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世友墓(壬山丙向)
许世友的名言:生要尽忠,死要尽孝。
1956年,中央领导传阅着一份关于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实行火葬的《倡仪书》。在这份《倡仪书》后面签名的有: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不久,八大召开。当《倡仪书》传到许世友手中时,他不仅没有签名,还找到毛泽东,许世友说“我生忠于毛主席,死要孝敬母亲”要葬在母亲的墓旁,当时主席一笑了之。
1985年3月的一天,许世友到上海华东医院去做例行体检时被查出肝癌。301医院政治委员、许世友的老部下刘轩庭建议他转到北京治疗。任凭他们怎么劝说,许世友就是不愿意去北京治疗。他固执地住在南京中山陵8号,一步也不肯离开。他认为在北京去世了就不能葬回老家。
病重后许世友交代秘书给党中央写了报告,说自己来日不多,对组织别无他求,要求党中央在他死后实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将军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他经常在朦胧中询问报告是否有了回复。
全国解放后,除了任弼时、毛泽东没有火葬外,谁有这个胆量要求土葬?谁也作不了这个主。报告送给了邓小平。邓小平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据说当时还有“六不准”。
1985年10月26日上午,中顾委副主任王震受邓小平委托来到南京军区,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他说:“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1985年11月9日清晨6时整,邓小平签发的“特殊通行证”保证了许世友将军土葬仪式的顺利进行,使这位性格独特、功勋卓著的将军魂归故乡。
许世友将军墓地内部构造为棺套棺,棺摞棺,内棺为将军生前战友尤太忠从广西采伐的楠木制造而成的。外棺和中棺中间放了几千斤木炭,据说许世友的尸体经过特殊处理,至少能保五百年不会腐烂。灵柩内存放了两瓶茅台酒、两把手枪和10张崭新的十元人民币,寓于十全十美。此外还有许世友生前戴的奥米茄手表,天天收听的半导体收音机,一支心爱的猎枪。有人说,这几件随葬品了不得啊!它们有着特殊的意义:酒——壮胆;枪——打鬼;钱——买路。许世友到哪里都会通行无阻!究竟棺材里有什么恐怕很难知道。
一年后,由王震出面提出,为许世友竖了一块高高的花岗岩石碑,著名画家范曾手书七个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原来许世友自己选择的墓地在他母亲墓的下面,意思是儿子的墓不能高过母亲的墓,后来南京方面说,那里地势低,不利保存遗体,后来他们把许世友将军墓地改在许家洼万紫山下的来龙岭的半山腰处,背靠着两座山相接的鞍部。背倚来龙岭,南视五虎山,墓地四周古木奇松,山花烂漫。近处是开阔的田野和两口波光粼粼的水塘。
按照当地的风俗,以故居这些房子为中心,上了花甲(60岁)死的埋在上面那块山,没有上花甲的死的埋在下面那块山,将军的父亲30多岁去逝,将军不到十岁自然就埋在下块山,将军的母亲80多岁去逝,自然埋在上块山,那个时候的许世友是将军了,将军也把他父亲移到上块山跟他母亲合葬,据说只有将军的父亲没有到花甲死也葬在了上块山的。
2、许世友简历
许世友(1906年2月2日-1985年10月22日),开国上将、军事家,原名许仕友,字汉禹。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许洼),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3、墓地外貌
许世友墓,位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距县城31公里。墓地在一个半山腰处,背靠着两座山相接的鞍部。墓包高200厘米.直径350厘米。整个坟墓前方后圆,简朴庄重,长1150厘米,宽850厘米,占地面积约98平方米。墓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
4、纪念馆
2014年10月24日许世友将军胶东纪念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