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不宜太小,因为这关系到风水上所谓气厚气薄的问题。
那么,何谓气厚,何谓气薄呢? 做个实验看看:拿两个容量相等的器皿,一个是柱形高杯、一个是阔口的碟。把两个器皿都注满水,放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阔口碟里的水,已所剩无几;而柱形高杯里面的水,仍然还有很多。
这个实验说明的是:蒸发面和蒸发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容器的蒸发面越大,水量的蒸发就越快,反之亦然。
这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 房子的深度影响的是气的聚散 房子的形状和深浅,直接影响到房子内气量的厚薄,以及气散气聚的问题。
一个深长的房子,容易聚气不容易散气,因此它的气流会比较稳定。 反之,如果卧房过于浅窄,窗口又比较大,甚至是落地玻璃窗。
这样的睡房必然气薄,容易造成能量散失,正所谓气散不聚也。 气散不聚的房子,会造成居住者情绪冲动,说话办事不小心,容易得罪人。
正所谓祸从口出,是非口舌自然也就多了。 投资购物时则不能理智分析,容易冲动决策。
试想不理智的投资有几分赢利的可能?钱财散失也就几乎成了必然的结果。 所以风水学曰:房子必须藏风聚气,道理就在于此。
根据《晋书.郭璞葛洪传》中记载,郭璞使用过“阴阳望气论”。由此可以知道魏晋时期,风水学说已经有了望气的理论。气论认为:环山抱水,这时阴阳风水好的宏观地理条件,还必须是气、光、山、水方位齐备,而气是阴阳风水学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事物的兴衰都是气在起主导作用。气,意指气场好,气流通畅,藏风聚气。
气有气运与气势之分。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这是堪舆风水学家之论气者第一机窍也。有云:“有地非人不下,有人非时不下。”是以气运论之。又云:“察以眼界,会以性情,若能了此,天下横行。”这便是以气势而言了。地运随时间变换而推移转换,而天气亦随之变换;天运随飞星流转而改变,而地气亦与之相应发生变动。所以说,“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人为动于下,而天气从之”。因此,宇宙气运,天地人皆相与于有成,一有转移举动,气即随之变换。这是适时观变者必须要考虑到得重要元素,也是气论学说所要研究的根本。
所谓“气口”,就是入气之口,本来是指村镇或住宅前方群山的开口或低凹处,清新之气由此而来。因此,大门要正对着它,以采吉祥之气。后来,“气口”引申为住宅大门,即所谓“门通出入是为气口”。
现在随着住宅的密集化、公寓化、门窗多而大化,住宅的坐向和大门(气口)就没有古代住宅那么重要了,因此,可以把“气口”引申为门窗以及毗邻建筑物的开口处或低凹处,清新空气常由此来。
这个“气口”最好位于住宅的东、东南和南方位,以让和煦的微风轻拂进来,这正是古人所冀求的“紫气(按指祥瑞之气)东来”。有些朋友很有意思,最怕东边见窗,因为古人有句成语叫“东窗事发”,常某听闻后也是醉了。
现在南方许多人住的公寓是巽宅(坐东南向西北),公共大门在北(坎)位,本宅正门在东(震)位或西(兑)位。按照古代风水理论,大门和正门是气口,然而,现在实际上却只是出入通道而已。东南方的大面积的窗户却成了主要的气口。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
风水最忌“死气”、“煞气”、“散气”、“泄气”。
风口将造成“散气”和“泄气”。中国古代风水学认为“气乘风则散”、“招风惹祸”,因此要求“藏风聚气”,藏风就是避风。风口则正是“招风惹祸”之源。为什么呢?这是由于风速过大,气场变化太大,人难以适应,人体场与环境之间难以建立平衡,人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气损闹病。在北方则忌西北开口,因为西北风为肃杀之风,会伤人破财。
无风则将造成“死气”和“煞气”。人体本身和家庭生活每天都要排出大量的废气,若通风不良,室内外空气难以交换,废气将滞留在室内,造成自我污染。
综而观之,风水学遵循《周易》的中和之美原则,反对两个极端——风太大或无风,讲究藏风聚气以求得生气,即要求空气通畅,以保证空气有一定的清新度。
最理想的住宅环境是有柔和的风轻轻吹来,即微风和煦,让人有清风送爽的感觉。
“藏风聚气”的地, 一定是风水宝地吗?答案未必!
“只要后方的地势或建筑比右方高,且明堂开阔,那这种环境便具备了“藏风聚气”的条件”,这只能是条件之一而已。凡爱好风水的人都在讲究“藏风聚气”、“收砂纳水”这一风水基本常识,不同的派别和不同的人但认识又是有区别的,有差距的。很多人做到了“藏风聚气”、“收砂纳水”,但仍然家道中落,那又是为什么呢?
因此,好地肯定是做到了“藏风聚气”、“收砂纳水”,但“藏风聚气”的地不一定是好地。
有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如《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行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可见,“藏风”是为了达到“聚气”的目的。
“藏风”、“聚气”之地要山岭婉转逶迤,或顺或逆,迂回盘绕,层层拱卫。向前拥簇而不僭逼,能够聚止而不陡急。来山凝结,止而聚集,阴阳调和。图层高厚,聚水深沉,草木茂盛。总之,这是一个群山依依,流水弯弯,山岭回环,草木林盛的生气之地。
风水理想模式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挡风,或叫避风、藏风,最终目的是保持小环境(或气场)的生气不受散失。因为生气化生万物的根本,生气的散失意味着穴场周围环境“生机”的丧失,失去生机勃勃的环境是想“凶”的表现。
风水学中讲究“藏风聚气”,这四个字可谓道尽内中“天机”。
现代科学表明,人体外表存在着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气场,它由人体本身产生的能量流不断流动形成,这种能量流所交织而成的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这种“气”已被特殊的摄影技术拍摄到)称作“那第斯”。这种气场喜聚不能散,相当于给人体穿了一层“盔甲”,加了一层保护层。
若是这种气场散失到一定程度,人体就会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而致病。这种“气”在人休息进入睡眠状态时最弱,也最为外界不良因素所侵入。
有人做过实验,在空旷的地方睡眠比在室内睡眠时,围绕在人体周围的“气”要微弱。古人在居住环境上下了一个断语:“宅小人多气旺”,这与人体气场在外环境中的聚与散的理论不谋而合。