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台江区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4-20 15:14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台江区,位于闽江下游北港北岸,介于北纬26°02′—26°05′,东经119°16′—119°22′之间。土空中积18平方千米。  
二、文化  
明、清代,台江地域设戏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苍霞洲开端呈现停业性戏园——广裕楼(也称广聚楼),演戏不定期,也不排座,场中摆有方桌,每方桌6人席位,边饮酒边看戏。随后苍霞洲又兴建广福楼戏园(不久改为电影院)。民国4年(1915年),在台江建有瀛洲大世界戏园、大舞台戏园、歌舞台戏园、广声车馆兼戏园;在双杭夏醴泉建有陶陶居茶室兼戏园。民国7年,福建督军李厚基在南公园开庆贺会,把园中的桑拓馆、望海楼均改为戏园,后亦成为停业性戏园。30~40年代,曾在台江地域内开业的有大罗天、台江、三山、天华、天声、中心戏院和广星、大光、启明电影院、大世界戏园以及广裕楼戏园、仰文楼群芳会(戏园)、歌舞台(戏园)、大声舞台(戏园)等。苍霞洲基督教青年会小礼堂,也于周末、星期天放映电影。  
新中国成立后,大罗天戏院改为电影院。台江、三山、天华、中心戏院改为剧场,其中台江戏院改名为解放剧场。1951年元旦,在台江路新建福州闽南影院。1952年2月,大罗天电影院被福州市总工会接收,为福州市劳动人民文化宫(1954年迁八一七中路)。1953年,福州闽南影院改为福州市闽江电影院。1954年,福州市工人文化宫第一、第二礼堂陆续建成。1956年,闽江电影院改称台江电影院。1959年,福州市文化局在台江路东段兴建文艺影剧院,1963年又在南公园兴建南公园影剧院。1990年,全区有台江电影院,天华、中心剧场,文艺、台江区文化馆影剧院;福州市工人文化宫第一和第二、台江区教工、福州市公交公司、福建省交通厅礼堂,福州市交通、轮工、建工、运输俱乐部;南公园声雅廊中心共15家,各有1000人左右的座位。  
“2013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展开,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厅、省台办、福州市有关方面结合主办。由长乐和台湾原风文化艺术团联袂打造的原住民扮演《祭典歌舞》,由鼓楼区和台湾花莲原乡舞蹈团倾情贡献的原住民歌舞《欢乐满山谷》。台湾局部民间舞蹈家共同演绎民俗舞蹈《里山外山新春乐》。  
推进古厝维护制度化运作,完善古厝档案材料库,全面完成历史建筑挂牌维护工作。新增永德会馆等区级文物维护单位7处,修缮维护文保单位22处、历史建筑8处、传统风貌建筑27处,修缮数量为历年之最。上下杭、苍霞、南公园三大片区维护建立加快推进,生顺茶栈、罗氏绸布庄原址、浣花庄等一批极具乡愁的老建筑完成修复,苍霞特征历史文化街区将于春节前开街;南公园历史建筑群维护规划经过专家评审,保存不可挪动文物11处、历史风貌建筑30处。鼎力推进古厝活化应用,海丝文化博物馆、福州美术馆、台江码头文化博物馆等一批优秀文化展现平台纷繁走进古厝,举行“历史文化街区维护与复兴分论坛”“闽菜文化展”等活动近百场。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传承,新增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2个、市级非遗传承人6名、区级非遗传承人14名,耳聋伯元宵获评省级非遗项目,台江区非遗展现馆建成开放。  
三、福州疍民渔歌  
疍民,普通指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疍民虽在民族辨认上被视为汉族一局部,但其有许多共同的风俗,有别于当地的福州族群,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福建的疍民主要散布在闽江下游和闽侯、宁德的局部港湾。福州的台江三面临江,古时许多中央还浸在水里,秦汉以后才渐渐浮出水面,因而区内内河纵横,构成了如义洲、帮洲、瀛洲、鸭牳洲、后洲、岩楞洲、三县洲、老药洲、鳌峰洲等带“洲”的地名。特殊的天文环境,形成历史上疍民群体的繁多,江河文化的底蕴非常深沉。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水上警方统计,台江一带疍民万余户,疍民达数万人之多。  
疍民以船为家,普通一船或两三船为一户,为了互相呼应,他们把船连在一同,故称他们的住所为连家船。疍民生活的空间只要连家船,除了以歌唱自娱外没有任何文娱可言,这也是疍民成为擅长歌唱的群体的客观缘由。他们唱的歌被称为闽江疍民渔歌(疍民盘诗),因常隔船对唱而得名,其内容丰厚多彩,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如他们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青年男女多在连家船之间通婚,婚礼也用歌唱来表达:“哥今和妹手牵手,邀妹过船心齐晓;日当江中讨鱼虾,今夜同饮合欢酒。”福州疍民渔歌(疍民盘诗)是福州民间歌谣的重要组成局部,其根本内容带有浓重的江河情调与福州乡土神韵,其中已搜集到的如疍民贺年歌、端午采莲歌、十把竹篙、一粒橄榄等,都反映了疍民的共同生活风俗和审美兴趣,具有很高的价值。  
过去,疍民主要从事摆渡、捕捞和水上运输。现闽江福州段建起了10多座新桥,台江的东面水域又新增了闽江二桥、三桥、四桥,摆渡、捕捞和水上运输已成历史陈迹,疍民的水上生活已画上句号。在此状况下,党和政府关怀疍民,为他们在岸上建新村,让他们上岸寓居,在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与岸上居民厚此薄彼,包括疍民渔歌(疍民盘诗)在内的疍民的传统文化正逐步与岸上的汉文化融为一体。  
四、福州老天华乐器制造技艺  
福州老天华乐器制造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799年)由王仕全始创,祖铺设在福州市台江茶亭街,原名天华斋琴铺。开创人王仕全从小喜欢音乐,其子王师良继承产业后更名“老天华琴行”,于1955年并入福州台江乐器社,成立“老天华名牌乐器小组”。变革开放后由第五代传承人霸道辉再创“老天华乐器制造坊”。  
老天华琴行主要制造南胡(二胡)、月琴、板胡、椰胡、京胡、七弦、琴、琵琶、瑟、箫、笛、笙等民族乐器,并以其选材优秀、外型精巧、音色精确、音域宽广而享誉福州,深受民族乐器喜好者喜爱,得到国内外专家赞扬。  
老天华制造的十番乐器如椰胡,声音粗暴、响亮;逗管音色宏亮、高亢;云锣(十面锣)音准可调;狼串改为蟒蛇皮面,音色大为改良。这些十番乐器即便在原野演奏,很远仍能听见。  
老天华民族乐器普遍应用于福建民间戏剧、曲艺,极大地进步了其舞台质量和观赏价值,特别是梅胡音色优美、亮堂,在闽剧中起带腔作用,缺一不可。  
五、福州陈文龙信仰民俗  
陈文龙是南宋末年的名臣、儒将和抗元英雄,其终身为官清廉、关怀民疾、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忠心报国的事迹非常感人。由于民众对陈文龙崇拜的忠诚而升华为一种民间信仰,已有600余年的历史。陈文龙作为福州三"海神"之一,与妈祖、拿公齐名。陈文龙信仰民俗"崇贤"、"涉外"、"民俗"和"商贸"的文化特征奇光异彩。其文化内涵丰厚,底蕴深沉,信众提高。  
六、茶亭十番音乐  
茶亭十番音乐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的茶亭街。据清乾隆年间郑洛英《耻虚斋诗抄》中的《榕城之夕竹枝词》记叙:“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由此可见,当时十番音乐在福州民间受欢送的情况。很早以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为龙舞伴奏的打击乐逐步别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方式,它运用的乐器有狼杖、大小锣、大小钹等五种。人们为了防止五件乐器组合的单调性,在其中加进管弦乐器笛子、逗管、椰胡等,同时还加进了清鼓和云锣。为求得音量上的均衡,每种管弦乐器皆配以双数,构成双笛、双管、双胡,共约十种,乐队即由此根本成型。  
茶亭十番音乐的代表曲目有《秦楼月》、《水底天》、《莲花册》、《雁来云》、《石榴花》等。  
茶亭十番音乐不只盛行于福州市内,也盛行于福州周边乡村及福州下属的五区六县,还传播到宁德、建阳、南平、古田、福安、柘荣、霞蒲等地。  
茶亭十番音乐的演奏方式分为坐奏和行奏两种,其演奏位置的排列非常考究。茶亭十番音乐主要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及家宴等民俗活动中。曲牌大多表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或表现一定的意境,或描绘古老的传说故事。  
七、民俗风情  
春节:企事业单位多是举行新春团拜见、茶话会、亲友之间走访,多说“新年好”或“拜年、拜年”。  
元宵节:举行民间踩街活动,有龙灯、舞狮、高跷、公开坪、十番、陆地行舟等。  
“拗九节”:也称孝敬节,有“送九”习气,送一碗“拗九”粥,加2个鸭蛋,一束线面,一碗蒸猪蹄。  
“乞巧”:也称七月七夕,煮熟或砂炒蚕豆,有互送蚕豆之风俗。  
“元旦”:即春节过年,家家设宴聚会,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零点后竞放烟花爆竹,以迎新年。  
八、音乐文化  
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的茶亭街。它位于台江区的北部,是福州城有名的手工艺街。据清乾隆年间郑洛英诗集《耻虚斋诗抄》中《榕城之夕竹枝词》描写十番的诗里曾记载道:“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摈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这些诗句足以表现当时十番音乐在福州民间繁华、欢乐的盛况。并记载了福州十番音乐在清乾隆年间已极具范围,盛行于福州城。  
关于福州十番音乐的由来及其演化,在很早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这种用来伴奏的打击乐逐步分化出来,成为单独演奏。演奏时,运用的乐器有狼串、大小锣、大小钹等五件。在元宵踩街、迎神赛会、婚丧寿喜时敲打一番。当装点典礼还显得单调感到不满足时,便思索加进管弦乐器,包括笛子、逗管、椰胡,同时加进了清鼓、云锣。为求得音量上的均衡,每种管弦乐器多用双数,即双笛。双管、双胡。  
九、掼拗九粥  
正月里,福州人还有一个专属节日——拗九节。  
基于拗九节的肉体内涵,2020年11月,福州拗九节风俗被列入福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月又进一步胜利上榜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拗九节的由来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后九节”。  
关于拗九节的由来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源自“目连救母”的故事,二是“送穷”的民间说法。  
“目连救母”  
据传,古时分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亲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方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以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而“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后来,以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又以目连孝敬母亲,又叫“孝九粥”。  
乡人赞赏目连的孝心,遂仿其孝行。于每年正月廿九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晚辈,并相沿成俗,演绎出“拗九节”这个民俗,传播至今。  
“送穷”  
传说,上古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整天衣不蔽体,宫中叫他“穷子”,他在后正月晦日(即正月初六)死,宫里把他掩埋后定下一天“送穷日”。  
明代学者谢肇制曾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清代林祖焘对此也表示认同,曾作《闽中岁时杂咏》写道:“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旧时以阴历正月晦日为送穷日,至明、清改为正月廿九。早年,在拗九节这一天,民间有除晦送穷的风俗。每逢这天,福州人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打扫家里的褴褛脏秽,并将之作为渣滓倒掉。  
拗九节的风俗  
福州方言中“后”与“拗”谐音,旧时福州人以为,逢“九”不顺利,因而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  
这里说的“九”分为“明九”与“暗九”,即:凡年岁数中带有“九”的,如9、19、29等,称为“明九”,凡岁数是“九”的倍数,如18、27、36等,称为“暗九”,家里要为其煮拗九粥、安定面(即线面、鸭蛋),以祈其绝处逢生,除去倒霉,安全地跨过“九”的门槛。  
福州还有个“掼九”送拗九粥的风俗。凡已嫁的女子,在拗九节这天,必提拗九粥回家探望父母与尊长者。  
以前盛拗九粥的容器,是一只大海碗或小钵,粥面上用花生或红枣等排成“福”字或“寿”字图案,依据详细状况(如父母晚辈岁数逢九、倍九)再放上猪脚、鸭蛋、猪脚、线面等美食,凑成一碗美妙寓意送其父母、亲戚及家人,这样的粥叫“孝敬粥”“孝子粥”;已分家另过的儿子也应“掼九”,回家探望父母。探望完毕时,父母会煮好拗九粥给子女捎带回去,将美妙的寓意回馈给儿女。  
据福州民俗专家方向红引见,这是其父方炳桂在世时珍藏的一张宝贵图片,上面有一名女子提着一个精巧的礼盒(也叫掼盒或掼篮,是早年女子‘掼’粥回娘家常用的物品)。旧时福州已出嫁的女子,在拗九节这天一定要“掼”拗九粥回家探望,以示其不忘父母哺育之恩及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每年的拗九节,福州满城飘散着香甜的滋味。一碗刚出锅的“拗九粥”,热火朝天,糯米的幽香缓缓飘散在空气里,红糖染成一碗浅琥珀色,入口是各种食材糅合的香甜,红枣与桂圆的酣甜、荸荠洪亮,莲子带粉的口感略为绵润,白果更软糯一些,甜滋滋的,似乎人们呼吸里都有暖和的红糖味。  
煮“拗九粥”有考究  
要经过四道工序,需求备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红糖板等8种资料,这样煮的粥,色、香、营养一应俱全。  
第一道工序:浸泡。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泡过的糯米不只煮得透也香;而莲子、花生由于比拟硬,必需浸泡1小时后,煮起来才容易烂。莲子中间要没“心”,煮的粥才不会有苦味;花生浸泡后应把上层皮脱去,粥吃起来口感才不会涩。  
第二道工序:蒸煮。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手捞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旺火蒸10分钟后(假如用高压锅也可,高压时间一样)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前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一同放入,用饭勺平均搅拌,再用旺火煮五分钟。  
第三道工序:加糖。待糯米开端呈现出黏性时,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红糖放几因人而异),此时应运用慢火煮3分钟(假如火太旺,糯米因黏性大容易烧焦)。  
第四道工序:搅拌。红糖在糯米饭中全部溶解后,用饭勺悄悄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即可关火。这过程只需再用1分钟时间。这样,一碗浓情孝敬粥就煮成了。  
拗九节的歌  
拗九节具有本人的歌,福州外乡知名音乐人赖董芳创作了福州语歌曲《掼粥掼到厝门口》。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旗汛口,想起我家打风掉雨送我去学校;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南门兜,想起我妮在我做媳妇那一天泪汁流;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大桥头,想起我梦中都是我的二个老;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娘家厝门口,告一声依家依妮,囝呢平常间做不够;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  
这首歌描画了一个出嫁的女儿“掼九”的心理过程,当她提着拗九粥准备回仓山娘家,经过旗汛口时,想起以前父亲冒着风雨送她上学的场景;经过南门兜时,想起在本人出嫁那天,母亲泪流满面;经过解放大桥时,想起不断以来本人的梦中总是呈现双亲;到了自家门口,喊一声爹娘时,愧疚本人平常做得不够,只要在今天送上一碗粥,表达本人的一片孝心。  
拗九节的活动  
2005年正月,在不少市民的建议下,福州市委文化办等部门正式发文举行首届“拗九孝敬节”,这是福州打造“我们的节日”系列民间节庆文化品牌的开端。  
十几年来,福州拗九节经过丰厚多彩的方式展开“孝老爱亲”主题活动,表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和认同,逐步开展成为福州的节庆文化品牌。  
往常,福州拗九节分发其独有的传统文化魅力,已融入时期肉体。这碗粥将更有温度,更能滋养文化。  
十、台江苗族特征饮食  
酸汤鱼:苗家的酸汤鱼,是在苗族地域各民族人士颇为喜欢的一种美味佳肴,它虽没有经过厨师精密地烹调,也没有费一滴油或更多的配料,但却以鲜、嫩、香、美为特征而名享天下。苗家的酸汤,有糟辣酸,著茹酸和米汤酸多种,煮鱼前,将适量的酸汤放入锅中或铁顶罐中煮开后,便把一条条活鲜鲜的鲤鱼,取出苦胆肠杂后,随即放入滚开的酸汤里,待快熟对,放入适量的盐、姜、蒜和一小点鱼香菜。吃时须蘸着放有盐、辣椒、花椒、木姜花、香蓼、葱蒜等拌好的辣椒水或把这些佐料同鱼搅拌。  
糯米饭: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为男女老幼喜欢之食品,人们以为吃粘米饭不顶饿,味淡,不及糯米饭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着吃极为便当。凡逢走亲访友的礼品,各种节日(姊妹节)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有甑蒸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光十色的花糯米饭,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糯米粑,以及酿酒、长途游览或上坡做活,多以竹制盒盛糯米饭储之随身带去食用。在新媳妇初见翁姑,女婿拜见岳丈时,糯米制造的上述礼品是必备的礼物。因而,糯米的用量比例是很大的。县境苗族人民煮粘米时普遍采用木甑蒸和鼎罐煮闷熟。多是按米放水,不滤米汤,大众称为“按汤饭”,苗语称“告翁贺”,食之既不淡味,又有营养。糯米是先用冷水泡发胀后,过滤放于木甑上蒸熟,再盛放于木盆内而食。粘稻或糯稻,多是舂一次吃一天,终年如此。以为现舂现煮,吃了养人,放久了的米是陈米,吃了不养人。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碓、水碾两种,是很早就运用的工具,每户必备。水碾(有称水磨的)碾米才是三几百年历史,据传是外族传入的。近水的寨每寨有架或数架水碾,也只要在农忙时节才运用,干旱主要还是依托石碓舂米。加工办法,把焙笼烘干或日晒干的稻谷放入石臼内,用脚踏碓杆后端,使舂杆起落,应用落下的力来舂米,舂好即筛去糠而得净米。  
腌肉:是将鲜肉肥瘦切成片,用糯米粉与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放在肉的上面,一层肉一层米粉,放入坛内封好,半月后便可取出来炒吃,幽香可口。  
腌鱼:是苗家待客的传统佳肴。它色鲜味浓,吃起来爽口畅心。苗族人民习气在稻田里放养鲤鱼,将捕捞得的鲜鱼洗净,剖开取其内脏,然后撒上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浸渍,置于烟火上烘至半干,再把备好的甜酒抹上,或糯米粉放在鱼上面,一层鱼一层甜酒糟,装进坛内盖好,封严。等到半月以后,就可取出来用油煎吃,也可生吃。隔年腌鱼,鱼刺已软柔,鱼内甜辣、咸各味兼有,食之别有风味。  
冻鱼:苗家入冬的时令菜肴,是在隆冬时节,从田、塘或河沟里捕来鲜鲤、鲫、青鱼或别的杂鱼洗净去杂,放入清水锅里烧煮。待七、八成熟后,陆续掺入白豆腐、山药根、冻菌、生姜、夜寒树根(或花)继续清炖至汤白稠浓,再放入食盐、花椒搅匀,稍煮少许,即连锅一同,置于阴冷的凉台上。过了一夜后,即冻成一整块,用铲或刀划成小块,搬上餐桌,其味鲜美可口,如再洒上一点胡椒面,其味就愈加别致了。  
炒香虫:苗族因寓居在丛山峻岭,溪坎堰旁。这些中央都自然栖息着各种虫类。他们选取其中的少部份作为食品。如昆虫类的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小米蜂的幼虫。每当他们发现这类蜂群的时分,就经过各种方式追踪找到窝巢,凭经历测出幼虫饱满时,就掏其窝、取其虫。或鲜炒,或煲汤,或焙干香炒,其味特别鲜美。再就是天牛和蜻蜓的幼虫。天牛的幼虫是蛀虫、有松蛀、青杠蛀、丝栗蛀和葛藤蛀等。吃法与上述相仿。  
酸菜:县境苗族人民喜食酸辣味汤菜,家家户户都有酸菜、酸汤和酸辣子。苗族的酸菜味鲜可口,制造便当。将收割下来的青菜、白菜、韭菜、萝卜等洗净晒干,切细,调糯米粉、糯米饭或米汤、辣面、盐水等与菜拌匀腌于坛内即成。生食可作劳作午餐的下饭菜,冰雪封冻时节可开汤就食。平常煮新颖蔬菜或瓜豆,掺与酸菜或酸汤,食后既可健胃生津,又可清火祛热。暑天将酸菜开成清汤或将生酸菜泡以凉开水,是非常可口的解渴饮料。  
十一、台江区春节风俗  
过了正月初,最浓的“年味”将迎来下一个热潮,那就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元宵。  
俗语有道:节到元宵格外浓,不出十五不出年。福州人庆贺元宵的风俗自古有之,民俗文化底蕴共同深沉。近日,台江史志编辑部一行采访了福州民俗专家方向红教师,听她讲述福州传统元宵节俗,感受老福州地道的“元宵味”。  
花灯会  
元宵节,旧称上元节,又叫“灯节”。自汉代以来,福州便有元宵办花灯会的风俗,宋代时还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  
每年的元宵节花灯会都非常浩大,其中还有个重头戏“闹花灯”。旧时,每至元宵节,福州全城灯火通明,家家户户一齐过节。往常,还传承着由马尾、马祖两地共同主办的“两马同春闹花灯”节俗活动。  
旧时福州人从正月初七就为元宵花灯做准备,开端定制、购置、布置花灯。民国时期,福州南后街曾有许多花灯铺子,供市民定制各种精巧的花灯,南台台江汛则特地出卖各种纸质的花灯。  
福州花灯品种繁多,分为挑的、扛的、走的、挂的等类别。挑的有八角灯、球灯、西瓜灯等,扛的有关刀灯、龙抢珠灯等,地上走的有猴骑绵羊灯、牧童骑牛灯、状元骑马灯等;堂上挂的有宫灯、走马灯等。  
元宵之夜,福州还有看“鳌山”(又称“彩山”,是用各种灯搭起其灯会广场)的传统。“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此诗正描画了昔日闽都灯市和鳌山的盛景。元宵之夜,福州城人潮涌动,观灯赏月,繁华特殊。  
猜灯谜  
有灯会的中央,自然少不了“灯谜”。每逢元宵节,福州多个中央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得意洋洋、平安全安。由于谜语能启迪聪慧又饶有兴味,所以传播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级的欢送。  
送灯  
旧时福州还有一项重要民俗活动:送灯。在福州话里,“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送灯”就是“送丁”。过去,女孩子出嫁头号大事就是生儿育女,婚后若没生孩子还是迟生孩子,对新娘和娘家来讲都是一件很不光荣的事。因而,就有了“亲家舅送灯”风俗。  
游神  
游神、迎神,是福州人过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从正月初三至十五陆续展开,普通在元宵夜到达高潮。  
游神时,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祇塑像,如泰山神、白马王、临水娘娘,以及各村单独供奉的主神、诸主神的部属,如“孩儿弟、七爷、八爷和白须”等竹制的“扎骨”神像,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最后依次送入庙里安坐。  
值得一提的是,在游神、迎神队伍中普通都有随同着民间文艺活动,如舞龙灯、高跷、舞狮、公开坪、陆地行舟等。  
一条传统椽板龙与三条现代椽板龙齐舞埔埕村,繁华特殊。  
请花  
旧时福州风俗以白花为生男之意味,红花则为生女之意味。新妇婚后若未得子女的,夫妻俩于正月十五日这天在母亲或婆婆的陪同下去临水娘娘(即临水夫人陈靖姑,是福州地域民间公认的主司生育之神)庙中“请花”。  
每年陈靖姑文化节期间,在仓山临水夫人故居常举行集体“请花”典礼。“请花”需求停止一个请花科仪,典礼完成之后,所请的花需由新妇怀之而归。  
赛年糕  
赛年糕也是福州元宵节的重要风俗。福州人家家户户蒸年糕,元宵节期间拿出来竞赛,看谁家的年糕蒸得大、蒸得美观,年糕越大、越美观,寓意着这家人今年的运气越好。  
福州还有句俗语:公鸡站在年糕上。意义是说,把公鸡装扮成似乎展览的标本,漂漂亮亮的站在年糕上,供人们参观评论。鸡越大、越美观,阐明这家人越会持家。  
喝青红酒  
福州的元宵节还带点酒味,福州人在元宵节还有喝自家酿造的青红酒的习气。  
传说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将领王审知的部下吴阳和颜平被派到如今的福州台江区开拓港口、开展消费。这两员部将很爱喝酒,常因醉酒耽搁工作。王审知下令不准吴阳和颜平再喝酒,只要在正月十五能够痛饮一天。  
福州解放后,该风俗曾一度被淡化。不过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遭到注重,喝青红酒的风俗逐步回归。  
吃三粿与元宵  
在元宵当天,旧时福州人主要吃“三粿”,也就是糖粿、芋头粿(肉丸)和菜头粿。而元宵,福州人称之为“元宵丸”或“元宵圆”,除了在元宵节会吃,更是一种日常美食。  
福州人爱吃的元宵,普通是咸肉馅的。糯米打团搓圆,中包酱肉,加葱调味,折成元宝状,沸水煮浮后,加汤一同吃就能够了。  
福州人正月十五吃三粿和元宵,都代表着团团聚圆、和和美美,希望日子越过越红火,寄予着人们对美妙生活的愿望。  
十二、台江区结婚风俗  
旧时,青年男女婚姻皆由父母包办,并须奉行繁琐礼俗。  
提亲  
男家托媒向女家提亲,如女家父母同意,便获得姑娘的生辰八字,俗称起帖。请星相或算命的合婚,如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合符结亲缘分,则男女两家经过媒人来议亲。  
议聘  
由媒人传送信息,双方议定聘礼,择日定聘,俗称“下大帖”。女方请求男方重聘厚礼,以示女方门户高尚,淑女美丽端庄。议定的聘金尾数必以“三”字。福州方言“三”与“生”谐音,意味婚后多生儿女。女方嫁妆,通常是日常用品、家具、服饰、鞋帽等。豪富女家还以地步、果园、树木、房屋、金银珠宝等作为嫁妆。妆奁厚薄多寡视女家贫富而定,男家不得讨取或挑剔。但马桶、梳妆箱和大脚盆则为必备妆奁。  
送定  
俗称定亲、订婚。男方择定吉日,将聘金财物的一半(俗称上半礼)送往女家,并给女方晚辈送见面礼,给祖母的谓“妈杠”,给母亲的谓“奶杠”,给舅父的谓“舅杠”。女方则回送粿,并将男方送来的礼饼、鸡、肉等分送亲戚晚辈。回礼者要于姑娘出嫁前用衣料等送贺,俗称“添箱”。内外要宴请姑娘一次,俗称“起轿胶”。  
送日子  
男家择定迎娶日期,写好红帖,由媒人送往女家以肯定婚期,并送下半礼。如有一方筹备不及可延期;有的因父母之丧,则提早在百日内完娶。  
迎娶  
结婚前一日,男方发花轿、金鼓班、礼书帖、“过门担”、礼鸡等到女家。女家回送礼鸡一合,鸡用红绳扎脚,俗称“红线羁胶”。金鼓班留女家吹奏。翌晨,新娘开容,又称“开颜”,用线将脸上汗毛捻去。新娘临嫁跪拜(后改为鞠躬)父母及至亲晚辈,受拜者给磕头礼,几不拘。上轿前新娘哭泣,赖在床上不起,俗称“赖床”,以示难舍之意。吉时将至,由喜娘敦促梳妆上轿,头盖红巾,胸挂铜镜,由其父或长兄背入花轿。有的乡村还有哭唱嫁歌的风俗,其意大多是奉劝、教诲新娘孝敬公婆、和睦伯叔(新郎兄弟)、友待姑嫂、乡邻及节俭持家等内容。路上如有轿相遇,要互换礼物、放鞭炮,以取双方吉利。  
婚礼  
婚期前夕,男女两家均张灯结彩,张贴吉庆对联。迎娶之日新娘身着蟒袍,腰围玉带,凤冠霞披,属于明朝装束。新郎则红顶小帽,长衫马褂,俨若清朝命官。传说,当时吴三桂降清,与顺治皇帝有所谓“降男不降女”的商定,故而从清代至民初,婚嫁时男穿清装、女着明服。正日,男方亲族持高照、火把、金鼓班往女家接花轿。轿接来,停厅堂,一对男孩提灯笼分立轿的左右,喜娘挽新娘下轿。随后拜堂,先拜天地祖先,再拜公婆,后夫妻交拜。拜毕,由“福寿双全”的一对夫妇持凤烛引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坐床沿,名为“坐床”;饮“合欢酒”,名为“合卺”;由一父母双全、兄弟众多的男孩在马桶小便称“开桶”,取早生男孩之意。午后,亲族宾客毕至,喜娘扶新郎新娘出厅,先跪拜公婆,由公婆授簪;再叩拜亲人晚辈。按先直系后旁系,先父系后母系的程序逐个叩拜。受拜者要给新娘“见面礼”。至亲晚辈多赠以戒指、项链、手镯等贵重礼物,此谓“见厅”。拜见毕,由喜娘扶新娘到厨房走一趟,称为“拜灶神”;动一动厨具,名为“出灶”(乡村第二日先出灶后出厅);礼毕开宴。当晚摆宴席,席间上“安定燕”(称为“大菜”)时,由新郎父母率新婚夫妇至各酒桌向亲友致谢并敬酒,对不曾叩拜的亲族要补行拜礼。  
闹房  
在婚前一夜,择定吉时请有“福寿”的人“安床”。结婚当晚,亲友不管老幼都可闹房。闹房前,新房门紧闭,闹房者要在外高唱闹房诗,直到守门人感到称心才开。入房后,还要取预先摆在床上的物件,由闹者分离物品内容唱赞诗,逐件取完后才干看新人,请求新郎新娘扮演戏谑性节目,获得皆大欢笑。闹房能够增加新婚的欢乐、繁华的氛围,是婚礼的最高潮。闹房节目,又叫“戏出”,内容有文化与粗鄙的,有高雅委婉与情味低俗的。常见的有“穿草心”、“姜太公钓鱼”、“双龙抢珠”、“挟泥鳅”、“水底捞月”等。“穿草心”是用两支大小不同的空心稻草,新郎新娘嘴上各衔一支,新娘坐着,新郎站着,将嘴上的稻草穿进新娘嘴中的稻草。闹房者在四周起哄。新娘口衔的稻草不停地颤动,新郎的稻草要穿进,确是颇费功夫的。“姜太公钓鱼”是用一个面盆,盛半盆水,水面浮动一块小木板,板上放块蛋糕,上面插几个小炮仗,新娘站在高高的椅子上,手提一根钓竿,下垂一支点燃的香,用这香去点燃下面的小炮仗。“水底捞月”是用面盆盛些浅水,盆底放一枚硬币,令新娘用力吹气,把水吹向两边,疾速地将硬币衔上来。固然新娘用尽气力,还将来得及衔硬币,水又恢复了,常常弄得满脸水渍,犹如梨花带雨,煞是美观。闹到更深夜静,“戏出”做完,宾客散去。喜娘领了“花彩”(即红包)退出新房,新婚夫妇始上床安寝。翌日清晨,夫妇须早起向父母拜见请安。  
回门  
旧称回鸾,又叫请回门。新娘小弟乘轿到男家约请姐姐、姐夫回家。男方要备“安定面”请郎舅,并给红包,然后新婚夫妇乘坐女家来接的轿子回娘家。回门的礼节与新婚仪式的大致相同,要叩拜祖先、岳父母、亲友晚辈,并参与饮宴。新婚夫妇多在酒席完毕前赶回男家。新娘要亲身下厨,意味性地烧一两味菜(仍请厨师主厨)答谢结婚之日前来帮助的亲友,此谓“试厨”。  
童养媳  
旧时,劳动人家生活贫困,无力接受正常婚姻的经济担负,怕儿子长成后难以成亲,为父母者便及早抱养女孩,待到婚龄便可结婚。如家境宽裕,同样举行盛大婚礼;如经济宽裕,便在元旦夜,让儿媳共拜祖先、公婆、灶神即算结婚,俗称圆房。  
招赘  
室女招夫,男子就婚于女家,称入赘、招上门、招亲。招亲时在女家办酒席,举行婚礼。订立特定婚约,商定男方改名换姓(从女性的辈份),婚后所生子从女性,财富继承,奉养女方父母等问题。50年代后,男到女家成婚,男方多不改姓,婚后所生子女归属、财富继承、奉养等问题,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协议即可。  
再嫁  
旧时寡妇再嫁受人歧视。寡妇再嫁多由公婆、族亲作主,不愿再嫁的则将其骗至村外,男方叫人劫持而去。有的经寡妇及其父母同意,商定身价、嫁期,嫁前回娘家或仍在夫家,悄然到村外脱下旧衣鞋,换上新装,由男方接去,不带嫁妆,不举行典礼。寡妇招进男子为夫,俗称上门。  
再娶  
男子亡妻而续娶的称填房。如娶再嫁妇女,礼仪酒席从简,仅请晚辈作证,拜祖先、公婆即可。  
换亲  
两家互换姐妹成亲为姑换嫂。这多系贫穷之家不得已而为的方式。由于互换成亲,婚后夫妻感情多不融洽。  
冲喜婚  
未婚夫病重,医药无效,男家父母抱着“一喜压千灾”的一线希望,请求女家提早完婚。婚礼时,由未婚夫的姐妹替代与新娘拜堂。婚后有的病情转好而至康复,有的却因而加重病情而死亡。  
冥婚  
男女定亲后,若婚前男子死亡,女子也要出嫁成亲,拜堂时由亡夫姐妹抱“神主牌”和新娘举行婚礼。新娘从此终身苦守空房,称上门守节、未婚守孝。有的女子不愿上门守寡,另嫁男人,但人们以为是第二次婚姻,是“断线女子”。婚后年节要为她的所谓“前夫”祭奠亡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度公布《婚姻法》,从法律上保证青年男女婚姻自在的权益,废弃封建婚姻制度的一切不合理的繁琐礼俗。50年代起,机关、企业率先推行新式婚礼。青年男女经过体检、结婚注销,获得结婚证,各做一套蓝色或灰色的卡叽布列宁装、中山装,置一张床铺、一套被褥,届时请指导主婚,举行简单的婚礼,分吃喜糖,就算结了婚。60年代,结婚者要置办“三大件”,即手表、自行车、收音机。手表最好是上海牌的,自行车是永世、凤凰或是飞鸽牌的。70年代后期,结婚者开端考究排场。新房要大立柜或五斗橱一类的新兴家具,后来又要几腿的家俱,少者要32条腿,多者要46条腿;还要有“三大件”即电视机(黑白的)、缝纫机和自行车。送礼的要依据结婚者的需求,新房布置缺什么送什么,并开端兴办结婚喜酒。80年代,结婚的请求进一步复杂化、高档化。结婚照由传统的双人合影开展到新郎着西装、新娘披婚纱的大型合影照片。男方要有经过鲜花打扮的轿车到女家迎接新娘。“三大件”也变成彩色电视机、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男女两家都筹办喜酒,少者几桌,多者十几桌,以至二三十桌。90年代,筹办婚事又有新开展,新房要装修得如大宾馆,贴墙纸、铺木地板、装吊顶等,新婚之日大办酒席,婚后旅游度蜜月。近年来,有关部门鼎力宣传倡导婚事从简从俭、引导组织青年参与集体婚礼等新风气。  
十三、台江区丧葬风俗  
第一,至少要请两只以上的乐队。  
这种乐队并不是指那种唱歌的跳舞的乐队,而是指一种特地为葬礼而存在的乐队,大多数这类乐队是由上了年岁的妇女组成的,他们呢会敲锣打鼓穿上统一的衣服,也有一些会跳舞,大局部都是唱的时下盛行的歌曲,跳的时下盛行的舞,比方很多年前盛行的nobody,也是乐队的歌曲之一。  
第二,逝世老人的直系亲属不能上桌吃席。  
我们这边办葬礼是要办酒席的,会宴请很多亲朋好友以及村里的人来吃,但是假如是逝世的老人的儿子儿媳妇这类直系的亲属,他是不可以上桌吃席的,他要在地上吃席,当然同时也会在地上摆一下布,或者那种塑料袋子在上面放上吃的席,他们得在地上去吃席。  
第三,一切的亲戚都要派代表去送老人。  
只需是跟逝世的老人有亲戚关系的,那么你家里就必需派一个人去送他。通常都是早上的6点多随着送葬的队伍一同动身,正常的状况下是在村子里绕着固定的道路走一圈就好了,但是这一圈大约也要走半个多小时以上。  
还有一些小的风俗,比方生肖冲的不能去参与葬礼,怀孕的妇女不能去参与葬礼,年岁太大的老人不能去参与葬礼。葬礼的哀乐需求放一个礼拜,葬礼上不能穿红色的衣服,还有举行葬礼的日子要去庙里算好。  
十四、台江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一)福州福桔为农产品天文标志产品。  
福桔是福州市市果,年产量近10万吨,约占全市水果产量的-半。福桔上市期在农历春节前后,由于色泽艳红、果美汁甜,又与“福、吉”谐音,备受大众喜欢。福桔产地多散布闽江下游两岸。深秋初冬时节,闽江两岸层层绿树,枝头缀满红果,颜色斑斓绚丽,人们誉之为“闽江枯子红”。  
福桔大局部销往东北、华北一带。经过保鲜,上市期可达半年。  
由于盛产桔子,福州古经常制桔灯,寓以吉利、高升之意。桔灯的制法是,在大颗福桔近蒂处平切,取出瓣肉,留下桔壳,用红丝线穿过桔壳堤挂,再用小钢丝扎成烛托放人灯中,插上小蜡烛,点燃后即成新颖别致、小巧小巧的桔灯。古人有不少咏桔灯诗,如“阿侬巧制赤球轻,到眼圆光格外明。记得看灯时节近,红丝高揭照人行。”著名女作家冰心曾作-篇散文《小桔灯》,寄予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地域范围  
福州福桔地域维护范围包括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闽清县、罗源县、连江县、永泰县、平潭县等11个县(市)区,即福建省中部偏东,闽江下游,界于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总维护面积25万公顷,总消费面积1000公顷,年总产量25000吨。  
产品质量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扁圆形,果顶微凹;果皮朱红,有光泽;皮薄,易剥离;果心小而空,果肉多汁;风味浓郁,酸甜适口,有香味,种子8-15粒。2、内在质量特征:可溶性固形物11%-13%,总糖8.5%-10%,总酸0.8-0.95%。3、质量平安请求:执行NY5014-2001《无公害食品柑桔》相关规则。4、包装、运输、储存。4.1、包装:包装资料应契合国度食品包装卫生请求,还应契合环境维护的请求。包装箱应用笨重巩固,能抗压,不易破碎变形,无毒,无异味,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的资料制成。福桔的销售标签应契合GB7718的有关规则,包装的容器应契合GB8868、GB6543或相关食品用包装资料卫生规范规则的包装资料。包装应使果真实运输过程中不受机械损伤,保新颖,并防止散落和损失。削弱果实的呼吸强度,减少果实之间的病菌传播时机和果实与果实间、果实与果箱间因摩擦而形成的损伤。4.2、运输:果实含有大量的水分,运输途中易损伤而形成腐朽。运输时应做到以下各点:一是果实运输前应经过预冷处置,除去田间热。二是装运的果实必需包装划一,便于运输。不同的包装箱,应分开装运,轻装轻放,排列划一。三是要及时运输,做到“快装、快运、快卸”,严禁果真实露地日晒雨淋。四是运输途中应尽量减中转次数,缩短运输时间。五是运输工具必需清洁,枯燥,无异味。五是依据柑橘的果实的生理特性,在运输途中对温、湿度停止及时的管理。最适的运输温度为5~8℃,相对湿度为90%~95%。4.3、储存:产品贮藏于通风库或普通仓库中,应恰当的通风换气以调理库内温度和湿度,排出库内的不良气体。并在一定时间内要停止抽查,亲密留意果本质量的变化。产品贮藏于冷库中,冷藏的温度以3~4℃为宜,冷藏库要留意通风换气,扫除过多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冷库制冷的蒸发器要留意经常除霜,以免影响制冷效果。仓库四周应无异味气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  
(二)福州橄榄  
橄榄是-种滋味特别的水果,初吃时只觉得又苦又涩,而回味后却觉得幽香、甜美。橄榄别称为“青果”。这是由于-般水果初生时是青色的,熟时变了颜色;而橄榄从生到熟。一直坚持青翠的颜色。橄榄又称为“忠果”、“谏果”,这是因它先苦后甜的特别神韵有同于古代忠臣苦谏的性格而称名的。橄榄还被称为“福果”。这是海外华裔起名的,既阐明了福州历史上橄榄产量多,也表达了侨胞对乡土(福州)的眷恋之情。“桃三李四橄榄七”,橄榄需栽培7年才挂果,成熟期普通在每年10月左右。新橄榄树开端结果很少,每棵仅消费几公斤,25年后才显著增加,多者可达500多公斤。每结-次果,次年-般要减产,休息期一至两年。故橄榄产量有大小年之分。  
福州橄榄种类很多,主要有檀香、惠圆、长营、羊矢等10余种。其中檀香橄榄碰牙即碎,幽香四溢,食用最佳,合适鲜运外销;惠圆橄榄义名猪母榄、果大肉厚,合适加工成较高级的蜜饯系列产品;长营、羊矢橄榄产量多,可加工成五香橄榄、咸橄榄等产品。近年来福州的饭店酒楼中,把生橄榄捶扁,用红糟腌后上桌,风味共同,很受欢送。福州橄榄产地主要散布在闽江下游两岸,以闽候、闽清两县的产量最多。  
福州橄榄  
地域范围  
福州橄榄地域维护范围包括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闽清县、罗源县、连江县、永泰县等10个县(市)区,即福建省中部偏东,闽江下游,界于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海拔250米以下,土质属红壤、壤土、潮土。总维护面积2.5万公顷,总消费面积7000公顷,年总产量1.8万吨。  
产品质量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青、黄色,酥脆可口,初吃时微涩,细嚼后生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肉质鲜嫩、松脆,回甘明显、耐久,风味浓。2、内在质量特征: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高,丹宁含量1.3%-1.5%,黄酮含量1.5%-1.7%。3、质量平安请求:产品执行NY5024-2005《无公害食品常绿果树核果类果品》相关规则。A、包装:包装资料应契合国度食品包装卫生请求,还应契合环境维护的请求。包装容器应用枯燥、清洁、卫生、无异味的资料制成,包装应结实、清洁、防潮,能维护橄榄质量,适于长途运输。B、标识:标志运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运用农产品天文标志。(福州橄榄称号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C、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枯燥、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暴晒。装卸时应轻放轻卸,不得甩掷。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D、储存:产品应储存于清洁、防潮、通风、枯燥、无异味的专用仓库内,仓库四周应无异味气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备注:“橄榄制品”称号依据农业部农业行业规范(NY/T10-2003)界定为以青橄榄(即:橄榄鲜果)为原料,按不同工艺和配方加工而成,产品分为三类,这三类产品广义上都属于橄榄蜜饯产品。一类是甜橄榄类产品,属传统的蜜饯产品;第二类是咸橄榄类产品,属蜜饯产品加工过程的咸橄榄坯原料,在部颁行业规范中上升为产品;第三类是冰橄榄,属新开发的橄榄蜜饯类产品,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蜜饯。传统的橄榄蜜饯产品,是以青橄榄为原料,先加工成咸橄榄坯备用,再以糖、盐、香料等辅料经泡淹制加工而成。而冰橄榄产品加工不经加工咸橄榄坯原料工艺,而直接以糖、盐、香料等辅料经急冻加工而成。鉴于福州橄榄近2000年的栽培史和1000多年的加工史,为了更好传承福州橄榄文化,倡议福州橄榄维护范围包含福州种植的橄榄鲜果以及以福州种植的橄榄鲜果,依照福州工艺制造的“橄榄制品”。  
(三)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主产地。清咸丰年间,茉莉花茶就成为皇家贡茶,后大量出口海外,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茶”。2009年,福州茉莉花茶获天文证明商标、天文标志维护产品。茉莉花茶幽香芬芳,滋味甘醇,清爽爽口,经常饮用能够清肝明目,中途夭折。  
追溯历史  
茉莉花简直与古城福州相伴而生。  
有史可考,在西汉时,八闽之地的山光良景里就可追溯出茉莉花存在的千丝万缕,那时花为花,并不与其他物质掺合配搭。但是深受土地滋养的人们,在精耕细作的劳动中体会了自然无私的捐赠,到了宋朝,聪明灵活的福州人开端将茉莉花与茶相融,制造出茉莉花茶。  
曾经福州北郊的新店、战坂,南郊的盖山、城门,西郊的洪山、洪塘,以及闽侯的上街、侯官,都是著名的“花乡”。  
(四)半岩茶  
半岩茶产于鼓山。因产量不多,过去或作贡品,或为高官显贵享用。此茶生在鼓山岩层或丛荫之中,少有阳光直接映照,纯为自然雨露滋养长成,故味清色淡而芳香。用鼓山龙头泉之水冲沏此茶,气息芬芳,久留齿颊,效果尤佳。  
(五)福州水陆轩椒盐真酥  
福州水陆轩椒盐真酥:创制于元末明初,至清光绪年间趋于顶峰。形色典雅,纯朴大方,厚薄分歧,脆香酥松,干食、泡茶均宜。  
(六)福州谢万丰咸甜礼饼  
福州谢万丰咸甜礼饼:开创于清嘉庆年间。分甜、咸两种。外观呈金黄色,饼面平整,皮薄如纸,馅饱欲爆,香肥软润,清甜可口,甜中存咸,芬香鲜美,油而不腻。  
(七)福州漆筷  
福州漆筷厂消费,系以上等毛竹或优质楠木、榉木制坯,以国内特产的生漆打底、附面,并采用福州脱胎漆器制造技艺制成。本品早在清代末年即由福州台江六柱桥一带私人作坊消费。  
(八)福州鱼丸  
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普通用鳗鱼、马鲛等鱼肉捣成泥糊状,调拌优质薯粉为皮,用精肉、虾仁等作馅,捏成丸子。煮熟后泡以美味高汤,加上葱花,浮于汤面,称“七星鱼丸”。它具有色泽洁白、质有弹性、肉馅香松、口味清新等特性,素负盛名。听说这七星鱼丸是海上渔妇所创,被一出洋经商的商人学到手,返回福州后依样画葫芦,开了家“七星小食店”,独家运营“鱼丸汤”。后有一位进京赴考的举人进店就餐,食鱼丸后啧啧称奇,口占一诗曰:“点点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店主将诗裱于店堂上,从此食客盈门,生意日隆。“七星鱼丸”因而诗而得名。往常福州街巷四处都有鱼丸摊店。郊县的长乐、福清等地也有食鱼丸之俗。除店卖外,还有走街串巷肩挑叫卖者,他们以调羹敲打小碗招徕顾客。做为中央风味特产,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味鱼丸为乐。  
(九)安定燕  
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冉冉参加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重复搅拌,不时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普通包装久贮一年不坏。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馅选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酱,后加少许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状,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安全之意,故称“安定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安定宴”。“安定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晚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欢,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捐赠亲友。  
(十)锅边糊  
称“锅边糊”或“锅边”。是福州独有的小吃。外地如上海、台湾、香港等地的锅边糊店,简直都是福州人所开。其主料为米浆,锅汤烧开后,将米浆淋置锅边,稍干后用小铲刮入锅中,与鸡鸭肝杂、虾干、墨鱼干、香菇、黄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汤合成。其特性是面薄而卷,汤清不糊,味美适口。旧时,福州南台、下渡一带百姓三月“迎大王”(土神)时,家家户户都做锅边糊。锅边糊至今仍为福州人习见并爱食的早点。由于锅边易熟,故福州俗语叫“锅边一煮就熟”。锅边糊也传播到福州以外地域,如莆田。  
(十一)肉松  
肉松是福州传统名牌佐餐食品,质地酥软,油而不腻,入口自溶,香味可口。最初由林鼎鼎创制,在肉松系列产品中,普通以“鼎日有”油酥肉松为最。制造肉松,普通需求取带皮后腿肉洗净,依横条纹切成2cm厚的肉块(这样,肉的厚薄就决议了肉丝的长度)放到开水锅里煮熟,捞出后,纯精肉撕成细丝,越细越好。  
(十二)福州碗糕  
每年立夏日,是福州以风味小吃为主的美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磨麦粉、米浆,做煎饼,炊碗糕。碗糕以小碗为模具,抹净油,倒米浆,上面撒些芝麻,将碗上屉,旺火蒸15分钟,出锅将糕从碗中倒出即可。碗糕松、绵、软、营养丰厚,易于消化。  
(十三)福州芋泥  
芋泥是闽菜中的传统甜食之一,其中又尤以福鼎的八宝芋泥最为地道。它的盛名与其选材亲密相关。福鼎八宝芋泥选材自福鼎土特产——省名牌农产品福鼎芋。福鼎芋以其个大、质松、味香而出名,是制造八宝芋泥之上品。  
此菜细腻软润,香甜可口,看似凉菜实却烫嘴,别具风味,吉辰喜庆,筵席上多有此菜。它的知名有一段趣闻。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英美等国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了西餐凉菜,企图让林则徐吃冰淇淋时出丑。事后,林则徐设了丰富筵席“回敬”。几道凉菜之后,端上了一盘颜色暗灰而发亮,深褐又润滑,不冒热气,犹如凉菜的东西。一位外国领事舀了一勺往嘴里送,烫得两眼发直,其他客人都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才掉以轻心地引见说,这是中国福建的名菜叫芋泥。  
制造此菜,先将福鼎芋去皮,洗净后切块,上笼屉蒸1个小时左右,取出,用刀板压成泥,留意此时要拣去粗筋。再将芋泥装碗,加上白糖、熟猪油,用清水搅拌平均,抹平后上笼屉用旺火蒸1个小时,取出。根据各人的口味,还可恰当在芋泥中包些豆沙馅,风味更佳。上盘后,在芋泥上撒些肉果、枣泥、桂花、花生仁、桂圆、蜜枣、青红丝等八样配料,五光十色,美观醒目。八宝芋泥由此而得名。当地福鼎芋质地优秀,资源丰厚,民间普遍人家都能本人入手制造这一甜食。  
《八宝芋泥》  
资料:  
芋头500克,豆沙100克,装饰用蜜饯(糖莲子、红绿丝、葡萄干、青梅等)适量。  
调料:  
(A)白糖两匙,色拉油两匙;  
(B)白糖三匙,热水一杯;  
(C)干淀粉、水各半匙。  
做法:  
①将芋头削皮切片,水洗后用微波薄膜包起(勿滴干),以高火加热8分钟至筷子能穿透,取出后趁热用刀背压成泥状,参加调料(A)拌匀。  
②取一中碗,内侧抹上一层色拉油,然后将装饰用的蜜饯排成圆形,填入一半芋泥,将豆沙放在其中央,再用剩余之芋泥填满压平,覆上微波薄膜,高火加热3分钟,取出倒扣在盘子上。  
③将调料(B)放入容器中,高火加热2.5分钟,参加调料(C)拌匀,继续加热20秒取出,趁热淋在芋泥上即可。  
(十四)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特产。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平均,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滋味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共同,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十分称心。于是林鼎鼎不时加以改良,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传播下来,就是如今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资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造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懈为度。参加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时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不断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步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曾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十五、福州台江区著名景点  
(一)上下杭商号建筑群  
上下杭商号建筑群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街道,年代为清—民国。  
简介:清—民国年间建。由成康参号、黄恒盛布店、罗氏绸布庄、生顺茶栈原址等组成。其中:  
咸康参号原址,位于下杭路,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三层,占空中积275平方米;前设停业大厅,后有药材仓库和住所;圆卷顶石门框,一层为敞厅,左右各有楼梯通往二、三层,二、三层中间留空,顶部为“玻璃天”,三面通廊,房门开向通廊。咸康参号是民国时期螺洲张桂荣、张桂丹兄弟创办的一家大药铺。  
黄恒盛布店原址,位于上杭路,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二层,砖混构造,周以青砖墙,占空中积277平方米,北侧墙体为欧洲哥特式,白花岗岩条石砌成,中开圆弧顶石门框;一层内部为敞厅,设为停业场所,楼梯设南侧靠墙处;二层中间留空,顶部为“玻璃天”,周围通廊,房门开向通廊。二层墙体中设一圆形漏窗,两侧立一对多立克石柱,楼顶女墙环绕。  
罗氏绸布庄原址,位于下杭路,清末建筑,坐南朝北,共三进,占空中积1181平方米,青砖外墙,石门框上部为民国时期增设的石制圆圈顶,一进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二进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三进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  
生顺茶栈原址,位于下杭路。坐北朝南,共三进,占空中积2000多平方米,一进主座面阔三间,左右次间及后厅为两层楼,后厅二楼出游廊,第二进主座为两层楼,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左右侧为两层披榭,第三进为两层仓库,左侧开门通制茶厂。该建筑集花茶制造厂、毛茶收买站、成茶仓库、茶农客栈、茶王宅院于一体,原为清末民国初双杭茶帮领袖长乐欧阳氏家族产业。欧阳氏家族先后有5人参与中共公开组织,至1949年此地不断是中共公开组织的活动据点、交通站。  
2013年,上下杭商号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维护范围:建筑周围各外延20米。  
(二)台江码头  
台江码头是台江港内一切客运、货运码头的统称。北宋之前,大庙山以南区域尚是闽江水域。在大庙山南麓,沿岸沙滩(今下杭路)成为当时交往船只的自然道头(简易码头)。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楞岩洲(今中亭街)从闽江水域外拓。随后,瀛洲、苍霞洲、义洲、帮洲亦相继由于大批泥沙冲积连为一片陆地。沿江一带多以滩、坡或石级作为供船只停靠的简易道头,台江港逐步构成。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督泊邓太监在台江地域河口尾开凿“直渎新港”(直接抵达新港),直通闽江。外国贡船可从闽江口直驶新港,台江港区的中心移至水部门河口尾一带,该段时期也成为台江港对外贸易的昌盛时期。同时,台江地域西部、西南部帮洲、义洲沿江一带的道头,如保存至今的攀龙道、尚书道、沙埕道(在今义洲闽江段),成为闽江上、中游货船停靠场所。攀龙道江面上最多时停靠船只千艘以上,促进台江地域西部、西南部一带商业开展。  
清顺治十三年、十八年(1656年、1661年),朝廷两次下令禁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禁海,台江港在开放之列。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又实行禁海,但仍允许福州与琉球国(今日本冲绳)贡船通航,历时10年解禁。此时,洪塘港口淤积,各处商船多直往台江,使台江地域贸易繁荣。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英国轮船开端进出闽江口,台江港成为东南沿海对外交通与贸易口岸,台江地域商业繁荣,上下杭一带多应用“福船”通行于福州与南方各地之间,应用“山东船”飞行于山东、上海、温州、宁波之间,停止贸易活动收获颇丰。此外,尚有飞行于福州至三都、沙埕、涵江、泉州的民间帆船数百艘,在台江港江面出入。  
民国时期,台江港区的码头、道头随着港口贸易开展继续增加。民国3年(1914年),福州建立第一条马路时,在其终点处的坞尾,建石砌新码头。民国16—19年(1927—1930年),从鸭姆洲至新桥仔分两期填江辟地,并建6个码头和10个混泥土道头。民国22年,台江地域有第一至第六6个码头、55个道头。民国23年(1934年),闽江航道经疏浚后已可通较大商船,第五、第-头因前沿水域较深,江面较宽,遂  
在两码头建造铁浮船和铁引桥,以供外海商轮停靠。民国25年(1936年)在苍霞洲建恒昌埕码头(即今苍霞平水码头),建造木质客、货浮码头各一座,改动该码头仅有石砌驳岸,不便上游船只靠岸的现状。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因水上客运需求,解放大桥东侧又新建具有4个泊位的台江客运码头,并因战备需求在沿江建成5座木质浮码头(1974年后陆续被水泥浮船和钢引桥交换)。1951年,整理道头,台江港区和内河被归入管理的码头、道头有太阳道、泗佛道、蛏蛤道、当选道、十三桥道、路通道、第四码头、第-头号共40个。1960年后,码头建立继续向鳌峰洲开展。1975年,鳌峰洲建块石岸壁50吨级泊位9个。  
1985年,因拓宽江滨路,台江第五、第-头辟为江滨公园;台江第四码头作为驳运码头;台江第三码头改建为水上乐园;台江第一、第二码头作为闽江下游客运码头。1991年起,经统一规划,台江港区沿闽江起自洪山桥至解放大桥之间,不再设置大码头。历史上构成的台江第一至第-头,除一、二码头继续作为闽江下游客运码头外,其他均移作他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开展,陆路交通越发通畅便利,闽江航道的货运和客运功用则逐步衰弱,台江码头也辞别了以往的兴隆繁荣,慢慢淡出了人们生活,并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2007年,为做大做强滨江旅游市场,全面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的形象和内涵,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整合开发闽江沿岸旅游资源,引进实力强、经历丰厚的水上旅游营运企业,高规范、高起点推进闽江游项目开展的重要决议,并将原台江客运码头更名为台江旅游码头。  
2008年5月,经投资上千万元全面改造后的台江旅游码头投入运用。新改造的码头融入了多种现代时髦元素,共设有6个泊位,可同时停靠12艘游船,成为了闽江岸线上的一道靓丽景色线。为完善台江旅游码头周边的根底配套,台江区委、区政府还以台江旅游码头为中心,在东起闽江大桥,西到青年会广场,南邻闽江,北至台江路的范围内,以元洪城为龙头,以青年会广场等休闲文娱设备为依托,经过改造南星澡堂、台江影院等节点,完善解放大桥至闽江大桥之间的岸线景观,将商贾文化、饮食文化和码头文化等台江三大传统文化有机分离,全力打造历史人文景观互相融合,旅游、购物、休闲、文娱、餐饮等功用齐全的福州滨江旅游街区,不只在台江旅游码头周边凝聚了人气、会聚了人流,也让寂静多年的华联、台百历史街区重焕重生。  
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开展,闽江游项目已具有游船4艘,合计374客位,2009年年内再新增2艘游船,累计总运力将近600客位;开拓了青芝山、川石岛、壶江岛和马尾船政文化等4条日游线路和鳌峰大桥至洪山桥间的夜游线路,闽江游项目已完成常态化运营。  
随着闽江游项目的蓬勃开展,台江码头将迎来新的生命,再一次焕发青春!  
(三)飞甍临江观音阁  
敖江流水,碧绿澄静,两岸绿树,苍翠葱郁。观音阁位于敖江北岸的宝华山下,依水背山,显得淡雅、古朴而宁静。春暖时节,依阁而望,敖江0,荡人心襟。对岸文笔山巍但是立,烟雾中若隐若现,青峰倒影,随波轻漾。在茂林修竹和芭蕉叶丛中,观音阁是一座极富诗情画意的古刹。  
大凡古刹名寺,扬名各有其因。有的因大德高僧而扬名,有的因景色秀丽而扬名,有的因神奇传说而扬名。连江县城西郊观音阁,因一场文人盛会而留名千秋。观音阁,又名大士阁(见图),供奉观世音菩萨。县志记载,“唐大中元年(847年)建。宋乾道二年(1166年)陈庆寿等募修”。尔后,历代皆有维修,院内有勒石记载。  
跨过小桥,进入观音阁门楼。拾阶而上,迎面正殿香烟旋绕。中间端坐观音菩萨塑像,手执杨柳,慈眼善目。背后紫竹丛林的壁画,衬托着佛教的喧嚣平和。佛像上方挂一横匾,上写“南海慈航”。两旁是一副佛教楹联,“五蕴悟真空,紫竹白云参妙谛;六根消夙障,罗山法海证前因”。千百年来,观音阁不只是善男信女上香礼佛的佛教圣地,也是连江城郊的旅游胜地。  
清同治九年(1870年),阳春三月,春花芳菲。观音阁清晨的钟声,显得缥渺而悠远。连江十位诗人雅集观音阁,吟诗唱和。诗会首先由郑统嘉领唱,“漫道禅关路渺然,出郊里许即西天。幡风不动消烦虑,法雨无声净俗缘。四面画楼邀夜月,一峰文笔锁春烟。阁中兴废几人代,江水长流过槛前”。随后,黄光彬、卢炳新等九位诗人步韵酬和。十首纪游诗,联珠缀玉,写景抒情,各具特征。纪游诗由当时名家书写,刻匾张挂于观音阁壁,一时观者如云,传为佳话。可惜原匾因殿阁圮颓而毁。百年之后,1993年,连-芝诗社召集二十位诗人,依韵唱和,征诗三十首。往常,三十首纪游诗由陈宜根作序、陈今修书写,张挂在观音阁东壁,再现观音阁的文人雅韵。  
观音阁旁,有一青石碑,长7尺,宽2尺,上写“明嘉靖四十二年五月二日,总戎戚公大破倭夷于马鼻,歼之,境内遂平”。石碑记叙名将戚继光抗倭事迹,斑驳的字迹仍然闪烁着民族英雄的凛然正气。“西山第一观巍然,飞甍临江别有天”。观音阁,千古的观音阁,永远地定格在敖江边。分开了观音阁,我带回了那文采飞扬的三十首纪游诗。  
(四)青年会公开机密交通站原址  
青年会公开机密交通站原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357号。  
1910年,62岁的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后,为让青年会成员有个固定的活动会所,便于联络各界人士,黄乃裳亲身捐款45000元以置办地皮,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捐资12万美圆,用于建筑费用,于民国5年(公元1916年)在台江苍霞洲选址建形成福州基督教青年会所。会所大楼濒临闽江万寿桥畔,范围庞大,气度特殊,曾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  
抗打败利后,中共福建省委在该会所401号房美国新闻处驻榕特派员办公室设立了公开机密交通站,成立了特别支部,支部书记由福州市委书记孙道华兼任,成员有傅孙焕、陈文相、蔡龙同。在青年会401、403房住过的有闽浙赣区党委书记曾镜冰等。194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社会部福建担任人谢筱迪来福州时,也是先住在青年会。公开党员蔡龙同是公开交通员、联络员,他是美国新闻处的驻榕特派员,应用美新闻处公开职务,掩护党的高级干部,联络特别支部的其他成员,0-敌人的秘密,为党的公开工作作出了很大奉献。  
会所占空中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156平方米。整座楼房由红砖砌成,前楼三层,后楼四层,中间天井相隔。地板则全用上等楠木铺设,至今仍保管完好。前楼右边二至三层为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的教室和学生宿舍,一层为西餐厅、学生会部、理发厅和淋浴室;左边一层为电影院、总干事办公室、女青年会部、会议室,中间是大厅。后楼公开室为游泳池,楼上还有健身房、--室、乒乓球室、台球厅、图书馆和阅览室。除此之外,大楼内设有福州当时独一的室内灯光篮、排球两用球场,二层周围均为观众席,可包容数百观众。参与对象并不限于基督教青年,社会各界青年均可参与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拱形的门窗,宽阔的功用厅,别致的天井院落以及上下参差的走廊,曾经的辉煌还依稀可见。大门口墙上青石碑刻有“基督教青年会”六个字。大楼前竖立汉白玉石碑,碑正中刻有“自强之基”四个大字。大楼的奠基石上还刻有“非以役人,乃役于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办学目标。  
青年会公开机密交通站原址于2004年6月被台江区人民政府发布为台江区文物维护单位。  
(五)福州店员总工会原址  
福州店员总工会原址武圣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上杭龙岭顶39号(原12号)。  
台江区上杭由于地处闽江下游北岸,主流纵横,具有水运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货栈、商行、名店、老铺等商家非常茂盛,生意红火。但商界良莠不齐,一些不良商家惟利是图,投机倒把,牟取厚利,欺压顾客;与此同时,不良商家置店员的合法权益于不顾,随意撕毁合同、克扣薪金、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由此惹起劳资矛盾和纠葛的事情屡有发作。  
为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1927年1月,共产党员陈碧笙、蔡珊等人受中共福州地委的指派,在上杭大庙山龙岭顶武圣庙内成立福州店员总工会。店员总工会成立后,组织开展疾速,范围不时扩展,有钱庄、百货、颜料、布匹、药品、纱布、土产、米业、糖业、茶业、纸业等近40个行业的店员参加,人数达万余人。店员总工会属下的各行业工会发起店员和工人展开进步政治待遇、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的斗争。并与国民党-和不良商家勾搭成立的官办黄色工会——福州总工会展开逆来顺受的斗争。这一斗争具有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相分离的特性。  
1927年3月9日,店员总工会曾发起3000多名店员和工人参与中共福州地委指导的在南校场举行的反对国民党-妄图夺取党权的万人大会,会后停止----。4月3日,国民党-发起福州总工会召开“拥蒋护党”大会停止反扑。这就是蒋介石发起四一二--政变之前,在福州抢先发难的四三--政变。接着,公开实行--,形势相持不下,国民党-强行解散店员总工会。受党的指示,福州店员总工会转入公开活动。台江区的一局部店员和手工业、人力车、电话公司工人机密参加党指导的“赤色工会”。  
1933年,十九路军入闽,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反动政府,政治氛围转向活泼,“福州店员总工会”又恢复公开活动,布匹、绸缎等行业也成立店员总工会南台分会,人力车工会还组织工人纠察队,维护社会治安。  
1934年福建事故失败后,店员总工会再次转入公开机密活动,斗争不断坚持到福州解放。  
龙岭顶武圣庙始建于明,重建于清。建筑面积430.49平方米,为五岳朝天式门墙,石制墙裙,红砖贴面,中部方形石门框上青石门额,上书-武圣庙。一进大殿面阔3间,进深5柱,石檐柱表层有阴刻文字,总体保管较好。  
福州店员总工会原址武圣庙于1991年8月被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为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2年1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为福州市挂牌维护单位。  
(六)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原址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原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路151号(原79号)。  
1945年夏,中共福建省委决议成立闽江工委,派庄征到福州展开城市工作。当时担任交通员的张章淦曾应用其叔父张依铀在闽轮修造厂当工人之便,在工人中积极展开活动。苏华等鉴于闽江航线在沟通福州与闽北的南平、古田、建瓯依据地等方面的重要性,非常注重在闽江轮船公司内部开展组织,并请求梁宝通留意开展船上的党员。依据上级指示,梁宝通先后在“开封”“西藏”“兰州”号客货轮受骗助机,将伊立惠、陈梅惠、姚连香3人吸收为中共党员。-1946年经批准成立党支部,梁宝通为支部书记。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成立后,在团结率领大众反对国民党-派的斗争中,不时得到开展壮大,党支部先后开展党员18名。闽江轮船公司公开党支部是抗打败利初期中共福建省委直接在福州产业工人中树立的一个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和上级党组织非常留意增强对他们停止思想政治教育,进步他们的政治醒悟,为党的事业作出积极奉献。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的大多数党员都在福州至南平的客货轮上担任司机、副机、助机和水手的职务,使这条水上航线成为平安牢靠的“公开航线”,屡次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  
1、护送交往公开党的同志,保证人员平安。国民党军在码头、路口设立关卡,在船上亦设有关卡。交往闽北、南平、古田、建瓯等反动依据地的公开党同志经常遭到检查、盘诘,很不平安。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成立后,依据组织上的布置和布置,承当起了护送公开党同志的任务,保证他们的平安。  
2、运送物资。1947年冬,由于各地游击队人数疾速扩展,闽江轮船公司公开党支部便承当起运送电台、-支、弹药、布匹、药品等物资的任务。  
3、维护工人合法权益。闽江轮船公司对工人大众的压榨剥削非常严酷,工人劳动强度大,工资低,经常遭到裁员减薪。党支部成立后,团结工人积极展开反剥削、反压榨的斗争,扩展了党在人民大众中的影响,同时也为党支部停止各项工作和活动提供了掩护。  
4、全力投入迎接解放福州的战役。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渡江,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闽浙赣区党委指导中央武装主力配合我军于5月解放了闽北、建瓯、南对等地。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在福州联络站苏华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大军解放福州。1949年8月25日,福州解放后的第8天,闽轮工人本人的大众性组织——闽江轮船公司工会正式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等省委指导到会恭喜,并高度评价闽轮工人在党指导下停止的英勇斗争。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原址建于民国初年,建筑面积901平方米,为中西合璧两层青砖楼房,外层为西洋式,内部为中式。建筑内中部为天井,天井两侧披榭,北侧为主座,面阔3间,进深4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两侧为砖木构造楼房,设挑廊与主座相连。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原址于1992年11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为福州市文物维护单位。  
(七)中亭街  
中亭街位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商贸中心——台江区,自宋代始构成集市,商誉卓著,著名宇内,是福州商贸文化的发源地,而且面临闽江,天文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南与江滨大道相接(由江滨大道至长乐国际机场车程40分钟,火车站15分钟,马尾保税区15分钟),北与下杭路相连;东西有后亭路、透龙路环绕,福州最繁华的南北主干道——八一七路横贯其中,把中亭街与茶亭、南门、东街口、鼓楼、屏山等福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连成一片。据今年“五一”不完整统计其客流量日均匀约35万人次,车流量5万台次,其潜在的商业价值和宏大的开展潜力已日渐显现。  
中亭街目前共有8个区,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商业总面积247671.03M2。商场内一至三层均有六条平行室内商业步行街,各街区间共由54座天桥相衔接,层层相通,楼楼相连。其公开停车场具有1000多个停车位。是目前福州市内面积最大、业态最齐全、能够让消费者享用到一站购齐的乐趣,是集购物与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购物中心。  
目前中亭街已构成了六大支柱行业——服装批发中心、家电批发中心、家具家饰展现中心、针纺织品内衣中心、珠宝首饰中心和皮具批发中心,为中亭街这艘商业航母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东面四个区:利生苑、利业苑、利民苑及利安苑。利安苑的一至二层是目前福建省范围最大的服装批发中心,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涵盖了女装、休闲装、牛仔装、便装、男装、外贸服饰系列等各种服装门类,具有阿玛尼、老人头、登喜路、爱登堡、袋鼠、利郎、梦特娇等国内外近千种服装品牌,三层为享誉福州、运营面积为6千平方米的“新紫阳大酒楼”及其它餐饮文娱消费场所。利民苑二层近1万平方米的男装世界是省内范围最大、品牌最齐全、最具权威性的男装批发集散地;三层则是精品服饰专卖展现区。整个服装中心的运营额超百亿。  
西面四个区:嘉惠苑、嘉同苑、嘉辉苑及嘉和苑。嘉惠苑具有“金鹭首饰一条街”、“永乐电器”、上海世纪联华超市等知名卖场;  
嘉同苑二、三层和嘉辉苑(D区)三层为福州市范围最大、运营面积为2.8万平方米、年销售额约1.2亿元的“中亭美居家居博览中心”;  
嘉辉苑二层商场以前主要以运营种类为箱包、床上用品、饰品、玩具、文化用品等为主;嘉辉苑一层和嘉和苑一层为“福州针纺织品内衣城”,运营面积约达1万8千平方米,主要运营内衣和各种针纺织品;  
嘉和苑三层为“中亭街皮具城”,于2008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停业。皮具城运营面积约1万平方米,入驻的均为省级直接受权品牌总代理商,聚集了国内、国际主流的皮具品牌。  
中亭街的另一个亮点是八个区公开的运营配套,目前东片公开室所运营的品种有:网吧、桌球、足按、茶艺居等;西片公开室的运营品种有美容、电讯城等,这些文娱、休闲场所为中亭街的商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配套。同时,公开停车场为中亭街真正完成“人车分流”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截至目前为止,中亭街曾经构成了以服装业、家具业、家电业、针纺织业和珠宝业为主,以超市、小商品、通讯产品、金融业、餐饮业、文娱业为辅的商贸业态。也是福州的新八大景观及旅游购物的必到之处。  
(八)中共闽浙赣省委安定山联络总站原址  
中共闽浙赣省委安定山联络总站原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安定山山仔里16号。  
1944年,为贯彻中共华中局关于“掩蔽精干、积聚力气、等候机遇”的方针,坚持武装斗争和白区工作相分离的准绳,中共福建省委和中共闽江工委决议在福州设立公开交通联络站,增强与各地委的联络。经过缜密调查,最终选择了在省委机关担任电台工作的高振洋胞兄高振云的潭尾街同和杂货行作为据点。省委先后派出苏华、饶刚生、陈德义、魏雪馨、陈辉明等人来福州担任联络和展开城市工作。1946年上半年,开展了宋子云、高振诚参加组织。不久,由于对敌斗争的需求,联络总站移至宋、高的家乡安定山(山仔里)。尔后,安定山(包括潭尾街、山仔里)交通联络总站成为党在恢复城市工作时期接待和掩护省委、地委主要指导干部的交往、住宿,并担任他们失密捍卫的常设机构。  
联络总站树立后,主要工作先由饶刚生担任,后由宋子云接替,高振诚辅佐。  
首先是积极开展党组织。1946年,开展了高振淙、高振波、高振枢入党,并发动他们上山参与武装斗争。1949年7月前后,又陆续开展了12人入党。第二是鼎力展开公开工作。  
一是做好省委担任同志和各地委担任同志交往住宿、开会的平安掩护和接待。联络站树立后,经过高振云与伪乡长关系,为公开党工作同志打路条,开通行证,接待布置各地来的公开党同志住宿。闽浙赣边区党委担任同志如曾镜冰、左丰美、王一平、陈贵芳、王文波、张翼等先后在据点住过。  
二是积极为山上游击队提供人员、物资和情报。先后培育保送的人员有高振诚、高振溪、高青、李青藻、何兰芬、陈振亨等;想方设法筹款为公开党活动提供经¬费,购置电讯器材零件、药品、-支等物资援助山上游击队;胜利救援了被捕入狱的4位公开党同志;应用各方关系搜集报送了敌军番号、兵力部署、配备优劣、电台、电网散布、重要物资仓库等情报。  
三是掩护机密电台。将各联络站送来的情报及时向边区党委汇报,并接纳上级指示;另外,还有一部收音机,每天晚上收听新华社发出各项音讯,作为刊印《音讯报》内容。  
四是设立活动图书室、办小报、发传单、指导进步青年读书活动等。设立的活动书室搜集了中外进步书刊和党内文件几十种;兴办的《种子报》及时报导解放战争成功音讯,小报三五天出一期,机密分发到学校和工厂,夜晚还上街张贴到街头;对进步青年自发组织的读书会活动及时指导和协助,并开展了陈群等进步青年入党。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新省委担任人张鼎丞、曾镜冰、黄扆禹、苏华、饶刚生等到河口嘴4号黄扆禹家召集公开党员开会,安定山党员参与会议,张鼎丞鼓舞大家继续努力积极工作,为反动事业做出更大的奉献。会后,公开党同志由福州市委分别分配了工作,联络站撤销。  
该原址坐北朝南,总分为两落,东西排列,西落为主坐,建于清光绪年间,面积1026.07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东落建于1930年,两层红砖木构造,面积约920平方米。  
中共闽浙赣省委福州安定山联络总站原址于2009年4月被台江区人民政府发布为台江区文物维护单位。  
(九)福州市双虹小学反动史迹陈列馆  
福州市双虹小学反动史迹陈列馆位于福州市台江区菜园墩42号。  
双虹小学兴办于1928年。它的前身是创立于清朝中叶的双虹书院,1933年曾一度改名为劳动小学;后为防止暴露政治倾向,仍恢恢复名。福州解放后,改称沧洲小学。2001年,经批准复名为双虹小学。  
双虹小学是一所富有反动传统的学校,是福州地域较早燃起反动火种的中央,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福州展开反动活动的重要据点。  
1926年冬,当国共两党协作组建的北伐军进军福州时,台江后洲一带的林亨元(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常委)、郑太初、阮宝清、林春钦、王仰前等参与了国民党,并组织了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取“以天下为己任”之义,命名为青年任社,推选林亨元为社长、林春钦为组织部长、郑太初为宣传部长,社员有蔡训忠、王书锦、王仰前、阮宝清等20多人。青年任社鼎力援助北伐军入闽,他们上街--、呼口号、贴标语,宣传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展开了一系列反动活动。大反动失败后,大批反动志士遭--、被屠杀。当“青年任社”被迫中止活动时,林亨元等人决然脱离了国民党。  
1928年,林亨元、郑太初、蔡训忠、王书锦、王仰前等和当地人士陈长辉协作,兴办了这所小学,林亨元为第一任校长。他们以办学为掩护,探究反动谬误,展开反动活动,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启示学生领悟反动道理,努力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1931年九一八事故,日本悍然发起侵华战争后,双虹小学在教学中突出反日爱国的思想教育,展开抗日救亡运动。在高年级学生中组织抗日铁血团,组织上街宣传抗日救国,号召大众-日货。  
1933年11月,在淞沪抗战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十九路军被迫退驻福建后,发起福建事故。福建事故失败后,林亨元等人重新思索了政治立场问题,认识到反动必需有共产党的指导才干胜利,决计跟共产党走。双虹小学从此成为我党公开活动的重要据点。  
2001年学校复名时,在校内树立了福州市双虹小学反动史迹陈列室。陈列室设在教学楼6楼,陈列内容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展现双虹小学反动前辈的反动活动状况,主要以文字和照片的方式来反映,还将双虹小学反动斗争史绘制成20幅连环画,全面引见双虹小学展开反动斗争的事迹,展示了当年反动前辈们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斗争肉体和高尚情操;第二局部表现的是学校应用双虹小学的反动资源,停止教育活动的状况,以文字和照片为主,同时还展现了该校学生本人制造的小报、贺卡等;第三局部表现的是省、市各级老同志和指导对学校展开反动传统教育活动的关心,墙壁上悬挂的是他们先后为学校展开反动传统教育活动的题词。用现代光声电一体的新技术,新建成视听体、互动体验区。  
福州市双虹小学反动史迹陈列馆于2001年6月被台江区人民政府发布为台江区文物维护单位,2001年9月被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为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讨室发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2018年5月福州市双虹小学青少年红色反动教育基地挂牌“共青团员先锋示范岗”。  
(十)陈文龙留念馆  
陈文龙留念馆位于台江区下杭路,总占地1200平方米,恢复了“海神”陈文龙尚书庙原有的亲水性特性,坚持明清建筑形制微风格;有康熙、嘉庆、道光皇帝的三方御碑和9方总督、巡抚等表扬陈文龙的牌匾;有乾隆到民国时期的14方石碑刻;有41斤重的乾隆年间铸制的镇庙狮钮铁印等,构成了集民俗、宗教、旅游活动为一体的新景观。  
陈文龙(公元1232-1277年)原名子龙,字君贲、德刚,福州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宋咸淳五年(1269)戊辰科状元,宋度宗赐名文龙。因丞相贾似道爱其文,对其极为赏识重视,但陈文龙并不以为然。后由于陈文龙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处处以社稷为重、耿直敢言。(1260年)忽心烈被拥立为大汗,尔后元军开端攻宋,从(1267年)元军主帅阿术开端进攻襄阳直至(1273年)襄阳失守后,陈文龙上书痛责贾似道用人不当,并请罢黄五石、范文虎、赵潜等人。贾似道大怒,将陈文龙贬官抚州,又指使台臣季可上书弹劾陈文龙。但不久,范文虎投诚元军,贾似道率兵13万开抵芜湖,结果兵败鲁港,赵潜却最先逃窜,招致其他守将弃城而逃。贾似道懊悔未听陈文龙所言,再次起用陈文龙为左司谏,迁侍御史,再迁为参知政事。由于朝内议和,陈文龙乞请回乡养老,获准。(1276年),益王称帝福州,陈文龙再次出任参知政事,上任后就平定了漳浦、兴化叛乱。(1277年)元军占领广州后,泉州、福州守将纷繁投诚。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严辞回绝、焚书斩杀,并倾尽家财募兵,打出“生为宋臣,死为宋鬼”旗帜,据守兴化城。但终因寡不敌众,叛将开城投诚,城破自刎不遂和家人被俘。被俘后即押往杭州,在分开莆田时他开端-,途中,他赋诗明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最后经杭州拜谒岳飞庙时,  
在庙内吞香灰自尽,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后人将陈文龙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忠肃",誉为福建的“岳飞”。其母则被-尼寺,病重无药,旁人无不落泪,其母言道“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病逝。  
陈文龙的英雄事迹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历代史传、诗文、戏曲等都有记叙,对其备加表扬,如今福州市地处偏远的台江区坞尾街的始建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万寿尚书庙,仍供奉着这位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福州市政府则拨款200余万元重修此庙,并将尚书庙面积1100多平方米辟为陈文龙留念馆。陈文龙又被后人称为镇海王,福建、台湾及东南亚国度。将陈文龙比作"海上维护神",由于明永乐六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乾隆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更由于明清时期,每三年科举后,历朝皇帝都委派新科状元率册封团赴琉球岛(冲绳)、台湾岛册封当地中央官员。册封团在海上行船为祈求安全,将陈文龙塑像立于船中祭拜。由此,就有了海上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之说。因而仅在台湾和马祖,保存完好的文龙庙就有16座之多。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与三通路穿插处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