轴线上,与南倒座遥相对应,平常是女眷和未成年子女起居的地方,房内琴棋书画样样俱全。渔洋祠是最西边的一个院落,里面有戏院,戏台,假山,玉湖等美景。  
忠勤祠落在桓台县新城镇,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馆址忠勤祠原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为纪念王渔洋的高祖王重光而建,距今400余年。整组建筑系砖木结构,分东西主跨两院,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馆内设7个展室和石刻园。当中石刻展室展出国家三级以上刻石185块;王渔洋生平展室,具体推荐了王渔洋历仕及吟咏不缀的一生。石刻园是在忠勤祠东跨院的基础上与古代园林建筑相结合修建的。园中有园,景中套景。元代礼部尚书,散曲家张养浩的“苍云”“振玉”两巨型太湖石和国家一级石刻“水月松风”亦在园陈列,供游人观赏。  
忠勤祠于1986年十二月九日建馆并对外开放,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995年定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8年发布为首批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世宫保”砖坊座落于新城镇南村大街北端。建于公元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坊主为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新城人王象乾及其父王之垣(前户部左侍郎)、祖父王重光(前贵州参藩)、曾祖一会儿王麟(前颖川王府教授)四世。坊额“四世宫保”传为当时书法家董其昌题写。  
坊身全砖石结构。4个基座为慷慨石砌成,上面磨砖起措,构成一大二小的拱形坊门。坊门前后两面共有4对石狮,气势雄健,造型生动。歇肩式坊顶,中间高,两侧低,皆飞檐斗拱,瓦铛古朴。八角远伸,各挂风铃。坊身四周饰以精美砖雕,怪兽奇禽,异花仙草,无不传神。坊身中部4个浮雕人物栩栩如生。  
整个牌坊面宽9.2米,高15米,进深3.3米,占地3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时,此坊因年久失修已剥刨损坏严重。1983年,山东省文化厅拨出专款,按照原貌全面修复。1987年定为市级文物爱护单位。  
王渔洋故里景区以AAAA级景区标准为目标,历时4年完成古建修复和展陈设计布展工作,日前各项硬件设施齐备,服务保障能力极大提高,三大基地建设卓有成效,获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2019年十月七日,王渔洋故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名单。  
(二)桓台红莲湖景区  
红莲湖公园是桓台县城乡河流水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投资2.55亿元,全长1600米,宽388米,绿化面积6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25.9万平方米。红莲湖公园建设明显“生态、人文、休闲”理念,致力打造体现桓台人文内涵、可连续发展的魅力滨河景观。所有竣工后,公园水系将由南向北纵穿桓台县城,并与马踏湖汇集。公园不但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还将有效补充地表和地下水源,缓解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用水问题,增进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公园现场波光粼粼、绿树成阴,成群的白鹭不时在水面掠过,展示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地址:淄博桓台柳泉北路与寿济路交叉路口以南  
(三)淄博马踏湖  
马踏湖座落于桓台、博兴二县之间,这一带地势低洼,湖底海拔最高点9米,最低点6.5米,自西南向东北缓倾。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8公里,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孝妇河、乌河、猪龙河汇流于此,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湖泊。  
马踏湖座落于桓台县的北部,全湖东西12公里,南北8公里,方圆96平方公里。1995年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湖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名胜古迹众多,是天然的旅游胜地,素有北国江南之美称。湖内碧水滢滢、河道纵横、交错成网,芦苇荡、荷花塘一望无垠。乘船湖中游,杨柳参天、蒲苇夹道、曲径通幽。每年到此浏览观光的中外游客达30万人次。外宾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马踏湖物产丰富,湖中产鲈、鲢、鲫、鳝、蟹等几十种,野生鸟类有70各种,湖中芦苇质地优良,金黄锃亮、细薄柔软,用其编成宫灯、四屏扇等工艺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湖里名吃质高味佳、久负盛名。金丝鸭蛋、鱼龙香稻、白莲藕曾是历代宫廷的贡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食用过湖中的白莲藕。炸荷花、莲子羹、泥鳅丸、蒲白黄鳝汤都是上好的名菜。金丝鸭蛋成为全省优秀旅游产品。  
地址:山东淄博市桓台县起风镇华沟村北  
(四)王渔洋纪念馆(王士禛纪念馆)  
王渔洋,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县人(今桓台),清初著名诗人,累官至刑部尚书。他在公务之余致力于诗文著述,主持诗坛50年之久,康熙帝曾征其诗三百首定为《御览集》,其诗,文,词共数十种560多卷,被誉为一代诗宗。  
王渔洋纪念馆又名王士禛纪念馆,座落在桓台县新城镇。馆址忠勤祠原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为纪念王渔洋的高祖王重光而建,距今400余年。整组建筑系砖木结构,分东西主跨两院,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馆内设7个展室和石刻园。当中石刻展室展出国家三级以上刻石185块;王渔洋生平展室,具体推荐了王渔洋历仕及吟咏不缀的一生。石刻园是在忠勤祠东跨院的基础上与古代园林建筑相结合修建的。元代礼部尚书,散曲家张养浩的“苍云”“振玉”两巨型太湖石和国家一级石刻“水月松风”亦在园陈列,供游人观赏。与忠勤祠毗邻的四世宫保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是国内仅存的砖坊,坐北朝南,气势宏伟,集古代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王渔洋纪念馆于1986年十二月九日建馆并对外开放,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995年定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8年发布为首批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新立村  
(五)桓台博物馆  
桓台博物馆是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个区县级综合性博物馆,1999年九月正式对外开放。馆藏珍贵文物5000余件,包括陶器、瓦当、青铜器、钱币、铜镜、书法、绘画、玉器、瓷器、陶文、印章等15个门类。桓台博物馆座落于桓台县政府西邻,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设有《东夷文明之光》、《齐国瓦当艺术》、《古泉汇展》、《铜镜鉴赏》、《古代书画》、《玉器、骨器、瓷器》、《薄姑国青铜器》、《印章、封泥、陶文》等9个专题陈列,一个《彩蝶世界》和两个展览厅,展出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品上起8500年的后李文化,下至明清。两个展览厅则不定期地举行古代文物和海内外近现代艺术品展览。桓台博物馆开展陈列展览、文物收藏、社会教育、考古发掘、科学研究等多项业务,桓台悠久灿烂的文化,会给参观者带来发觉的快乐和美的享受。  
地址:淄博市桓台县中心大街72号  
(六)万狮博物馆  
桓台万狮博物馆是一座集中展示中国古狮雕塑艺术的殿堂,它凝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智慧,是一幅石狮雕刻艺术的历史画卷。是日前全国唯一的一家石狮博物馆。  
狮子作为艺术形象,广见于中国各种建筑装饰中,其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造型艺术出神入化;生动逼真,千姿百态。刻工娴熟,线条圆润流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馆内陈列各种石狮雕塑艺术品千余件,珍贵图片数百幅。当中很多起到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很强的艺术观赏价值。从年代上看,有汉、晋、南北朝、隋、唐、宋、金、辽、元、明、清各个时代的作品;从材质上看,有石狮、陶狮、瓷狮、木狮、竹狮、铜狮、铁狮、汉白玉狮等作品;从造型上看,石狮蹲伏蓄势待发,站立稳如磐石;或憨态可掬,或凶神恶煞;大者威猛雄浑,小者活泼可爱;雄狮足踩绣球,意喻吉祥福禄;雄狮足戏幼狮,象征子孙绵延;从地域上看,南狮灵气活泼,外观大气;北狮雕刻质朴,沉稳威严。展品在美轮美奂的灯光照射下,变换着多种色彩,更增添了无穷魅力,令人遐想无边,感慨万千……  
桓台万狮博物馆是经淄博市文物局批准成立的文化艺术品展览机构,是淄博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地址:淄博市桓台县索镇建设街102号  
(七)冰山遗址  
冰山,原名青丘、青冢,又名凉爽台。传说战国时某冬一天,鲁仲连约颜泛游少海,两人一边纵酒畅饮,一边谈论六国时政之得失。他们越饮越开怀、越投机、已到午夜时分还毫无倦意。当他们拨船欲归之际,鲁仲连的家人找来慌慌张张地说:“老爷,大事不好了!你派出打探的人回来说,京城临淄被秦军攻破,齐王已经投降了。老夫人让我来叫你赶紧出去躲避一下。”鲁仲连听罢,心潮如浪花翻卷,眼睛直直地盯着茫茫海面。他想起当初劝说平原君不敌秦时说过的话:“假如秦昭王统一了天下,那我将投海自杀,决不当他的顺民。”  
于是他面对无垠的夜空高声喊道:“苍天啊,你为什么欺善从恶,让暴秦得势!我鲁仲连堂堂七尺男儿,决不食言!……  
”颜要向前劝阻  
,  
他已纵身跳入海中。顿时  
,  
巨风呼啸而起,大雪纷飞飘零,青丘突兀立起一座冰山,长百步、高数仞,峰峦叠嶂,洞壑幽邃,灯火荧荧,威严而壮观。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高士,在青丘的最高峰建起一座精美华丽的亭子,名日:凉爽亭。朝北面悬挂一幅金字匾额:“冰山遗址。”  
(八)史家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史家遗址坐落在桓台县田庄镇史家村南,南北长约600米,宽约500米,是一处重要的岳石文化遗存,2013年五月,被国务院核定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史家遗址及其附近周围遗址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充分展示了桓台县原始文化的雄厚底蕴。桓台县前埠、唐山、楼子、李寨等遗址的文化堆积中,发觉北辛文化文物;前埠、史家、唐山、李寨、新城、荀召、大寨、小庞等遗址出土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文物,当中的陶器和彩绘纹饰多为水波纹、三角纹、太阳纹、花瓣纹、弦纹、网纹、日月纹等,富有的时候代特色;葬俗形式也是唯一而独特的,当中李寨大汶口时期墓葬区约30平方米,且早中晚三个时期沿一线延续下来。依随葬品多寡分析,大汶口中期后已出现贫富悬殊,母系氏族社会中期已经不是纯粹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氏族特权阶层已经产生。  
(九)淄博忠勤祠  
又名王家祠堂,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新立村街北,是为祭明代王重光而建。该祠初建于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建成,当时规模宏大,但现存面积仅仅有原来的三分之一。祠院南北长88米,东西宽43米,占地3784平方米。院内有正堂5楹,中间3间出厦。长22米,高14米,进深9.65米,全为砖木结构,瓴瓦起脊,木椽单檐。堂内有合抱圆木柱8根,顶部栋梁上饰有彩绘,内壁墙上镶嵌石碣85块,保存完好。碑文集历代书法名家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洵、柳公权、虞世南的字刻成,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堂内还有王重光及其属下王、张二指挥的碑刻彩绘像。后堂3间,称为“司马祠”,原是明末兵部尚书王象乾的祠堂,现拓为王士祯纪念馆.  
(十)淄博四世宫保坊  
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南村大街北端,是为祭明王象乾及其父、祖父、曾祖父所立,因他们都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故名。石匾额“四世宫保”四字传为明书法家董其昌书。??此牌坊建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系砖石结构,呈中间高左右低的宫殿式。面阔9.2米,进深3.33米,高15米,拱门洞两侧有石狮8个。拱门、楹柱等上面雕有飞禽走兽、山水花卉,非常是砖砌圆柱顶部的4个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显示了明代雕刻家的精湛技艺。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