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大师是指在民间相信风水者常尊称其为风水先生,又称这种人为阴阳先生。现特指专为人看住宅基地和坟地等地理形势的大师。
一、风水大师出处
1、《水浒传》第一零一回:“他听信了一箇风水先生,看中了一块阴地,当出大贵之子。”
2、《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施二先生说乃兄中了进士,他不曾中,都是太夫人的地葬的不好,只发大房,不发二房,因养了一个风水先生在家里,终日商量迁坟。”
二、预测如神,神机妙算的风水大师
1、廖均卿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号玉峰,江西省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人,明代著名的风水大师。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等。廖均卿所以被皇帝以四品职衔供养至老死,他的墓地在三僚村的半山腰。1984年廖均卿墓被确定为兴国县文物爱护单位。
风水大师廖均卿与皇家陵墓
据《兴国衣锦三僚廖氏族谱》记载,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的徐皇后病故,明成祖早已想迁都北京,便将徐皇后棺材临时安放于南京的皇宫内,命令礼部尚书赵羾等大臣,遍访精通风水人士。当时访得江西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廖均卿,因他的先祖廖三传是唐朝著名风水大师杨救贫的传人,廖均卿被召传南京后,先察看了在南京的孝陵风水之后,便到北京找风水宝地,察看了京西燕台驿、玉泉山、谭柘寺、香山,又察看了京北的阳山茶湖岭和怀柔的洪罗山、百叶山,先后又察看了辛家庄、斧口、谷山、文家庄、石门驿、汤泉、禅峰寺,遍鉴了京郊之后,于永乐五年六月初一前往昌平黄土山(即随后的天寿山十三陵所在地)登高纵目,见该处风水绝妙,为他处所不及,便绘成地图,于八月初一日到南京上朝,献上地图,并建议明成祖亲临黄土山察看,期望明成祖“高张慧目,广迈皇风”,并说,如将皇陵定于此处,则“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
2、管辂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今山东省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
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擅长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
正元三年(256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北宋时,获封平原县子,世称“管平原”。
管辂通晓用卜卦察看自然现象来猜测事物。初时,有个妇女丢了一头牛,让管辂给卜算一下。管辂说:“你到东边山丘的坟墓中去看看,你丢的那头牛就在那悬空躺着呢。”到那里一看,果然看到牛在坟坑内悬空躺着呢。这位丢牛的妇女竟然对管辂起了疑心,报告了官府。官府派人来察验,才获知他是用卜卦推算出来的。又有一次,洛中有一个人的妻子丢失了。
管辂让他跟一个挑猪人在东阳门相打斗,猪从挑猪人的萝筐里跑出来,跑到一家院里,撞坏了院墙,从屋里走出来一个女性,正是问卜人的妻子。管辂住的乡里范玄龙家中接连接连不断地失火。找管辂卜算。管辂说:“有一位戴着角巾的男性驾着黑牛从东边来,你一定留他住下。”随后,果然有这么一个男性来了。范玄龙留他在家中住下,这个男性急着赶路,范玄龙不放他走,只好住下了。
天黑后,范玄龙一家不进屋去睡。这位男性怕他们谋害他,就手中持刀在里屋门外,倚着柴堆打个盹。突然看见一个东西,用口往外喷火,这个男性惊恐急忙用刀将它砍死,上前去看,原来是只狐狸。从这以后,范玄龙家再也不闹火灾了。又有一个人捕获一头鹿,让人偷走了,到管辂这儿推算。管辂告诉他:"东街第三家,等他们家里没人的时候,掘开他家屋上第七根椽子,将瓦放在椽子下面。到明天吃饭的时候,有人就会将鹿送给你的。"这天夜间偷鹿的人的父亲头痛得厉害,也到管辂这来占卜。管辂让他将偷来的鹿还回去,于是他父亲的头立时不痛了。又有一次,官府内部丢失了物品。管辂让他们在人静时在寺门旁指天画地,举着手向四方。到了傍晚,丢失的物品果然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了。
3、赖布衣
赖布衣,原名赖凤岗,字文俊,又名赖太素,道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岗人。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曾任国师,后受奸臣秦桧陷害,流落民间,改名赖太素,足迹踏及全国,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相当多神话般的传说。
传说赖布衣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据传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
4、杨筠松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也称为“杨救贫”。古窦州(今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人。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卒于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
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著《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
由于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杨救贫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扶危济困,晚年却不幸为政客所害。在他所处的时代,唐帝国已经衰微,诸侯称霸。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他早有独霸天下的野心,于是自立为王,号称卢王。卢光稠为了实现自我的梦想,便请杨救贫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将其母改葬。在酬谢杨救贫的宴席上,卢光稠问杨救贫还有天子地否?杨救贫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与他争夺天下,于是在酒里下毒。杨救贫察觉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家,惋惜船到雩都药口坝,便毒性发作,杨救贫问弟子曾文辿此处何地,曾文辿说是药口,杨救贫叹道: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临死之前告诉曾文辿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曾文辿不解,询问当中的奥妙。杨救贫说明道,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凿井,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随后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
5、鬼谷子
鬼谷子,王氏,名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常入山静修,他被上天赐予通天彻地的智慧,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鬼谷子,被后世尊为“谋圣”,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学术大家。他隐于世外,将天下置于棋局,弟子出将入相,左右列国存亡,推动着历史的走向。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重要作品,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历代列为禁书。
鬼谷井
鬼谷子晚年归隐云梦山,一则聚徒讲学,二则孝敬老母。一日,王瑞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为你饱受人间疾苦,现在为娘两鬓斑白,风烛残年,娘无他求,我死后,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龙聚汇的地方。儿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从井水中能够看到为娘的身影。”话刚说完,就谢世归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热泪在九龙聚汇之处安葬了妈妈。为早日再见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妈妈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妈妈的容颜。朝看妈妈十八九,暮观老母鬓如霜。从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边瞻仰妈妈的遗容。星转斗移,天长日久,鬼谷子又发觉了此井的一个神秘 ,根据井中的水位升降,能够洞察天气阴晴变化。井水上升,天阴有雨,井水下降,则无雨天晴,所以这口井又被称为“井中洞天”。此井是鬼谷子为怀念其母而凿,故曰“鬼谷井”。
夜识天书
相传,鬼谷子的师傅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竹简,简上书“天书”二字。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一时心中纳闷。与师父相依为命九年时光,感情日笃,今天师父蓦地离去,一时感觉无着无落,心中空空荡荡的,无心茶饭,钻进自我的洞室倒头便睡。可又怎么样睡得着,辗转反侧,老是想着那卷无字天书竹简,直折腾到黑,那竹简仍在眼前铺开卷起,卷起铺开,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将起来,点着松明火把,借着灯光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
6、袁天纲
袁天纲(生卒年不详),益州成都人,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
袁天纲少孤贫,在隋朝曾为资官令,入唐任火井令。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声,征召入朝,并将他与西汉学者严君平相提并论。
袁天纲工于相术,据新旧《唐书》记载,他曾给年幼的武则天看相,言其“可为天下主”。
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袁天纲著有相书两种,即《相书》7卷、《要诀》3卷。《通志·艺文略》则著录有《袁天纲相书》7卷、《人伦龟鉴赋》1卷、《袁天纲要诀》3卷、《袁天纲气神经》5卷。《崇文总目》则著录相书《袁天纲要诀》3卷。另外,袁天纲还著有《易镜玄要》《九天玄女六壬课》《右乙命诀》《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
7、李淳风
李淳风(602-670年),道士,岐州雍县人。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
隋仁寿二年(壬戌年)(602年),李淳风生于岐州雍,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特别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淳风经介绍成为唐王李世民的记室参军。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太宗采纳7条意见,授于李淳风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鞠躬尽瘁40年。
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他和袁天罡还被传说为《推背图》的作者。
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风卒,唐高宗李治又颁“追复诏”,追复李淳风为“太史令”。
有一次,李淳风在校对新岁历书时,发觉朔日(初一)将出现日蚀,这是不吉祥的预兆。太宗很不高兴,说:“日蚀如不出现,那时看你怎么样处置自我?”李淳风说:“假如没有日蚀,我甘愿受死。”到了那天,皇帝来到庭院等候,并对李淳风说:“我暂且放你回家一趟,好与老婆儿童告别。”(李淳风)回答说:“(现在)时间还早。”在墙上划下一道痕,指着太阳投射的影子(说年):“(影子)到这里就开始日蚀。”日蚀果然出现了,跟他说的时间丝毫不差。
李淳风与张率都在皇帝身边服侍,又有一次,一阵暴风从南面刮来,李淳风认为在南面五里远的地方一定有人在哭,张率则认为那里一定有音乐声。皇帝身边的人便骑马跑去查看,结果碰上一支哭着送葬队伍,队伍里面又有吹鼓手奏着哀乐。
李淳风有一次奏禀皇帝说:“七个北斗星要变成人,明天将去西市喝酒。能够派人守候在那里,将他们抓获。”太宗相信了他的话,便派人前去守候。见有七个婆罗门僧人从金光门进城,到了西市酒楼,上了楼,向店主人要了一石酒,端起碗来就喝,时间不长便把一石酒喝光了,于是又添了一石。皇帝派来的使者走上楼来,宣读了皇帝的诏书。宣读结束后,僧人笑道:“一定是李淳风这小子说我们什么了。”于是便对使者说:“等把酒喝完了,我们跟你一块儿走。”喝完酒后他们便要下楼,使者在前面带路先下去了,当使者回头看他们几个时,僧人已踪影全无。使者回去将以上情形如实奏禀皇上,太宗听后甚为惊异。当初僧人喝酒时,并没有交酒钱,但当店主收拾器具时,在僧人的座位下面竟发觉有钱两千。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长安城中出现了“太白(星)屡昼见”的天象。太史据此占卜得出了一个“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盛年)的卜象。早年,长安城中民间又早就流传着一种《秘记》,说道:“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因为传言与卜象相符,故太宗得知后对此极为厌恶和憎恨。因此,太宗曾秘密召见太史令李淳风加以垂询。此次密谈后,太宗虽没将“疑似者尽杀之”的想法付诸行动,但对传言与天象的迷信却有增无已,对武氏女王将取代唐朝天下这件事非常留意,成了一大心病,为日后李君羡谶言冤案埋下伏笔。
8、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郭璞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永嘉之乱时,避乱南下,被宣城太守殷祐及王导征辟为参军。晋元帝时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劝阻王敦谋竟然遇害。王敦之乱平定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追封闻喜伯,元顺帝时加封灵应侯。
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妙的方术。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
郭璞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亦称《葬书》,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葬经》不但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还推荐相地的详细方法,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王祎《青岩丛录》曰:“择地以葬,其术本于晋郭璞。”
《葬经》,汉青乌先生撰。青乌先生,乃一托名。中国的丧葬文化一直较为发达,相对文献也较为丰富,而当中则首推青乌子的《葬经》。《葬经》的思想内容为随后的风水书所承袭和发挥。青乌子的《葬经》可谓风水之宗,要了解中国风水文化,不得不从青乌子《葬经》始。
郭璞死后,郭骜等家人前去收尸,一一照办。
但棺材刚一入水,蓦地有惊涛骇浪,冲天而起。郭骜忍不住扭头看了一下,放棺的位置,原来还是一片江水,此时却出现了一个小山头,现代有人借此故事,把郭璞下葬方法发扬光大,称他是中国古代正式实行“水葬”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